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散文
有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多少有障碍,原因是得不到父爱母爱。幻想是一般留守儿童的一种心理,幻想着妈妈爸爸回来,看护自己,保护自己;下面是有关于留守儿童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留守儿童的散文:心系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语便也就产生了,出现在了班主任的笔记本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增加了新项。
在我班上的47人里有4人是留守儿童,其中两位是留守中的单亲孩子。长期的观察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特征:卫生方面教差,女孩子会有头不梳脸不洗就来上学的情况。学习方面丢三落四,一会儿没书,一会儿没笔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迟到现象较为严重。每次看到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教室,想要批评他们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一开口问迟到的原因总是说没听见闹铃响,睡过了之类。平时不难看出他们的表情神态不是那么欢快。可见他们心里确实有些压抑,思念父母的情绪常常伴随着他们。那情那景不得不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我得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于是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聊天,嘘寒问暖。说到父母他们都会异常兴奋,借机教育,让他们明白父母只是暂时的离开自己,外出打工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如果自己在家听话,好好学习,父母在外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会挣到很多钱的。卫生方面我总是提醒他们勤换衣服,并学着把脏衣服洗了;教会女孩梳理小辫。天阴下雨时,看到别人的父母送来雨伞,他们不免会有几分羡慕,这时我总是把家里的雨伞送给他们,有时也让有伞的同学陪他们一起回家,没书没笔时总是掏点零钱让其自己去买,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都乐于帮助他们。每当学校需要请家长签字或有特殊作业要家长签字、辅导时,困难就更大了,因为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一次樊佳的奶奶跟我说孩子做不来作业自己又无法辅导,孩子急得大哭了。于是我总是让附近的小伙伴和他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这样对他们起到带头、提趣的作用,做不来的还可以互相问问。日久天长还真改变了他们不交作业的坏毛病。适当时我还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说说心理话。经过努力,其中一个小男孩还会主动到我家找我聊天了,唠唠家常,说说班里的事。话语间可感觉出孩子的心理不再孤单。是集体的温暖伴随着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身边有老师,有同学,有亲人,自己不是孤单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最担心的还是安全,周末是不是听老师的话没到河里捞鱼摸虾。打雷下雨时是否能找到合适的避雨处,爷爷奶奶还在地里时是否敢一个人在家,煮饭时用电是否安全等问题比较而言总会较其他孩子操心得多。
真实地去爱他们,留守儿童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对他们的成长别嫌弃自己婆婆妈妈,平平淡淡,这才是真真实实,小学班主任就该这样。
关于留守儿童的散文:留守儿童
你凝视窗外,双眸暗淡无光。
蓝天、白云,在你面前尽显妩媚;阳光、流水,纵情逗你开心。可你,却视而不见,迷惘的双眼,尽是寂寞。欢快的小鸟,美丽的杜鹃花,带给你的不是开心,而是忧郁;泪水是你心愿的表达。
你恨眼前美好的一切;
你渴望那温馨的关爱。
正当灿烂年华,无忧无虑的年代,可上帝却给了你一个可恶的名字“留守儿童”。你讨厌这个名字,你惧怕这个名字。你想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却只是一个遥远的声音与钱的体现。
孩子,面对你失落的心灵,我也迷惘。我不知道,留守儿童是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我知道,农村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都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为了孩子。我也知道,他们把年龄过小的你们独自留在家中或交给其他亲人看管,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你们因此受到的伤害是他们挣的钱所不能弥补。
