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经营管理论文
我国饭店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发展,在经营方面有一些心得。下面是小编整理了饭店经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饭店经营管理论文篇一
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动因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企业跨国经营动因研究的一般成果,结合饭店行业的特殊性,认为饭店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是追随本国客流、开拓新市场和比较优势外溢。根据我国饭店集团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我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在于:追随快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游市场和企业自身集团化程度提高带来的比较优势外溢。
关键词:饭店集团;跨国经营;动因;出境旅游
作者简介:邹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1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31-03
一、跨国经营动因概述
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自然资源、市场和生产要素是企业跨国经营的3大动机。邓宁则总结出企业跨国经营的4大动因,即资源、市场、效率和战略资产。另外,一些学者基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研究,还提出了贸易出口、技术获取等其他动因。归纳起来,一般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主要包括资源导向、市场导向、投资效率导向、战略资产导向和技术获取导向等5种类型。
作为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的一员,饭店企业与一般工业生产企业相比行业差异明显,促使饭店集团开展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也存在鲜明的行业特色。
二、饭店集团跨国经营动因
运用企业跨国经营动因研究的一般成果,结合饭店行业的特殊性,饭店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动因有以下几种:追随本国客流、开拓新市场和比较优势外溢。在产业运作实践中,饭店集团的跨国经营行为往往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因。
(一)追随本国客流
如果母国出境旅游客流量较大,饭店企业就可以跟随这些出境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轨迹做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而在多个地点获取更多的收益点。一般来说,出境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的空间和文化距离比较大,这样虽然意味着较高的新奇感和吸引力,但是游客对安全性的担忧也会加大。此时,旅游者往往倾向于选择他们熟悉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住宿设施。另外,本国饭店企业具有在该国经营的丰富经验,往往更熟悉本国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所以能够更好地设计饭店产品,满足本国旅游者的需要。
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就会进行跨国经营行为。饭店企业所有权优势是形成跨国经营的基础动机,主要指本国饭店企业在境外进行投资时,只要拥有境外企业无法获得的客源组织渠道、市场知识以及本土文化、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就拥有了因所有权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对本国的出境旅游市场而言,本国饭店企业对本国旅游者市场的了解,就是相比于外国饭店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本国旅游企业出于发挥优势、拓展赢利范围、降低交易费用和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以及消除跨国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需要,都存在将出境旅游产业链内部化的动机,从而促使饭店企业这一旅游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国际化发展。
具有跨国经营倾向的饭店企业,常常会选择本国出境旅游者的主要国际目的地进行空间布局,这样可以带来一定的区位优势。通过对这些市场多元化的经营,将本国出境旅游者大部分的旅游消费支出变成自己的营业收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扩张,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寻找新的市场
那些客源规模有限的国家,国内市场饭店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往往非常激烈,导致企业收益降低,投资效率不高。所以,这些国家的饭店企业就会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通过直接设立、购买、并购等方式开拓新的市场,在国际饭店产业链条上获取更多、投资效率更高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实现企业成长。因为这一动机而参与跨国经营的饭店企业,一般本国客源规模有限,企业在国内市场为争夺客源而进行了极为激烈的竞争,并拥有较雄厚的资本。这样,企业就能运用自身的资本优势,投资于那些客源充足或饭店竞争较不激烈的国家,进行跨国经营,通过对新市场的开拓获取更高的投资效率。
日航酒店集团是日本航空公司的子公司,2007年在全球共管理64家酒店,客房数20715间,按饭店客房规模排在世界第40位,是全球知名的日本饭店集团。日本国土狭小,饭店竞争激烈,日航酒店集团必须通过向国际市场扩张来做大做强。沿着母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开设的国际航线,日航酒店集团实现了企业饭店业务的国际延伸,不断发掘企业跨国经营的新市场,并获取投资回报。
(三)比较优势外溢
某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宽阔的营销网络、著名的公司品牌,以及充足的人力资源,形成相对某些国家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可以利用这些比较竞争优势的外溢,开展饭店业跨国经营。这些因比较优势外溢而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原来所从事的主业可能是饭店业或与饭店相关的其他旅游产业,也可能是与饭店完全无关的其他产业。
法国雅高集团成立之初,所经营的主业就是饭店业。通过在欧洲的饭店经营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1990年和1999年,雅高分别在美国收购motel 6和red roof两个经济型酒店品牌,成功进入美国饭店市场。近年来,雅高又锁定亚太市场为集团跨国经营的重点,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外溢到这一新兴的饭店市场,管理的饭店数量和客房规模迅速增加,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07年,雅高集团管理的饭店数达到3871家,客房规模461698间,稳坐世界饭店规模排行榜第5位。
某些主营业务不是旅游饭店业的企业,也试图通过对饭店等旅游行业的投资,实现企业多样化经营,甚至进行主营业务的转换。2007年客房规模排名世界第9的卡尔森国际饭店集团,最初的主营业务却是抵用券业务。凭借发展抵用券业务时建立的网络基础以及与客户良好的合作管理经验,卡尔森进入饭店行业并实现了在美国国内的快速发展,继而通过跨国并购和特许经营等形式,在美洲、欧洲、非洲、中东地区和亚太地区迅速扩张。
三、出境旅游与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
(一)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继之,然后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出境旅游日益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从2002年开始,我国明显加快了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开放步伐,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已达到110个。
表1对1997年―2009年13年间我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计算。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1997年为817.5万人次, 2009年达到了4765.62万人次,13年间增长了483%。
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世界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一些权威的旅游研究机构和学者认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正在改变亚太和世界旅游的格局。世界旅游组织在其纲领性文件《世界旅游业2020年展望》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次出国旅游,公民国际旅游支出占世界国际旅游市场总量的6.2%,成为继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的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二)出境旅游对我国饭店跨国经营的推动
