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是怎么养生的

2017-05-27

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的人一般都是比较会养生的。不管是养生还是人生,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下面小编马上就告诉大家佛家养生方法吧。

佛教养生方法

佛家养生讲究无欲无求,不要过分强求一些事情,顺其自然,将心放平,才能真正做到佛家的养生。

一、念身不求无病。

念佛就是念佛,念佛不与健康相挂,不求无病长寿。为什么?因为身体健康,贪恋身体而不成,欲想长寿而不成,苦相即生,使初发生西之念而舍之。其贪恋健康之人便会用一切手段爱护它(包括营养、滋味、治病等),为达到其目的,必会造种种杀业使其破戒,或为逃命免于伤亡,必伤害众生而退其道心,即然知道这个身体是个和合的因缘,有因缘必有果报,从而乐受,病苦之生成才觉因果之厉害,从而加强信行,弃恶从善。觉后才知病苦是你觉的助缘,感恩不尽,病苦即是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

人生一世,处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也不应该去求事事如意。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必然有慢高贡大之心生起。财钱上也是同样,财产多自然不注意节约,从而奢侈浪费。因地位、财产的无难,骄傲、奢侈的增大,从而不但听不进勤俭之言,节约之语,反而会看不起贫穷下贱之人,吃不下粗茶淡饭之食,甚至会对人欺压污辱,这样的人怎能证道。因为他的慧命受到损害,悲心早已丢掉。如能在患难艰苦的条件下,知这苦的根由,从而生离苦心,生悲心,发愿心,知难而离难,甘愿接收,放下便自在。

三、究心不求无障。

做好人好事还不容易,何况修心见道更是困难重重。如果究心见性一帆风顺,无有障碍,就准是你走错了路,不然就是你在欺骗大家。走错了路肯定是得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的。要想见性,只有在障碍现前之时,信不退,不向外去求什么,同时也不要去排除这个所谓的障碍,只管去问心。这个障碍既然是个缘,缘生缘灭,你与他无缘了,障碍便自灭,绝不是灭这个障,而是慧命在继续生成,这个障就是解脱之缘,烦恼即菩提,你说对否?

四、立行不求无魔。

既然你已经走到这时,知已难,行亦更难。难,害怕不顺,这就是着魔之相。不怕行时没有烦恼,因为你是人,还没有到究心之道,色空分别是有的,这也是应该存在的,要是无烦恼,一帆风顺,肯定会不能吃苦,放逸,松散,愿心自退,行肯定不坚。遇难自退,这样达到彼岸、证得真如绝对是不可能的。只有排除自我的成分,找到烦恼的根源何在,找到烦恼解决的方法,无我时,烦恼自灭。所以,这是以烦恼为智,以烦恼为修行方法,从而不离生活,认识人生,用正分别而去分别,以达到烦恼不恼,本无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根本上道。

五、谋事不求易成。

想办什么事情不要去求简单顺利。过于顺利,心里容易产生骄傲自大,这样的后果肯定是目中无人。要知道办成什么事情,都是你的缘助,都是你的因生,绝对不只是你的能力。要不然你肯定会失去人心丧失福德,如福德不够,是办事不成的主要条件。从此要接收困难、干扰,广修福德而生快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

交朋友首先不要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如果这样,朋友是交不上的,交朋友要眼光长远,要不然必被小利迷性而吃亏,怕吃亏必吃亏,吃亏后必然要找人家的错误,作为自己发泄不满的理由,甚至造谣污蔑。这时需要冷静下来,仔细看一下这个事的来龙去脉,是否与你心不正有关。这个因就不必说了,这个缘即当下一念,这个果是吃亏没错。知道这个就应该吸取教训,心正自利利他,以利他而获自利。交朋友要交心,不要交情,亲而不近,疏而不远,避免人我是非。

七、于人不求顺适。

做事不求顺利,做人也同样不求平安、舒适,真的平安你是求不到的,人生百年短暂一世,如一遇小适便失去心性,骄功自傲,目中无人,这样的后果同样也是可怕至极——我知我见狂增,慧命受损。所以要知道人在这个世界上即便出了好心,做了好事,首先应该感谢那个得到了的人,是人家成就了你好的因缘,如果没有人家的存在,你恐怕也没有好人可做。好人不好做,好事更难行。如果遇到逆境,听到别人的难闻之语,看见别人难看之面,从而应该增长你对他的可怜心,增长你继续做好人好事的信心。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否则就只能是好事而不能修德性。德十分重要,同样一件事情,修德是根本智,否则显得可怜千万倍。有智慧的人绝对去修德性。如果又想修德性,又想回报,结论肯定是用心不正,方法不对。因为有回报的念头即已有自我的目的,无非是非名即利,怎叫德呢?所以《地藏经》里佛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只有把福德也放下不思(但不等于它不存在,只是不思),久而久之达以见性,禅宗“三轮体空”。

