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及反思

2017-06-11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看图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使学生知道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幻灯片四框

3.录音一段

4.卡片若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小壁虎借尾巴。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板书:挣断

2.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完成填空:小壁虎向( ),( )和( )借尾巴。

二、新授课文:

(一)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指名分读3,4,5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小壁虎是怎么借尾巴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

2.出示幻灯片,说说小壁虎是怎么借的。

3.生轻声自读课文: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4.师生交流,讲第一句: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爬到哪里

小壁虎爬到哪里?

(3)出示“爬呀爬”

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得怎样?

(4)指导读第一句。

5.讲第二句:

(1)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看见什么

(2)小壁虎看见什么?

(3)小壁虎会怎么想?

6.讲读第3,4句:

(1)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说了什么怎么回答

(2)去掉“姐姐,请,行吗”,和原来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指名分角色读3,4句。

7.尾巴能借吗?为什么?

板书:摇 拨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第四段和第三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幻灯,师生交流,

(1)。小壁虎来到哪里?

(2)。它看见了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老黄牛怎么回答?

3.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

板书:甩 赶蝇子

4.指导朗读。(师生读,齐读)(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

2.出示幻灯,看图说说小壁虎是怎样向燕子借尾巴的?

3.学生回答。

板书:摆 掌握方向

4.师介绍燕子尾巴的功能。

5.齐读课文。

(五)。学习六-七自然段: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样?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

2.指名读六,七段,思考问题。

3.学生回答。

板书:长出一条新尾巴

4.小壁虎心里怎样?

5.听音乐,想象小壁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

6.指导朗读。

7.小结:小壁虎尾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小壁虎尾巴断了,要不要去借尾巴,为什么?

2.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齐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小鱼( )着尾巴( ),老黄牛( )着尾巴( ),小燕子( )着尾巴( )。

(2)。小壁虎尾巴断了会( ),它用尾巴( )。

2.屏幕出示:猴子 啄木鸟 松鼠 小狗

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说说其它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四、作业:

完成书后练习。

《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