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的急救流程

2017-01-13

心肺复苏能否成功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在4分钟内实施,成功率还有50%,每增加一分钟,成功率就要降低10%。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跳骤停方面的急救流程,供大家参考。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 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3)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

1) 低温疗法:头部冰敷,冰帽,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使用冰毯降温。

2) 脱水疗法:可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及白蛋白等药物。

3) 应用镇静剂。

4)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ATP 、辅酶A,细胞色素C,谷氨酸钾等。

(4)防治急性肾衰: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应严格控制入水量,防治高血钾,必要时考虑血透治疗。

(5)防治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气管切开伤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抗生素一般选用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不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真菌感染。

四、 疗效标准

1. 第一期复苏胸外按压有效时,可扪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射。皮肤转色,收缩≥8kpa;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2. 第二期复苏有效时,病人自动心搏恢复,皮肤色泽改善,瞳孔小,出现自主呼吸及意识的恢复,达不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3. 第三期处理是心搏恢复后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肾功能正常,又无继发感染等表现即为痊愈,未全部达到以上标准即为好转。

心跳骤停的抢救方法

1、判断心脏是否骤停

在灾难现场,判断心脏骤停的两个主要指标:意识突然丧失,对呼唤、拍打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样喘息(倒气)。

2、 准备心肺复苏正确体位

把伤者仰卧在坚硬的平整地板上,并跪在患者一侧,双膝靠近患者的肩与腰之间。如果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俯卧姿势,施救者首先应将其转为仰卧位,转换体位时,应保持患者的头、颈、脊柱整体移动。如患者口中有呕吐物、活动义齿等异物,应立即清除,否则会阻碍稍后的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为胸部中央,即胸骨的下半部。先将左手的掌根置于患者胸部中央。右手的掌根置于左手的手背上,双手十指相扣。上身前倾,双臂垂直,双手的肘部伸直,以自身的髋关节为轴,用上身的力量,将患者胸骨向下,也就是向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后即放松,使患者的胸廓充分回弹,放松时,手掌一定不能离开胸壁,要重复按压和放松动作。胸外心脏按压要保持一定的力道,每次按压的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速度要快,至少100次/分钟。

4、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意识丧失后的患者很可能因舌头后坠而阻塞气道。采取仰额抬颏的方法开放气道,即左手扶住患者额头向上仰,用右手手指顶住患者下巴颏向上抬。深吸一口气,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闭患者鼻翼,同时将嘴张大,并包住患者的口,将气吹入患者口中。反复两次,每次持续时间大约1秒钟。吹气时,能看到伤者的胸壁起伏。如果患者口唇受伤或牙关紧闭,救护者可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颏,使患者口闭合,再将自己的口罩住患者鼻孔,将气吹入患者鼻中。

5、按压和吹气循环进行

以最快的速度循环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复苏,一般是每做30次按压,俯下身做2次人口呼吸。持续5个周期的30比2的心肺复苏(约2分钟)后,再次检查患者的反应和呼吸。如患者仍无反应和呼吸,应重复以上步骤,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直到急救医生赶到或患者恢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