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

2017-04-13

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对思品会更有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篇一

我教思想品德已经有五年了,通过教学,我感觉作为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下面我从二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导入环节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的导言、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我课前采用了让每一位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体验家务劳动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上课时叫一位同学上台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相机导入本课教学。又如在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歌曲引入来渲染气氛,让全班同学齐唱“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如此一来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使他们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课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明理环节中,挖掘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现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如教学《小鸟与榕树的对话》这一课时,我采用图文对照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小鸟与榕树的对话”,同学们通过看表演,听小鸟们的诉说,结合课文插图,知道爱护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存。然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园是怎样的,于是同学们踊跃地展示自己动手画的家园作品。事实上作为老师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并在明理环节中加以挖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篇二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爱学生

爱学生,用心爱他们,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不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和老师的心灵差距很大,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不好。所以作为老师来讲,就应该真正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他们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

二、 贴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设计,应该把那些枯燥的语言变化为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常见的生活事例……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更形象,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课堂。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

三、经常变换教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珍爱生命”这一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的同学下次努力。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以便吸引学生是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我知道,要真正的教好这门课程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去探索更多的方式。

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篇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个中学思想品德老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蛤泊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差异巨大,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显得相当必要。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适时设置悬念。适时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听故事。我们经常会在每辑结束时听到这样的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后回分解。”这个悬念的设置激发听众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吸引听众一辑一辑地听下去。政治教学也是这样。适时设置的悬念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例如:教“紧急避险”。教师在新课进行前,先讲了一个安全:一艘货轮在海上航行,突然遇到大风暴,货轮面临着沉没的危险。船长当机立断,命令指导货物抛入大海。事后,货主提出起诉。问:船长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教师接着说,欲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学习“紧急避险”。

听了案例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职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听教师讲解紧急避险的概念、意义和条件,并能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案例。教师讲授完毕后,问:“现在请同学们运用紧急避险的有关知识回答:船长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学生回答:“不需要。因为船长的行为同时具备紧急避险的四个条件,属于紧急避险行为。”通过设置悬念引出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品教育老师随笔篇四

能否把握知识结合点去激发学生兴趣知识,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 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只有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是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 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三是运用课本知识激发兴趣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笔者在讲课中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如在讲“改革开放给中巨大变化”时,列举了课文中深圳改革前与改革后对比的例子:“昔日的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 2 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街道狭窄,房屋简陋,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今它已经成为有 30 多万人口和 1 万多家工业企业的现代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纵横交错,平坦畅通。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然后问学生:深圳在短短的十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深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回答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实际,合乎时代潮流,顺乎中国民心,解放了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因此,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经过这样的安排,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现成的材料。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同样也能激发学兴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