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

2017-06-08

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篇一

非政府组织

摘 要: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比较低的,谁能 “领导”公民参与政治,非政府组织无疑是最好的领导者!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治参与;市民社会;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03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178-02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非政府组织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但是人们对于到底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却还是模棱两可。虽然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的某些特征,但是如果要是给非政府组织下个准确的定义真是难于上青天。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就是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所给出的定义。他给出了非政府组织的七个特点或者是属性,认为只要符合这些属性的就是非政府组织。“组织性,就是有正式的组织机构,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和固定工作人员;民间性,就是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受政府支配;非营利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有了利润,也不能分配,而只能用于组织的正常运作;自治性,就是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进行自我管理;志愿性,成员的加入或者组织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性的;非政治性,不是政党,也不以政治权力为诉求,也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非宗教性,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传教、礼拜等宗教活动。”[1]

一、非政府组织领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1.中国从政府治理社会向市民自治社会转变的需要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又常被译为“公民社会”,是近年来社会转型的主要目的诉求。就学术界对市民社会达成共识的观点来看,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及其特征主要包括个人私域、非政府组织、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和社会运动四个方面[2]。由此看出非政府组织已经被认为是市民社会的核心因素。在一个社会中,政府是最强势的集团,中国也不例外。政府手中掌握着别的组织难以望其项背的强制力,政府凭借这种强制力对社会进行治理。但是随着政府的组织结构的扩大,工作人员的膨胀,原来运行自如的政府现在已经蜕化成一个行动迟缓的“怪物”,对社会的治理呈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这就说明政府治理社会必须要向市民自治社会过渡。既然是市民自治社会,肯定离不开公民对于社会事务的治理,但是如果每个市民都想直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治理,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通过非政府组织对公民进行引导,使之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程序来参与政治,明确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以及在市民社会中的权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民政治参与合法,合理,高效,有序。

2.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文化普遍偏低,必须通过非政府组织来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使之具备治理国家,建立市民社会的基本政治素养

政治文化概念是阿尔蒙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3]因此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消磨了人民自我治理的诉求,好像治理国家理应成为统治者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而,公民的政治参与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迫切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才能使其“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4]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公民参与政治内化到每个公民的心里。而非政府组织可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个责任,来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水平,使之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从而使之适应市民社会的要求。

3.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也为非政府组织领导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便利条件

电脑科技的普及,让偌大的地球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通过网络,可以将整个世界连接起来。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比如“网上大课堂”来对公民进行政治文化的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公民对于国家政治体系、政治活动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地根据民意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通过网络反馈给公众,这样使得非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简单易行,从而更能为公民政治参与服务。

二、非政府组织相比政府组织来说,在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上的优点

1.非政府组织善于沟通,使得公众不排斥,更能代表民意。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符合自己的利益和诉求。非政府组织就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自主管理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因此非政府组织既能深入到社会基层的民众中间, 又能同政府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宣传和普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教育和动员民众, 使他们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 又可作为传达民情的渠道, 反映民众的愿望和意见, 去影响政府政策和计划以使其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公众是自觉自愿加入非政府组织的,因此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以及各种政治进程的看法、意见和要求呈现出来,从而希望通过非政府组织来使得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得到满足。而政府则通过其工作人员或者某种制度来了解民意,鉴于政府的特殊性,民众与政府之间可能会产生“隔膜”,民众可能会隐瞒自己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进程的真实想法,使得政府得到的所谓的“民意”与真正的民意出现偏差,从而偏离了民众真正的诉求。

2.非政府组织具有能够灵活调整的优势,在引导公众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问题能调整。既然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民间组织,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受政府支配,因此只要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能够对公众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能够依据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条件变化,制定相应的决策,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更根据公众的需求变化来有效地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使之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3.非政府组织可以深入社会基层、贴近贫穷民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非政府组织能够接近社会最基层的群体, 促使这些社会成员参与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决策和资源分配。既然非政府组织有能力让公众合法公开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能代表公众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这就使得非政府组织具备了领导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的条件,使其能真正地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使得非政府组织与民众的利益休戚相关,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 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崛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3).

[2]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 G .A.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