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的技法_工笔花鸟画的临摹
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风格显现出个性化、多元化与注重文化性的发展趋势。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哦!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工笔花鸟画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对美的最求从形似到韵的生动,流露出了画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是美化的人格。鸟兽草木之名,在商周时代已经在民谣――《诗经》中大量地出现了。同时,劳动人民在商代青铜器花纹上已经塑造了凤的形象。此后简单的花朵、生动的禽鸟等都可以从一些器皿及壁画、墓葬砖瓦碑碣上看到。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鸟兽的造型非常生动。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作《女史箴图》,在“日盈月满”那一段里,他画了两只朱红色的长尾鸟,一只惊飞回望,一只伸劲欲飞,非常生动。唐代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的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从一定层面上说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人文基础。五代到北宋末,花鸟画继承继承唐代的写生创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说花鸟画到了北宋末期已经盛极一时、光辉灿烂,继承并发扬了唐代绘画的优良传统。这时的花鸟画,主张写生、师造化、主张从生活中塑造高韵的形象,尽可能地避开工巧,设色华丽、形象气骨,画面造型上要求“妙造自然”。因此要求花鸟画家通过细微的观察、分析比较,集中地加以提炼概况,做到“形神皆备、妙造自然、气韵生动”。元代的花鸟画家聊聊无几。赵孟充分运用笔墨的作用,将笔墨与白描相结合,兼工带写。这一代的花鸟画已经发展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写意画里形成了小写意和大写意。并且那时的士大夫阶级主张对花木不必管花、叶和蕊的真实,所谓“若夫翠辨红寻,葩分蕊析,此俗工之技,非可语高流之逸足也”。到了明清尽管花鸟脱离了写生的传统。例如:恽南田等发挥了“没骨”画法。清末期“三任一吴”行笔如风、气势磅礴,夸张了笔墨及形象,所谓大笔破墨花卉独领风骚。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专门学习机构的成立,对于花鸟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前景。从传统的技法中得到了发展。
工笔花鸟画的工具及使用
(一)纸和绢
一般工笔画使用熟宣纸或熟绢。熟宣纸的选择应以质地薄、棉料均匀为佳。在纸上的胶矾调配一般(2:1)为好,使用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过大则勾线滑,过小则漏矾,色墨渗透纸背形成花斑影响效果。
(二)毛笔
毛笔分勾线笔、染色笔。勾线笔大多选择瘦长尖细的狼毫。染色笔一般用白云笔,因为此种笔多为兼毫,饱含水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一般染色笔以两支为一组(一支染色笔、一支清水笔)最好多配备几对,大、中、小型号各三对,一对冷色、一对暖色、一对墨色。
(三)墨
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分出浓淡层次,一般使用油烟墨,初学者尽量避免使用松烟墨,因为松烟墨颗粒粗、墨色灰,不易分出层次,更要避免使用宿墨。
(四)颜料
初学者可以配置一盒吸管的中国画颜料,方便学习和使用,但吸管颜料大多为化学合成颜料,容易变色。随着学习的深入,应多尝试各种国画颜料的使用。中国画颜料分水色和石色两类。水色颜料为植物型颜料,常用的有,花青、藤黄、牡丹红等,其颜色透明。石色为天然矿物颜料,性状不透明。常用的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雄精、蛤粉等。
(五)调色碟
可以准备若干白色小磁盘,用墨用色时可先经过调色碟的调试方可使用,在初学时可在一张不用的纸上先试一下再画正稿。
花鸟的临摹方式和方法
临摹从文字上理解,包含“临”和“摹”。“临”是指对临,照着原画描绘;“摹”是用薄纸蒙在原作上拷贝描绘。从临摹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写生。花鸟画的临摹不是学习绘画的目的,因为一味地临摹容易丧失个人的创作能力,临摹传统只是为了学习古人的绘画方法,把临摹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将来自己的创作中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临摹古代的作品开始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临摹有“对临”和“摹写”两种方式, 因为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临是对着原作品照样画下来,摹是用薄纸蒙在原来作品上直接画下来。初学者对临难度较大,他要边观察,边进行再创作,力求精确的到达原来作品的形神效果,所以对临能锻炼造型及构图能力,能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收获也就比摹写大。摹写比较容易,形象准确,接近原来作品,画面效果好。但经常模写,不益与造型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会形成离了拐棍就倒的弊病。除了“对临”和“摹写”还有一种方法叫“背临”,即在临摹的基础上,凭着记忆力,加深理解原来作品的激发和经验。无论是对临还上摹写都不能只是追求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临摹时,不要拿够来就画,必须先仔细观摩临本,研究它的立意、构图、造型、笔墨着色的方法步骤,要领会他的内在精神,不要照葫芦画瓢,只追求外形的一模一样、一丝一毫都不差,甚至作者的笔误都要照样描下来,这样不经过理解机械地照抄,最终只能为一架复制机,而不能通过临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临摹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在临摹时,凡笔墨精妙之处都要反复地一临在临,直到得心应手。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
(一)用色创新
在当代,工笔画家开始学习民间绘画的表现特征,在绘画创作中大胆用色,使用高纯度的色彩,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例如画家贾广健的作品《月是故乡明》,大胆使用了高纯度的宝石蓝,画面的整体效果非常好,给画作添加了一种新的感觉,显得既艳丽又和谐。
(二)新材料和工具的使用
我国传统工笔画创作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较单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久以来没有多少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色彩的表达效果。在当代,画家探索外来的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工笔山水画的绘画材料。画家一方面可以学习西方成熟的绘画经验,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革新,例如水粉、高结晶色、天然矿物质等材料的使用,丰富了工笔画的色彩。比较突出的是画家蒋采萍,她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她认为在使用外来的创作工具和材料的同时也要重视恢复传统,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她研制出了人造矿物颜料。这种颜料有很好的表现力,色相美丽,色质稳定。这些新材料的使用,弥补了工笔画创作工具的不足,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效果,从而使工笔画家的绘画技艺和意境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三)表现形式的创新
传统工笔画的设色技巧主要靠“染”,并且反复进行,使画面色彩逐渐厚重。宋时期这种表现技法就已经很成熟。在当代,绘画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工笔花鸟画家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技法,以达到更好的色彩表现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追求肌理效果。目前,肌理表现技法已经有了交错点彩、冲洗法等形式。例如画家莫建成的作品《寒塘映衰荷》就采取了揉纸法,纸的起伏变化特点改变了原有的画面效果,让画面产生了很强的层次感。肌理的使用让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和雅致,产生了很好的形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