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李大钊论文_近代史人物论文

2017-05-2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李大钊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近代史人物李大钊论文篇一

《简述李大钊思想之转变》

摘 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李大钊早期思想是启蒙思想,是要以西方近代自由民主的政治学说作为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及封建文化,破除封建偶像、圣人、王者、英雄之权威,树之自我权威,通过唤起国民之自觉心以改造国民性。1918年后,李大钊的思想转向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视其为新世纪的新潮流,他引导了新文化运动由思想改造到社会改造的方向性转变,选择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为拯救中国的主要思想,选择了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并论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转变 思想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复杂的过程。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段:一、"萌芽时期",初步接触幸德秋水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以"平其不平"为思想认识基础。二、日本留学时期,接受了日本早期社会党领导人安部矶雄的影响。由于安部是基督教社会主义者,他主张"以人类爱为中心,使宗教与社会主义在我心中浑然融为一体。"[1],所以安部的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使李大钊早期接受的托尔斯泰人道主义影响,更加深化。三、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由于李大钊一直关注着社会主义反战和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且连续发表了系列文章,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了解。这就为十月革命后,坚决迅速地转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2]

一、李大钊思想--萌芽时期

1907年,李大钊报考了当时著名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揭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当时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虽然是清政府为挽救覆灭命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新政"所设立的一所大专学校,但毕竟是一所培养法律、政治等专门人才的近代新式学堂。李大钊在这里开始接触西方各种学说和思想,开始为"振奋国群"而"急思深研政理,求挽救民族"。

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蕴蓄已久,留学日本后亲眼目睹两国之间的巨大反差,更是让李大钊感觉失落伤心不已,在看到日本将历次侵华所得"虏夺之物,莫不标名志由,夸为国荣"后他悲愤莫名:"盖是馆者,人以纪其功,我以铭其耻;人以壮其气,我以痛其心。惟有背人咽泪,面壁吞声而已。"[3]

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闻之悲愤莫名。围绕"二十一条",李大钊接连发表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和《国民之薪胆》两篇战斗檄文,较为全面的向国人介绍了"二十一条"的内容和中日交涉的全过程,回顾了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企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李大钊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了切齿的痛恨,对于自己的民族、祖国则表现了无比的热爱,为了保卫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李大钊不惜"出其丹心碧血","愿为国死"。但这两篇檄文都只是把矛头对准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政府。他对于救国的责任,分别从国民和政府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国民"应以锐敏之眼光,沉毅之实力,策政府之后,以为之盾。决勿许外敌以虚喝之声,愚弄之策,诱迫我政府,以询其请。盖政府于兹国家存亡之大计,实无权以命我国民屈顺于敌。此事既已认定,则当更进而督励我政府,稗秉国民之公意,为最后之决行,纵有若何之牺牲,皆我国民承担之。"[4]以这两篇文章为标志,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李大钊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突出特点,那就是反抗外国侵略高于反对国内封建势力,更加强调民族国家主义,强调国家至上。

二、李大钊思想--发展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民主主义。激进民主主义有三个突出特点:一、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孔孟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彻底否定。二、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自由和幸福,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而民众观念是旧的。三、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铸中国群众的精神状态。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理论工具和政治动力,来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击破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李大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思想深受激进民主主义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固然与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密切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国内民主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斗争的产物,是和辛亥革命失败以及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国内局势密不可分的。"接受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弥补这次革命的不足,建立理想的共和制度,彻底反对袁世凯及其所代表的封建主义,彻底铲除在中国产生新的袁世凯的条件,是这场运动的最主要任务。"[5]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人之一的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出路和前途问题,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之前的拥袁到反袁,他开始激烈抨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强调改造国民性、通过中'华民族的更新再造,来反对封建专制、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复辟帝制这一系列丑恶行径彻底改变了李大钊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幻想,认识到要救中国非推翻封建专制,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不可,为此,李大钊发表《民彝与政治》这篇长达两万多字的战斗檄文,提出了"民彝"的政治理想,只有如此,才能"我不负此中国,中国即不负此河山",中国的前途"于此实利赖之"。

三、李大钊思想--成熟时期

中国自从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先后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一义、民主革命等手段寻找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挠,都没有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而且国家状况日趋糜烂。正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迷茫中的先进的中国人:中国人民没有别的出路,只有采取更加坚决、更加彻底的革命方法,彻底清除前进的障碍。封建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用"根本解决"的方法去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李大钊从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国内开始,便重点关注这场标志着新时代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从1918年7月开始,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 BolShevism的胜利》等论文,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不同性质革命和中西文化对比,特别是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李大钊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他说:"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6]

李大钊的一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他把十月革命和中国联系在一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他结合了中国半殖民封建社会的特点,提出了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虽然由于历史环境的限制、最初知识分子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和过早的牺牲等原因,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还不能完全深刻,但他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为后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J].齐鲁学刊, 1987( 1).

[2]刘民山. 李大钊与幸德秋水[J].近代史研究, 1995( 4).

[3][4][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2006.

[5]朱成甲.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近代史人物李大钊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