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论文的范文

2017-02-18

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护理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护理论文的范文范文一: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发展方向

摘要: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保健护理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必须补充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紧缺。顺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方向,明确现代护理基本概念和价值观,根据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成人高等;护理人员;护理教育;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面临很大压力[1]。护士的工作区域从原来的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护士的工作内容从各类疾病的基础护理拓展到对病人的心理障碍的疏导,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方面;护士的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展为亚健康人群。护士已经从医生助手转变为健康领域的宣传员、管理员等多种角色。长期以来我国护理专业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没有提高学历教育层次,及时更新职业教育内容,很多护理人员无法胜任群众多方面需求,面临诸多新问题。重视护士的终身教育,通过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提升护理人才的业务水平,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关键。

一、护理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护理人员的数量快速增长

自2005年以来,我国注册护士人数高速增长,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比2005年增长了52%,全国每千人平均拥有护士数量从已有的1.06提高到1.52,护理人才队伍紧缺的现象有所缓解。2014年的“5•12”国际护士节座谈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透露,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人数达到了278.3万,比2005年增加了143.3万,增长幅度达到106%,我国医护数量首次实现持平。《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人才规模与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注册护士人数仍然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态势,以满足人民大众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护理人才队伍的壮大从客观上为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拓宽了一条良好的生源渠道。

(二)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要求:“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只占总人数的5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仅占总人数的10.6%。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使得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足护理人才队伍自我提升的需要。

二、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成人高等护理教育是面向护理人才队伍的终身教育,选择就读于成人高等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有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一线工作经历,学习思维比较清晰,自主动手能力较强,渴望通过成人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学习到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以促进自己在所从事的护理领域能够得到知识提升,以适应当今时代医疗卫生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

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目的上和全日制在校生有显著不同。全日制在校生心智还未成熟,普遍存在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的现象,被动学习的情况较为常见。成人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渴望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和前沿资讯,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业务竞争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医疗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人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紧迫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展示出浓厚的“我要学”的情感色彩。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成人学生探求对当前工作难题的解决方法,对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性领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存在功利性的问题。

(二)学习的理解能力较强

虽然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年龄较大,在识记背诵能力方面远远不如全日制在校生,但是,由于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接触病人实际的典型案例较多,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善于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对理论知识进行联想和整合。成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懂得运用工作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比全日制的学生较强,这是学习中的优势。

(三)学习的自制能力较强

自制能力是意志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虽然每天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是,在岗的护理工作中多数人身心已经逐渐成熟,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能够排除学习过程中各种惰性因素的干扰,合理分配业余时间,从而保证基本的学习时长。此外,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开展自我管理,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进行教学互动,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工、学、家”矛盾突出

首先,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护士的工作时间是采用“三班倒”方式,导致每一位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每天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都不固定,极大地制约了成人教育的授课时间安排。其次,目前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大,医患矛盾又长期存在,护士除了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之外,还面临着紧张的精神压力。第三,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处于25-35岁的年龄段,在生活上面临着结婚、抚养子女的压力,一部分学生还需要照顾家中的长辈,家庭负担较重,这种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导致了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难以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加重了学习的难度。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能够用来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系统性地开展教学。因此,成人高等护理教育必须针对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三、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

(一)顺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方向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人才配备、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培训的目标和方向。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获取新知识作为办学的出发点,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满足知识储备各不相同的各类社会成员对提升学历的需求。教育部职成司成人教育处处长张志坤指出:“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成人教育的使命是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内在素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成人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开设适合人的教育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成人教育具有终身性和开放性的办学特点,对于现阶段护理人才队伍学历普通偏低、工作压力繁重的现状,通过成人教育的培养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医疗一线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知识盲点,有助于提升护理人才队伍的业务员素养,顺应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方向。今后,成人教育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将发挥出巨大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明确现代护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体系

在护理学中,人的定义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元素相结合的整体,并且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人的定义决定了护士在开展对人的护理工作中,需要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心理诉求和生活习惯,实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因此,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2]。同时,现代护理的价值观也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独特性,维护他人利益和遵守道德、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3]。但是,由于以往基础教育观念的滞后,目前一部分护士的工作范围依然局限在病人的生理状态,忽视了病人心理和社会状况,还有一部分护士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成人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延续。针对我国护理专业的职业观念和专业特征淡薄的现状,成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内容应该加强引导,深入反映现代护理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帮助护理人才队伍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养。