我更知道,你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关心,一家人的和睦团圆。
孩子,我希望老师的爱,能够弥补你心灵的这种爱的缺失。老师希望天上灿烂的阳光,天天挂在你幼稚的脸上,照亮你内心,伴你走过每春夏秋冬。
让“留守儿童”滚出去,让“阳光儿童”跳出来。
这是我的心愿。
关于留守儿童的散文:留守孩子
人世烟火,宛若开封的陈年佳酿,微熏着我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曾几何时,奢望浮生如流云,乘风远行,借一路退后的风景,来见证从离散到回归的焦距。伴随着年纪逐年递增,躁动又浮夸的梦慢慢着地,原来关于叛逆关于骜傲,只为赴一场团圆的宴。当至亲围坐在席间,露出璞玉般笑颜,豁然领悟幸福就在回眸处。
四季兀自更迭,花谢叶落,瓦上霜白,旋踵又是一季严冬,我怀揣着感恩笔耕着文字,素颜浅妆抑或浓墨重彩,思绪心语在丝毫点滴间逐渐蔓延成章。你从来处来,我向去处去,岁月的辙迹碾过彼此的青春,一切终将归于沉寂,如此未必尽是遗憾,毕竟曾经那般激烈绚烂地绽放过,像一朵无法沁馨芳菲的花。
生命就像通往远方的铁轨,看似没有尽头,其实都有终点站。当我乘上这班开往死亡的列车,一路上上下下的乘客,才是最美的风景线。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有时候费力冥想一些人事,却只有模糊的影像,远去的背影。而想要清静时,记忆碎片却在某个瞬间肆泄,如决堤的山洪,咆哮着席卷而来,占据全部思绪。它也许是最美好的片段,也许是最沉痛的画面,也许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小事,也许是一个已经淡忘很久的故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
寒冷的季节里,谁会是照进我内心的阳光?跌倒过摔伤过才会深谙站起来走下去是多么的不容易,每段旅程都想抛开束缚轻装上路,可这只是奢望,尘世间有太多牵绊和挂念,必须选择乐观面对着生活带给我的压力和挫败,家人们温暖笑脸,为我鼓励,给我勇气,有人说这是甜蜜的负担。没有羡煞旁人的事业,没有如鱼得水的工作,可拥有健康,家人平安,这已经足够美好了,不是吗?
对于农村的我而言,进城落地生根是曾经的梦,当下的痛。城里很好,高楼林立、道路宽广、商品琳琅、霓虹璀璨、职位繁多……可在这浮华背后又潜藏着什么呢?楼层高了,空气也未见新鲜;马路宽了,交通依然拥堵;商品全了,质量就参差不齐;霓虹亮了,夜晚的月色黯淡了;职位多了,工作免不了尔虞我诈……人性变得脆弱而敏感,每个人各自怀揣着心思,不肯也不敢示人,大概是怕他人落井下石的陷害,或许是怕别人隔岸观火的嘲讽。于是高层建筑的每个格子自成一派,直至老死不相往来。而在乡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勤劳纯朴的乡亲,他们因为耕种晒得黝黑的皮肤下,有颗滚烫火热的心,他们热情而好客,喜欢在农忙过后,串门唠嗑,男人们打打麻将,女人们做做针线活,村里的那一条条的小路,此刻将绿油油的麦田画出一个个格子,远远望去,俨然如画,且不美哉。
从父辈起,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每到一处先翻天后覆地,公家的土地成了官家的资产,衍生出中国特色的圈地运动,继而随着外商投资和自主创业,有了先富和后富,也就有了对立的阶级。然后大方针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消灭农村逆转,从此,城市有了色彩,农村失去活力。
村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向苏南转移,留下老幼留守,鸡鸣犬吠之声像是一种无奈的喟叹。老人们手扶拐杖倚靠着山墙,夕阳就这样苍黄的映在他们布满褶皱的脸上,那眸子里射出的光,不是深阅尽世态的深邃,也不是看,遍人烟的沧桑,是翘盼团圆的企希,是守望回归的念想。
秋去冬来,在暮色四合的院子里,梧桐终究落下最后一片枯叶,如折翼的蝶滑过孩子寂寂的窗前。台灯下那张没有及格的试卷上,被红叉划过的考题,孩子挠挠头还是没有想出正确的答案,双亲在外务工没有人可以请教,无奈脚也不洗钻进了冰冷的被窝,临睡前他在台历上画了个圈,反复用笔数着离春节的天数。
于是,家成了孩子们的囚牢,他们随时想插上翅膀,飞向父母的身边,而不是只是在电话里嘘寒问暖。父母离家太久了,只有在那张全家福上回忆。他们希望家长会去的是父母,而不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希望每个生日有点着蜡烛的蛋糕,然后闭上眼睛许愿。他们希望父母能够为自己伸张正义,去教训那些欺负自己的坏孩子。他们希望父母看到自己考满分时的笑脸,他们也希望听到自己没及格时父母的责骂。他们希望每天太阳升起一觉睡醒,父母慈祥和蔼的摸摸自己的小脑袋……可是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这种无可奈何伴着他们成长。
于是成了大人们的梦境,我们关注的是房子车子票子,却唯独忘了那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