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答谢,而是一种无言却也真诚的表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每个优秀贫困学生都有个励志故事
8月20日,鄂州团市委举行了“希望工程—圆大学梦”助学金发放仪式,40名鄂州贫困学生领取了爱心企业发放的每人5000元助学金,受助学生均考上二类以上学校,其中不乏考上名校学子。
丧父女孩餐馆当服务员赚学费
今年18岁的女孩李晨晨有些腼腆,领到5000元助学金,就意味着学费有着落,妈妈可以不用顶着烈日,四处奔波为她筹集学费。
李晨晨今年高考以549分(文科)的成绩被湖北大学录取,当收到通知书时,她既喜悦又难过,喜的是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难过的是父亲却见不到这纸沉甸甸的通知书。
2008年,李晨晨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靠着低保抚养仅13岁的李晨晨。没有父亲的日子让李晨晨非常难过,但父亲临终时的叮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让她知道,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告慰父亲。
懂事的晨晨不希望母亲太过辛苦,自己的大学学费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凑一部分,于是她开始找兼职。高考完后,李晨晨在黄石一家油焖大虾餐馆当服务员,一个月1000元,每天工作5小时,负责点菜端菜。
本以为自己能顺利的做完两个月暑假工,赚一点学费,可餐馆因生意不好,便将她这个暑假工辞退了,干了半个月的李晨晨只领到了400元的工资。她说:“就当出去历练了一下,还好也赚到了400块。”
8月4日,领到通知书的第二天,李晨晨早早来到父亲坟前,跟父亲说了这个好消息。她说,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她会在大学里努力学习,毕业后努力赚钱,照顾好妈妈。
亲人受病痛折磨,他立志学医
涂周正今年17岁,他以鄂州市二中理科第一名619分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系。
对于为什么钟情医学系,他说,自己从初中起就目睹父亲被病痛折磨,尤其是奶奶出车祸差点去世后,他更加坚定了当医生的信念,并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
他的父亲是一名下岗职工,患肺结核常年受病痛折磨,无法干体力活。母亲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身患癌症的爷爷和出车祸重伤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顾。一家人的困境超过常人的想象。
高考完的第二个星期,涂周正就四处打听想找份暑假工,希望能赚得部分学费,得知工地小工一天有100元,他不顾父母反对,硬是到了石山中学附近工地上干了起来。“工地不要暑假工,而且他太瘦了,还是通过熟人介绍,人家才答应收他。”妈妈周十琴心疼儿子,但也没拗过倔强的涂周正。
在工地上的3天,涂周正和水泥、提灰桶、推三轮车、铲沙子,只要大工师傅干的活他都干,午餐就在附近餐馆吃一碗炒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接着开工,因为工地上给每人订了任务量,完不成就要加班,涂周正连着3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多。
天气炎热加上工作负荷大,3天后,这个瘦弱男孩病了。妈妈周十琴说,涂周正每天晚上回家后,直接倒在床上,饭也吃不下,整个人瘦了一圈,家里人坚决不让他再去。
领了300元工资后,涂周正在家休整了两天,随后又给一家培训机构发传单,一小时15元,每天工作两个小时。为了多赚点钱,他又在市内一家台球室找了份兼职,从下午5点做到凌晨1点。
但这两份工作也不顺利,培训机构传单只需发3天,领到90元工资;台球室老板在涂周正的试用期内将其辞退。之后,涂周正又找了一份骑电动车送桶装水的工作,出于安全考虑,父母没有允许他去。
残疾父母培养出一对大学生儿女
7月31日,杜洪燕收到了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果不是志愿填报失误,她可能会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杜洪燕的父亲身患残疾,母亲是聋哑人,哥哥在武汉大学读大三,一家人的生活全凭低保金和父母拾荒来支撑。为了筹集学费,杜洪燕高考完后与残疾父亲奔走民政局、残联、爱心企业、教育局等单位,申请助学金。
目前,她已经获得多项资助,领取助学金1万余元,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父亲杜师傅说,在武大读书的大儿子也沾了妹妹的光,能拿到比平时多一点的生活费。
7月份,杜洪燕在老师的联系下身兼了两份家教。杜洪燕说,因为对方是老师的朋友,所以自己就当帮帮忙,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不过有一家人在补课结束后,见杜洪燕连手机也没有,就硬塞给她一部,这让她高兴了好久。
9月4日,学校正式开学,杜洪燕已经做好准备。她说,不陪爸爸四处奔走,填助学金申请表的时候,就会在家看自己最喜欢的英语书籍,她十分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有信心将它过得充实、多彩。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昔日受助,今日助人
家庭虽困难 不愿轻屈服
7岁之前的彭小玲和妈妈、弟弟一起跟着爸爸在江西生活。那时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还过得下去。在父母羽翼下的彭小玲懵懵懂懂,并没有感到生活艰辛,直到7岁那年爸爸去世,家里的经济支柱倒塌。虽然姑姑答应帮忙照顾彭小玲姐弟俩,但那时的姑姑家条件也不太好,带自己的孩子都忙不过来。为了不增加姑姑的负担,彭小玲一家三口便回到了妈妈的家乡仙居生活。
