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产业创业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传统文化产业创业存在什么问题?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底蕴,以文化为灵魂,带动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相关企业发展新的动力。打好传统文化牌,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产业化价值和意义;发掘、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新意义,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产业创业:两种发展的失衡
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产业发展失衡,在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醉心于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文化探讨、艺术创作等。而这些作为传统文化认知方向的发展,其成果并未融入到产业发展当中去,学术化的研究工作虽然深化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核心价值判断,但却未能在更广泛的公众中有效传播,因而,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都有很大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需要两种方向上的齐头并进,即平衡发展。学术性的研究为产业发展带来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从而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源,而产业的发展能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扩大影响,为文化的学术性研究和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舞台。
传统文化产业创业:传播方式失衡
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失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虽然在向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与传播,并且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建孔子学院,可谓成果喜人,但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文化的传播,尤其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儒家文化传播,其扩张的过程中,基本完全是文化意味和富有“政治性色彩”,这种扩张与传播或多或少会被当地文化视为是“外来文化侵袭”,从而受到当地文化的抵制与排斥,故而这种文化传播看似很美,但只能是在浅层次上的传播,根本上难以深入人心!如何将自身文化融入到产业当中去,以商业气息和产业目标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渗透,不但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扩张之路,更是我国产业产品走出国门,打造特色品牌的首要任务!
传统文化产业创业: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现代生活以传统的背景和意义,将传统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是传统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瑰宝,是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除了能够看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外,还有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的文献形态,有如园林、建筑、服饰、陈设、饰物等的器物形态,有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歌舞与地方戏曲等的艺术表演形态,也有如刺绣、蜡染、剪纸等工艺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烹调技能等的技能技艺形态,更有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类的节庆活动形态。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大有前景和市场。我们应当鼓励有实力、有市场运作经验的企业进入传统文化开发领域,通过各种合作方式,逐步改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拥有大国但却开发不足的现状;鼓励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融入传统文化,打造一批传统文化品牌,引领消费潮流,逐步使传统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时尚;逐步造就一批有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传统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以传统文化为“龙头”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业集群发展当中去,打造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任务刻不容缓。
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产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厚的文化资源,将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生产力,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影响力是当前发展的要务。解决这一问题,就相当于打造了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知名品牌”,这样的文化必然是拥有并且能够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具有核心优势的文化。故而把握好自身文化特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传统创新,不拘一格,发散思维,是我国发展文化生产力、强化文化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
科学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经营方式和模式。努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文化精品,把传统文化发展与现代产业相结合。
产业集群应大力融入文化元素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无数先贤智慧的积淀和结晶;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同时,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应弘扬优秀区域传统文化,积极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将文化由资源转变为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引入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平衡可持续运行的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平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