(三)大力推进成人高等护理专业的教材建设

多年来,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比较滞后,基本上都是采用普通全日制教材。在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中,必须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贴近护理专业成人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力推进教材建设,满足学生的求学需要[4]。教材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鼓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成人高等护理专业教材。由于任课教师长期和学生接触,了解成人学生知识局限和学习兴趣,所编写的教材更能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给予任课教师更多选择教材的权利,成人高等护理专业的教材常年一成不变,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给任课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就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授课;三是定期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情况,对一些知识点陈旧,或者内容偏难的教材进行淘汰,重新选用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材。

(四)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的社会,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医学水平的进步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成人高等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及时反映出当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及时吸收科技发展中创造出来的新成果。任课教师应该在授课前精心增减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尽量满足一线护理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另外,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成人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宽裕,如果参照全日制在校生的教学模式,必然激化护理专业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护理专业成人学生长期在行业一线工作,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所欠缺的,一般是当前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操作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减少对基础性常识的讲解,重点传授最新的行业知识,做到因材施教。

(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盲目学习的现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由于工作区域不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互动,所以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院BBS论坛、QQ群、电子邮箱,移动飞信等高科技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提升成人高等护理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此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可以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在课堂上来让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人教育应当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基础上,根据成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摸索一条合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护理的实践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要求成人学生要有一定的识记,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点,但不能有过多脱离实际的死记硬背。因此,在设定教学场景时,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教学法、讨论法、或者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将重要的知识点贯穿在里面,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成人学生有一定的护理经验积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能摒弃依靠经验的习惯,用先进的护理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和消化,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如此一来,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成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能一味的“读死书”,只有切实掌握了科学的护理知识,才能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2014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护士:变革的力量,重要的健康资源”。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不断变革,成人高等护理教育也在不断变革,要根据护理人才队伍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创新护理教学理念,搞好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操作技能精湛,能把握行业发展动向的高学历、高业务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梅.加快培育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2]赵文慧,张淑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全科护理,2009(7).

[3]覃凤琼,韦驱.国内外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

[4]蔡天玉.成人教育特色规律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高等护理论文的范文范文二:中美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摘要: 基于本质角度的理解,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是“植入”与“生成”。造成这种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这才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关键词:中美高等护理;教育

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表现

1.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

大学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建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级人才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体,是护理知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虽然都已经完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绩斐然,但其建制化过程长短、方式、社会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及管理模式等。显而易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护理特色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慧玲,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段志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见,这些差异均是可以看见的外在差异,即现象差异。我国护理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只关注现象差异并不能为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众多,而本质差异只有一点,即“植入”与“生成”。这也是我国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各自本质所在。这种本质性的差异造成了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距。从学科建制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整体上属于植入式发展。从19世纪后期“出自泰西,传于中土”、效仿欧美,到建国后以苏联为榜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借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以“植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这种被动“引进”和“移植”,必然带有某种生吞活剥的意味,消化困难在所难免。本土化护理理论的不尽人意即为例证。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理学科从一种“职业”跨入到“专业”的步伐也很大,但这种植入取向仅仅初步解决了护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框架性平台问题。美国并非护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护理教育却以美国为始端,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础之上。美国在引进了英国护理观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学习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了护理学从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转变,生成了美国本土化的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世界护理话语主导权。可以说,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事关护理学科全局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恰当举措。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产品———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导致护理学科其他社会建制的生成,促使护理理论的生成,护理科研的活跃以及护理实践的进展。美国在进一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将生成主体、生成环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结合,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美国走出了护理学科非本土化的现实,走出了护理学科“盲区”,开创了护理学科发展的巅峰时代。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原因

2.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

国家实力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领风骚,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密不可分。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的完成以及20世纪美国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的过程,为高等护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标志都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由硬国力、黏性国力(制度因素)、软国力组成。可以说,19世纪、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制度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如联邦政府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资助、国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视、独特的教育机制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弱的一个基础原因。

2.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2.4护理理念不同

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风骚,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3.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3.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3.2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资源与渠道,成为我国护理学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础。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当前,需要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以国际化为生成起点,以本土化为生成路径,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高等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成目标,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

3.3塑造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

基于本质角度的理解,逐步清晰地认识到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是“植入”与“生成”。造成这种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这才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就意味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需更加突出人才的引领作用,必需更加重视人才驱动创新生态的塑造。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从“植入”到“生成”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沈宁护理管理杂志2001-02-15

2、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殷磊,蒋晓莲,袁璐中华护理杂志2001-10-05

高等护理论文的范文相关文章:

1.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2.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3.大专护理论文范文

4.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5.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