回仙居后,一家三口靠着妈妈务农赚来的钱和乡里人的接济,艰难度日。彭小玲渐渐长大,妈妈每天起早贪黑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
“大概是初中开始吧,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家跟别的同学不一样。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很努力学习,以后工作赚钱照顾妈妈和弟弟。”初中毕业后,彭小玲想要放弃学业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老师们都为这个刻苦学习的女孩子感到可惜,纷纷劝阻:“学习了更多知识才能有份好工作,仅凭初中学历找工作也难啊。”班主任更是帮她报了当时新兴热门的旅游专业。
2002年6月,在老师们的开导和鼓励下,彭小玲进入仙居职业中学,开始了学业的新旅程。为了减轻妈妈负担,这个瘦弱的女孩子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导游。“那时候我就想,再怎么辛苦,熬一下也就过了,哪怕赚一块钱,都是在帮妈妈减轻负担。”就这样,三年的高中生活,彭小玲几乎没向妈妈要过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三这个忙碌的年级,彭小玲还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了国家导游证。“我是唯一一个带着国家导游证考入大学的学生。”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三才能考出这本证书,彭小玲提前三四年就做到了。
偶然受赞助 滋生慈善心
2005年6月,彭小玲考上了杭州教育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她,欣喜之余,又不得不面对学费的问题。“等通知书那段时间我曾想,真希望干脆考不上,就断了念想,不用为学费发愁了。”当时的彭小玲,内心很纠结。
一年七八千元的学费,怎么才能凑足?正当彭小玲苦苦思考时,乡里传来了好消息。“乡里人告诉我,慈善总会在办助学活动,让我去那里看看有没有希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彭小玲带着她的故事来到了仙居慈善总会。结局是可喜的,在仙居慈善总会王军方会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奔走下,彭小玲得到了仙居隆胜工艺发展有限公司一次性8000元的助学金。
这笔钱帮她打开了学院的大门,之后的路,彭小玲愿意自己走。大专三年来,她当过导游,做过家教,搞过服装批发,甚至在同学们忙着聚会旅游的寒暑假,她也照样打工。“能做的,我都尽力去做。我觉得贫困并不能成为消极生活的借口,依靠别人的救助都是暂时的,只有把贫困转化为自己拼搏的动力,生活才会真正好起来。”
毕业后,彭小玲进入仙居春秋旅行社实习。她的努力一如既往,而机会也悄悄来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负责浙江民泰银行仙居支行团队旅游工作。她的能力很快得到了银行高管的赞赏,巧的是,银行正好在招聘业务员。做导游需要四处奔波,对女孩子来说毕竟辛苦,相对来说,银行的收入更好。想到年幼的弟弟和操劳的妈妈,彭小玲决定跳槽。
彭小玲从一个临时导游成为了银行业务员,又由银行业务员当上了客户经理。收入一点点增加,日子也一天天变好,然而彭小玲的心里却并不满足。“慈善总会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帮助,还有一种传递爱心的感染。”一直以来,慈善总会对她的资助,工作人员对她的友善和关心,都深深打动着彭小玲。“妈妈不太会说话,弟弟年纪又小,很多时候我会跟王会长交流沟通,她会关心我的生活和压力,就像亲人一样。从她身上,我看到真心帮助别人的快乐。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帮助别人。”
在一次与王会长的聊天中,彭小玲听说台州学院有个新生家庭困难,就立刻拿出1000元捐献给他。汶川地震时,她不仅主动捐款,还组织动员银行的同事一起献爱心。虽然每次捐款数目只是一两千元,但积少成多,工作一年多来,彭小玲参加的各种捐款加起来也不少。“捐几千块钱对我的人生并不会有多大损失,但是,却很可能给别人的人生带来转机。”她淡淡地笑道,“就像当初慈善总会的帮助,给我带来转机一样。”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将困难视为财富的农村女孩翟海燕
出生于贫苦人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他们比常人需要付出的努力要多过10倍。这本身就值得称赞。
导致这些大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或父母患病,或父母病故,或父母离异。但这些不是我们宣扬的重点。
我们想要看到的是,这些从贫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彰显出来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对待逆境的人生态度。
比如翟海燕,今年以椒江一中理科第二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如果因为高分就赞之“品学兼优”,未免显得无力。只有当我们走进她的家庭,了解她的生活,才真正了解到,高分背后的意义。
不沉迷于分数,把考进大学当作人生迈出的第一步
翟海燕的家在三门县小雄镇一个普通村子里。673分的高考成绩,对于许多学子来说都是理想的分数,但对于翟海燕来说,这个分数不是最理想的。“闺女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爸爸替女儿稍感可惜。
高中期间,翟海燕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考过全市第一名,超过第二名19分。最差的一次,考了全校第八名。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她考了700多分。在这样的对比下,翟海燕觉得673的分数还是有点遗憾。
