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喜欢包办孩子一生的营养

2017-06-15

太多的中国家长,为孩子包办了一切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家长喜欢包办孩子一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中国家长喜欢包办孩子一生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家长喜欢包办孩子一生的原因

1、家长喜欢包办孩子一生

对子女的保护,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子女能过得更好,起码少受点自己曾遭过的罪。“包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护,这种保护源于父母内心的不安和对社会环境放大了的不信任感。

与国外父母的自由式养育相比,中国的父母更像护犊的鹰,遮雨的树。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婚姻大事,几乎都大包大揽,一手操办。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但是,如此“费心”照顾下的孩子,真能如父母所期待的那样独立成长吗?

2、家长包办孩子生活的表现

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主要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过分控制(限制自由)。

包办代替:孩子在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自己使用筷子和汤勺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快吃饭和吃好饭以及避免有时器具造成的危险而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使用器具吃饭的尝试。孩子穿衣、穿鞋、简单收拾家务等等这些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让家长们代替和包办。从表面上和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节省了父母等侯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对孩子却非常不利,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过分控制:孩子的活动被限制在卧室和起居室内,或限于家长的身边,充其量不超过家长视力之所及。孩子想到户外游戏或到邻居家找同龄人玩耍,总是不被允许。这样,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被切断。即使外出,家长总是牵着孩子,绝不撒手。不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触和游戏,唯恐孩子受人欺侮和受到不良影响。

3、孩子被包办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自我,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观察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产生两种极端的结果,一种孩子对父母的指引全盘肯定,对父母过于依赖,形成思维惰性,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种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全盘否定,陷入盲目的敌对之中,强化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激化亲子矛盾。当今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孩子所接触的信息管路的极大丰富,以及青春期孩子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对事情的后果预测不足等因素,的确加大了父母的教育压力。但父母对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认同,全面侵入孩子的生活领空,会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下。孩子会将自身许多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都归因到父母的教育问题,激化亲子矛盾。

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方法

1、父母应该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隔代关系等等,让孩子从小就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这种安全感不光是来自家庭成员父亲或母亲或爷爷奶奶,还包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

2、孩子从小要在统一的教养氛围里成长,家长在管教孩子是要达成统一的要求。从小培养独立生活习惯,放开手让孩子多参与生活实践。生活自理的过程能让孩子体验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发展孩子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

3、多给孩子创造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孩子终究是社会中的一员,孩子也终究会离开父母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或事,让孩子与伙伴一起成长,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事物的能力。

4、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坚守“爱不支配、正确引导”这一原则,对孩子的生活关心爱护但不大包大揽、理解宽容但不控制、帮助合作但不支配,让孩子成为生活、学习上的真正主人。

树立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

创造性理念。创造能力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不竭的资源,而一个宝宝的创造潜能比成人更加宝贵,这就需要家长加以挖掘引导。

主体性理念。不管孩子多小,多不懂事,家长都要尊重孩子。不能让教育成为孩子心里厌恶的事情,家长必须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为目的,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学习。

个性化理念。家长需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允许并鼓励孩子独特的个性观点,给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

开放性理念。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家长不能再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活化教育,让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且充满包容性和新颖性,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多样化理念。孩子要总是要走出家门,面对社会,在这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里,孩子需从小接触多样化的社会。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鲜的人和事,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