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叛逃的原因是什么

2017-03-31

林彪作为当时国家的副总理,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到最后林彪为什么叛逃?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林彪叛逃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林彪叛逃的原因

林彪为什么叛逃,是有政治背景的,这个政治背景就是,他与毛泽东的分歧已经无法弥合,并且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林彪与毛泽东发生重大分歧是在九大之后,分歧的根本点在于四条:一是对内政策。毛泽东有一个基本思路:九大之后,要实现安定团结,通过斗、批、改三个阶段,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走上正轨。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掌握了很大权力,尝到了“甜头”的林彪集团,不希望马上结束“文化大革命”,也不希望实现安定团结和国家走上正轨。

因为那样的话,军队干部就会退出地方各级政权,回到军营(即后来毛泽东所说的“将归帐,兵回营”)。如果“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他们就可以掌握更多、更大的权力,林彪集团的人就会从“军”逐步“渗入”到“政”里面去。这一点,从林彪手下的人竭力拥戴林彪当国家主席就可以看出来,这成为林彪为什么叛逃的主要原因。

对外政策。

当时中苏两国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威胁。毛泽东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一方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顶住了苏联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求和缓的途径。当苏联方面主动提出派柯西金来中国会谈时,毛泽东表现出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他决定,自己不见柯西金,而是由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见柯西金。事实证明,毛泽东的策略是对的,由于中苏两国高级领导人的北京机场会谈,中苏边境局势逐渐和缓,最终中苏两国没有大打起来,中苏两国人民都免除了一场大战乱。但林彪却对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做法持保留态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林彪是中国政府里面的“鹰派”(主战派),他主张与苏联对抗。那时,他和他手下的亲信将领曾多次滥用毛泽东很早以前说过的一句话:不怕大打、早打、打核战争。

林彪自以为本集团的权力不够大

对他自己,他认为自己没有多少实权。他还认为毛泽东对他不信任,而江青一伙却在“文化大革命”中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少权力,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领导权。对此,林彪一伙是不服气的。为了与江青一伙争夺权力,地方上经常发生造反派与军代表之间冲突的事情。在权力分配上,林彪一直认为毛泽东偏袒江青集团。为了使本集团掌握更多的权力,他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中央的地位,掌握更大的权力,特别是要掌握国家政务方面的权力。只要掌握国家政务方面的更大权力,他们就会自上而下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叶群说过一句话,最能代表林彪集团的意图。叶群说,林副主席现在有什么权?就管个国防部,其他什么权也没有。九届—二中全会前,叶群还说,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摆?

接班人问题。

九大党章虽然把林彪确定为接班人,但毛泽东对他还不算放心。在九大上,毛泽东突然对林彪说,你当党的主席,我当副主席,怎么样?林彪赶紧推辞。林彪认为,毛泽东这样说,是试探他,是对自己不放心的表现。

九大之后,有一次毛泽东对林彪说,我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六十岁以下、三十岁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纪登奎等。听了这个话,林彪觉得毛泽东已经对自己不信任了,不一定要让他当接班人了,要另换别人了,而且毛泽东所提到的李德生和纪登奎,都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林彪对毛泽东的这个提议,默不作声。

林彪的军事思想

林彪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1、“一点两面”: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各点平分兵力;至少两面包围敌人,以保证一定打垮敌人并求全歼。

2、“三前5条战术原则一起,反复向部下讲,把战术思想、军事艺术灌输给他的将士。)

1960年2月,把毛泽东在1939年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三句话八个字串联在一起,叫“三八作风”。

1960年2月27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

“1.将来的战争是要按电钮的。

2.战争准备中间最迫切的、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就是解决武器,特别是搞尖端武器。

3.今后的战争已不只是靠步兵,而靠空军,导弹。空军在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成为致胜手段。应当优先发展空军。”这表明,林彪建军的战略意识是很超前的,在海湾战争后,中国军方才真正意识到“高科技战争”的威力,科索沃战争后才真正意识到现代战争形式的转换,才强调科技建军,特别是空军、海军。

1962年提出“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这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向,也是整个军队建设的方向”。“四个第一”的实质是“突出政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