不过,她和爸爸都能理性对待高考。当她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父女俩都兴奋地跳起来。“考进大学,只是人生迈出的第一步。如果不好好读书,也不会有出息。”翟海燕对自己的未来看得很清楚,“只有加倍努力,才有出路。”
聊起这个懂事的女儿,爸爸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们家里困难。别人家说周末、暑假给孩子请家教,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她一次补习班也没有上过。”他说,“我对女儿讲,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学习的事情只能靠你自己努力。努力过,将来别给自己留遗憾就好。”
翟海燕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高考结束后,别的同学忙于休息、庆祝,而她已经悄悄地在椒江一家茶餐厅开始兼职工作。“家里困难,自己能做一点,就给爸爸减轻一点负担。”翟海燕说,“另外,读书的最终目的也是找工作。早点接触社会,早点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她做的是服务员工作,每天工作8个半小时,月工资850元。翟海燕觉得很满足,因为单位还包吃住。有一次,她去厨房端菜,一个同事拦住她说:“里面热,我帮你拿出来”。“事情虽小,但我感觉很温暖。”翟海燕觉得,进入社会,也没那么可怕,生活里还是充满阳光与感动的。
家庭变故,让她变得更坚强
翟海燕拥有乐观坚强的心态,与家庭的氛围离不开。
翟海燕原先拥有一个完满的家庭。一家四口:爸妈是缝纫工,在椒江洪家街道上班,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勤俭持家,盖起了新楼;现在在长春理工大学读书的哥哥,一直是翟海燕学习上的榜样。
幸福的家庭,让翟海燕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而后来发生的家庭变故,则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在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查出了癌症。“我当时还不知道癌症具体是什么病,只觉得是很严重的病,感觉很害怕。”翟海燕说。因为发现及时,癌细胞只蔓延了千分之一。经过手术,妈妈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之后,爸爸每年都会带妈妈去上海检查。
直到2007年,妈妈的病情复发。当时,正是临近中考,翟海燕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妈妈肿瘤扩散,需要马上医治。“那天上课,我什么都没听进去。心里一直在想科学课上老师讲的癌症知识。”翟海燕喃喃自语,“癌症复发,有多难治啊。”
爸爸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借了许多钱,给妈妈治病。“我后来才知道,为治妈妈的病,家里这次花去了30多万元。”翟海燕说。本来稍有起色的家庭,一下子变得一穷二白。
然而,妈妈的病没有好转。一想到最坏的结果,翟海燕就会止不住地流眼泪。妈妈的病情,让她小小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考的时候,她从全校前三名掉到八九名。不过,她还是以680的高分,被椒江一中录取。
病魔最终还是夺取了妈妈的生命。进入高中后,学业的压力更大。以前,有什么心事,翟海燕都会跟妈妈说。在高中,有无数个夜晚,她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待熟悉的手机号码拨出去后,才发现,接电话的人已经不在了。
“以前,我喜欢跟妈妈一起逛街,一起听越剧。”现在,翟海燕想妈妈的时候,就会看照片,听跟妈妈一起听过的越剧。“想妈妈的时候,我会跟哥哥说话。”
让爸爸过上好日子,是她最大的心愿
“爸爸是我最崇拜的人,也是我见过最有责任感的人。”说起爸爸,翟海燕既自豪,又担心。
在翟海燕的眼里,爸爸是个乐观的人。“妈妈病重不能走楼梯,爸爸背她的时候,妈妈都会哭,爸爸却说,背得再辛苦他也愿意,只要人还在身边就好。”
翟海燕说,爸爸的乐观带给她和哥哥很多力量。“妈妈在天津治病的时候,家里的钱还没汇到,爸爸身上只有几块钱了。”翟海燕说,“他就把妈妈在医院里安置好,自己一个人出去找熟人解决。”
在他们眼里,爸爸还是个不认输的人。自从妈妈检查出癌症,多年来,爸爸对妈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我们从爸爸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的所有苦难,都不算什么了。”
爸爸的右腿因为小时候的一次失败手术,留下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她在想,以后爸爸一个人生活,该有多难呢。“爸爸20岁开始就帮人做衣服,夏天做衣服时特别热,只有一台小电风扇乘凉,而且经常要加班。”想到爸爸以后的生活,想到今后她和哥哥常年在外,爸爸一个人孤单地留在家里,翟海燕又泪眼朦胧。
“以后,我要把爸爸接到身边住,大家在一起什么都好。”这是翟海燕的愿望。她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以后就会有出息,就能让爸爸过得更好。
翟海燕一家在村里名声很好。村干部说,他们家并不富裕,父母打工,请不起家教,兄妹都能考上名牌大学,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了解到翟海燕家里的情况,当地一位老板主动和翟海燕结对,给了她6000元学费和生活费。
经历过家庭的变故,翟海燕变得更加成熟。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这种困难是我应该珍惜的一笔财富。”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篇4
大学生受助励志故事: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