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2017-06-17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篇1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篇2

一、教研重点:

本学期教研研究老师们在实验教材计算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专业素养,促进计算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研目标: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合理引导算法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与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重视引导学生建构算法,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运算来解决,提高学生计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三、提出依据:

计 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第 一学段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数学探究体验 都得到加强。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奇地发现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1、计算错误率偏高了。在平时作业中,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很少。而相当一 部份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2、计算速度偏慢了。有的学生一分钟只能完成4道100以内的加减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提出以上的教研目标。另外,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应该努力探索计算教学课堂上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提高计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具体措施:

1、做好常规工作。

(1)开学初制定好教学计划,讨论并制定好教研计划。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自我管理,课前认真备好课,及时诊断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多交流,多商讨,共进步,促提高,逐步形成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每个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实践有效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继续做好每天的批改、辅导工作,努力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3)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为契机,备课、交流构思、修改教案、上课、反思、说课、评课,争取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2、迎接各级各类的比赛和“亮相”活动,集集体之智慧,帮助他人之余让自己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3、探索“有效教研”的工作思路,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集思广益,让每位老师都能发挥各自的特色和才能,充实教研组的队伍。

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篇3

我们组的教师将继续朝着“和美课堂”这个目标努力践行,团结协作,全身心投入教学,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业务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都能对新改革的课程有所把握,能及时吸收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现将本学期的小组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成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小团队。

2、严把教学质量,以课题促进研究,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3、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搞好本组教育教学工作。提倡每一位教师上完每一节课,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教学质量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教和学双方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教研组将协同教研室深入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1、开展组内每学期公开课活动,一节公开课:每位老师精心备课、上课——听课老师认真听评,相互探讨,取长补短。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2、加强管理,落实常规

(1)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本学期,要围绕“和美课堂”展开研讨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案例分析。

(2)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形成:“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勤于实践”总体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发展兴趣,激发兴趣。落实“会听、会思、会说、会辩、会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激情燃烧。

(3)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要求,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加强备、教、改、导、考、评、析的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监督、及时反馈、具体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单元检测的组织等工作进行检查,使本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注重实效,各项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学校的创建实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教改、比赛等活动,认真准备,争取取得最佳的成绩。

(二)、抓住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1、抓实研究的进程,做到数学组研究课题要按研究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网上及时跟帖。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带动平时的教学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

2、平时的教学研究中,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其中凡是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策略和途径,及时做到学习推广和资源共享,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切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拓宽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利用课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互学小组和平时教师无偿辅导相结合,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数学成绩的优秀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