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书法

2016-12-11

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其表现方法别具特色、文学价值举世公认。作者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取得文学价值具有很重要的主客观原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多角度联想,巧妙譬喻,叙述、描写、议论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作品。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原文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人,应该很多吧!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 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立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周顿颐资料: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

其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

爱莲说原文书法欣赏:

爱莲说原文书法1

爱莲说原文书法2

爱莲说原文书法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