1、出境旅游大发展突出了我国饭店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作为客源国,我国旅游企业基本上全部掌握着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组织渠道,形成了客源自然垄断。我国饭店企业在与旅行社以及其他旅游服务供应商进行客源合作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我国饭店熟悉本国旅游者的消费特征和行为偏好,相同的文化背景也能够增强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安全预期和亲和感。我国饭店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也正来源于此。在这里,所有权优势在中国饭店企业与国外饭店企业之间比较中得以体现。当饭店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经营旅游接待业务,服务于本国出境旅游者时,这种优势就能够较好的发挥出来。
2、出境旅游大发展强化了我国旅游企业内部化动机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当企业进行外部交易的费用超出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就会作出由自己承担这部分交易职能并使之内部化的选择。而跨国经营则是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的产物。与飞速发展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相适应,我国旅游产业链条在国际市场上不断纵向延伸。由于发挥所有权优势、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赢利、降低交易费用等需要,我国旅游企业自然存在出境业务内部化的动机。
因为国际旅游行为受地理空间和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内旅游市场更为严重。如果仅通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展跨国旅游业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成本较高,使我国企业对国外代理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下降。不仅损害我国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而且会造成超额的交易费用和过高的交易风险。通过内部化来消除目的地接待企业在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机会风险,提高自身业务的可控性。
3、出境旅游大发展为我国饭店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选择
由于饭店业生产消费同步化的特点,其规模经济体现为多地点经济,而非单一地点企业规模的扩张。随着饭店企业经营地点的增加、市场经营空间范围的扩展而产生的单位经营成本下降和整体经营利润增加的现象,就是饭店企业的规模经济。所以,饭店企业往往追求通过空间上的合理网络布局,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收益最大化。这就决定了饭店企业要追随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来安排生产要素,进行多地点经营,才会有较高的经济性和较大的规模。
出境旅游的发展,大幅拓展了旅游市场空间,使我国饭店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多地点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
四、集团化与中国饭店集团跨国经营
(一)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状况
国际兼并和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席卷国际饭店业的巨大浪潮。喜达屋、雅高、洲际、精品国际等著名国际饭店集团纷纷进行巨额兼并或收购,以达到其全球扩张的战略目的。如喜达屋就通过收购威斯汀和威斯塔纳,获得了在全球饭店和娱乐休闲业的领先地位。
与这些国际饭店界巨头相比,中国的饭店集团还很弱小,在国内市场与国际饭店集团的竞争中,中国饭店业界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都感到了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在政府和市场双导向作用下,中国饭店集团开始了“二次集团化”,酝酿建立本土超级饭店集团。2003年,成立了国内最具规模的本土饭店集团――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首旅集团、新燕莎集团、全聚德集团合并重组并保留原首都旅游集团的名号,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
民营饭店集团在这一时期也崭露头角。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活跃着一批投资并经营饭店的民营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浙江开元旅游集团、广东金凯悦酒店管理公司、福建金源集团等。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通过连锁运作、资本多元化发展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了中国饭店集团化的新亮点,出现了锦江之星、如家、新亚之星、中江之旅、莫泰168、汉庭等本土经济型饭店集团,且发展极为迅速。例如,由首都旅游国际饭店集团与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于2002年6月共同投资组建的如家酒店连锁公司,2003年就被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评为“2002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作为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标杆企业,“如家现已在全国30个省和直辖市覆盖超过100座主要城市,以直营和特许并存的模式经营连锁酒店500多家”。
统计数据显示,这些经济型饭店集团不仅是中国最具活力的本土饭店品牌,而且由于其客房服务产品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中国消费者群体里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很多旅游者出游住宿的主要选择。权威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通过对2007年百度网页搜索日志进行统计分析,发布了《2007百度风云榜――旅游行业》。在其中的旅游住宿部分,百度根据网民的关注度,排出了2007年酒店集团网民关注度10强,其中上海锦江酒店集团和首都旅游国际酒店集团分别达到25.94%和23.95%的关注度,力压8大国际酒店集团,排名前两位(如表2所示)。
(二)集团化对我国饭店跨国经营的推动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特征之一是旅游企业集团化与跨国经营的互动发展,我国饭店企业快速发展的集团化态势为跨国经营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成为进入海外市场的有利基础条件。
集团化拓展了饭店企业经营的规模和范围,给企业带来了效率优势,具体体现在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规模优势、人力资本形成和使用过程中的规模优势、销售网络的规模优势,以及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范(围经济优势。集团化还节约了企业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带来了成本优势,具体体现在饭店企业与相关厂商之间的合作效率优势、饭店企业与国际旅游者之间的交易效率优势、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社群沟通的交易效率优势3方面。这些集团化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是推动饭店企业跨国扩张的重要企业基础。
纵观跨国公司的实践进程,几乎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是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管理模式、品牌战略等方面的优势地位以后再向境外市场扩张的。饭店企业跨国经营实质上是饭店集团化过程跨越国界的延伸,饭店集团化是饭店企业跨国经营的前提和条件。从1996年中国首次在境外收购和管理国外饭店企业开始,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中国饭店应该走跨国经营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但是饭店业界对此却一直鲜有动作。直到近几年,一些行业领先者才真正将“走出去”提上议事日程,除了中国出境旅游客流的大力推动之外,这些年中国本土饭店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 杜江.中国旅游企业经营的国际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7.
[3] 刘洪涛.中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道路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