海啸自救措施

2017-03-28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71%,海洋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存在着给沿海人民带来的特殊灾难——海啸。那么,你知道如何在海啸中自救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海啸自救措施吧!

如何在海啸中自救

往高处跑,最好能跑到高地或者山上。

能找到抗击力强的坚固建筑物也不错,据说一幢房子最安全的地方是洗手间,一般这里面积比较小,四根柱子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小,相对牢固。

1、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要知道,海啸随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潮汐有反常涨落,例如海平面明显下降或者巨浪袭来,有大量水泡冒出,一定要尽快离开。

3、当周围的动物出现反常的焦躁,就必须警觉了,动物是比人要敏感的!

4、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会把许多鱼虾留在沙滩上,场面是很壮观没错,但千万不要去捡鱼或看热闹!

5、往高的地方撤离,别往低洼的地儿跑,海水会很快填满那里……

6、在海啸中不幸落水,要设法抓住树枝、木板之类保持浮在水面的状态,不要举手,不要挣扎,不要无谓地消耗体力。

7、海水不要喝,不仅不能解渴,反而容易让人出现严重的幻觉。

8、往其他落水者靠拢,任何时候,目标大总是比较容易被发现,何况,有个人陪自己说说话,能得到不少鼓励。

海啸的征兆

海啸是由震中位于海底的地震引发的。此次引发印度洋海啸的地震为里氏8.9级,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显示,这次地震震中位于距印尼苏门答腊岛班达亚齐250公里处的海底,距海平面30公里深处。地震持续了3分钟,释放能量相当于2.3万颗广岛原子弹。虽然只有少部分能量被释放到海水中,但其威力足以引发浩劫。

海啸在其形成初期并不引人注目。地震产生的能量就好比把小石块投入池塘,激起的阵阵水波从撞击点开始不断向外扩散。此时形成的水波微不足道,海浪只有半米左右,即使这时有船只位于震中上方也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在这一阶段,下一阵海浪每过10分钟到1小时才会到来。

海浪的破坏力是逐渐积聚起来的。石块投入池塘激起波纹,波长不过20到30厘米,但此次印度洋海啸的波长为100至200公里。海浪以500公里时速向四周推进,越接近海岸线,海浪同逐渐走高的海床间摩擦也越来越大,推进速度不断减小。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是海浪波长缩短、浪高增加,只需10分钟就能形成高达30米的滔天巨浪,这便是人们看到的海啸。

海浪有波峰和波谷,首先抵达海岸线的通常是波谷,在其后形成的波浪会吸收前方的海水,海水因而从海岸线往回退。正如那对英国夫妇所说,海水在不到10分钟内就退回500多米。这就是海啸到来前的征兆,也是小蒂莉在学校学到的宝贵知识。海水回退这种百年一遇的景观引发了无数游客的好奇心,无论是在今天的印度洋沿岸还是在1755年的里斯本,数万人走进了海啸制造的死亡陷阱。

西班牙坎塔夫里亚大学的海啸专家伊尼戈·洛萨达教授说:“夏威夷平均每7年就遭遇一次海啸袭击,当地人清楚地知道海水回退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如何在第一时间撤离到安全区域。印度洋沿岸的人们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就能挽救无数条生命。”

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 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