九、见利不求沾分。

见到有利的事情先不要考虑是否也有我的一份,只考虑是否有自己的一份,容易做出一些十分愚蠢的事。不择手段去争、抢、骗、杀之人,之事,历历在目,古今中外实不少见。在做愚蠢之举时先去思,后去想,再去做,最后阴谋暴露,身败名裂,从而臭名昭著。为了避免这愚心动,首先要知道世间一切都是不生不死的,好处与坏处都是同时存在的,你得到的同时(不知你知不知道)你也在失掉,哪个重要?德胜于名利。因为没有德,财也会离你而去。即然这样,以周济别人为享受才是高尚的道德。

十、被抑不求申明。

受到委曲,被错误地理解了怎么办?首先是不向对方做什么解释,让对方理解自己。人家怎么能理解你,解释会造成新的误会,使误解增大。再者,解释起码也是不信因果的表现。信因果需要智慧,没有智慧也绝对不信。不信因果就不能乐受果报,反而会使嗔恨之心顿起,无明增长,继而又造新业。所以学会忍辱,忍辱为谦逊之美德。前行为德,后退也可是善。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又会有什么不好?以忍辱为上,以认头为高,这就是修行。

佛家养生之素食纵论

在寺庙中生活的僧人,为了养生、强体,他们遵照戒律的规定,自制了许多独具特色又利于健康的饮食。湖北黄梅五祖寺的白莲汤,具有养心益肾、补脾健胃的功效。浙江杭州灵隐寺的佛茶,香味浓郁,可以清心,可以养气,可以聪耳,可以明目。“燕窝腰花”等菜,色香味惧佳,虽为荤菜名称,却是用莴笋、蘑菇等素菜做成,构思精妙,巧夺天工。这些佛教饮食,诞生于佛教界,为寺庙所拥有,但他们同样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佛教寺庙,也是这些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继承和发扬光大之地。

素食,又称蔬食,在中国古已有之,是佛门中人及其善信日常的饮食法。据在祭祀或举行隆重典礼前进行斋戒,可借以清心洁身,并示庄敬。

素食也随着社会发展,尤其近年在营养学家和素食主义者大力提倡推崇下,已引起城市家庭的广泛注意和重视。这种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常吃素菜有助清理肠胃、净化血液,具抗衰老的功效。近年医学界还发现,在许多绿黄色蔬菜和菇类中含有抗癌成分,常吃有益。所以经常吃素蔚成风气,家庭烹调素菜也成时尚。

烹调素菜时,以下几点是必须留意的:

素材的选择 除了鲜蔬水果之外,菇类是不可缺少的,包括香菇、草茹、蘑茹和金茹;木耳、银耳;豆类和豆制品如豆腐、腐皮、百页、枝竹、面筋、油面筋也派用场。硬壳果仁也是素馔之材料。摩登的素食人士把牛奶、牛油、芝士及鸡蛋(未受精的)也纳入素村。至于葱、韭、蒜、薤和兴渠等,则为佛门中人及其善信所禁食,而鸡蛋、淡菜亦不在食用之列。

调味料的选择 由于素菜材料味道清淡,烹调时较重调味的配伍。常用的调味料除有南乳、腐乳、酱油(生抽和老抽)、糖、醋、盐外,还有豆豉、面豉酱、豆酱、花生酱、番茄酱、番匣汁、葡汁、果汁、忌廉汁,素味粉和素上汤等。

营养的配搭 许多人会错觉地以为素食不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长期食素会影响健康。事实上,每人一天必需的养分如糖类,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磷、碘等元素,各种维他命和脂肪均可在素材中获得。只要配搭均衡,不偏食,便不难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在烹制食品时,应尽量以不同色泽的材料配伍,如绿、黄、红、棕、白、黑等色,这也是预防偏食之决。

猜你感兴趣:

1.佛家养生名言

2.谈谈中医养生心得(2)

3.道教房中术与佛教密宗双修

4.养生气功的锻炼方式

5.女性打坐的正确方法

6.健康晚餐的四大讲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