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学的养生观
我国的养生保健运动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秦时吕不韦所编著的《吕氏春秋》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三国华陀的养生观点是“人体欲动摇,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体欲劳动,但当不使过疾耳。”太极拳正是这些养生观点下逐渐形成的保健精华。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学的养生观。
太极拳学的养生观
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思想和健身、养生、修身、养性等多功能的实效性,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无限的生命力,展现了它作为东方体育一颗明珠的魅力。太极拳的核心是协调、平衡、和谐。太极拳讲究“三调”——调身、凋心、调息,注重“三兼修”——动静兼修、内外兼修、性命兼修,达到“三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实现“三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伦理观、人体上下内外和谐的养生观。
太极拳学的养生观
太极拳顺乎自然,天人相应、相通、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心静、体松、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气沉丹田、抱元守一的呼吸论;树立含而不露、养我浩然之正气的道德观。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低强度的运动,符合养生法则,利于健康长寿。太极拳学是关于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矛盾的辩证学说。它的运动方式充分反映了“生命的内部矛盾及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但对立、排斥、制约和斗争,也相互联结、依存、渗透和转化”这一规律.从而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和“交替运动”。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内部或机能之间,通过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的交替,进行二元或多元交替运动锻炼,克服失衡的锻炼方式。
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
延伸阅读:
太极拳养生的“四功”
传统太极拳论中对太极拳的练法涉及到“内”的,与养生密切相关的技术要领总结有“四功”。这四功讲的都是内练的方法,太极拳研习者应对其仔细领会,这对于提高太极拳技击、健身效果大有益处。
一是“发之于心”:拳由心生,一切动作都源于心,心要“静”,由“静”生“动”,是自然的动。心如果不静,意就不专,乱七八糟,动作效果就打折扣。太极拳是心象的外化,拳法与人的修炼行同提高。练到一定层次,拳如其人,人也从练拳中获得心性的提高。
二是“达之于神”:练的效果是鼓荡起神气,神气充足,精神一充足,人体就圆活自然了,就像皮球,运转起来阻力就小。在拳论中说就是“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内固了精神,才能外示安逸。随着练拳的深入,精神也愈加饱满,境界也愈加高远。
三是“行之于意”:意无涯,只有拳意相通,才能做到无障碍穿行在自由空间中,练拳成了一种翱翔。怎么做到流畅地运行?是运意,你感觉不到动作的阻力,用意不用力。用意导气,意气相生,动作相随,动作是辅助的作用。
四是“想之于念”:念的是什么?是要领,每招每式符合规律,不能有散漫懈怠。随时检查内外要领是否走样了,随时调整。不动则已,动即是法。到了高级境界,法就是自然
四功是一体的,互相符合。练习时间长了就形成定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