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论文

2017-03-18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全文如下: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模式,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跑道。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创设了“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取舍,构建一节张扬个性,尊重情感、体会成功的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命化课堂 品德学习

一、触动情感、引趣导入

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的触动、激活、唤起,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施生命化教学,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首要环节。生命是有记忆的。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唤起生命中的记忆,让生命流露真情,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悟就会变得渴望而自觉,从而更容易实现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要求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一定的诱因,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活学生对亲情、生活、审美等生命特征的记忆,触动学生的敏感心灵,让生命流露真情,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驱动、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的方式通常有生命叙事、听讲故事、观看视频、聆听音乐、静默沉思等。

二、表达情感、梳理知识

学生经过情感触动后,心里会有许多直接的感悟,这部分思绪或许并不清晰,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这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把触动的情感发酵。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自由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使之成为老师导入教学内容最好的切入点。感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畅谈、交流情感的体验和感悟;(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环节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善于发现问题,找出疑问,为下一环节的质疑析疑、多向对话、求知探究做准备。

还是以“感恩父母”这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之后,我叫3个同学起来谈谈感受,他们的声音都哽咽了。同学们都把自己最直接、真切的感受说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回答缺乏完整性,与教材要求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些“感恩父母”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对他们而言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在同学们谈完自己的感受,情绪平静下来后,给10分钟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心灵导航”。同时老师给学生三个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感谢父母?(2)如何报答父母?(3)如何化解爱的冲突?接下来再请一些同学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在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的同时帮学生梳理课文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宣泄情感-----梳理情感-----理性表达情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这是一个尊重学生生命诉求,以学生情感需求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碰撞情感、关注生成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生命化课堂教学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升华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的教学过程。要让思想品德课不成为死气沉沉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就应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正确把握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而且让“预设”为“生成”让路,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与活力。

课堂中遇到的这类意外情况,就属于生成性资源,它稍纵即逝。如果教者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动态的“生成”,那么课堂上的精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生成性资源是随着教学活动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而迸发出的创造性火化。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斥责。在教学中如果生成性目标不被关注,就会压制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会伤害一颗心灵,甚至制造一个自卑者。所以,临时调整教案,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目标,是生命化课堂的重要元素。只有尊重学生“节外生枝”,学生探究干劲才会愈加浓厚,探究效果才会愈加明显。

四、内化情感、质疑探究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冲动。质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析疑就是通过老师组织的辩论、讨论、交流与相互探究使各个学生产生的疑惑得到析疑。辩论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情绪理性化。这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与知识这三者生命火花碰撞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环节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求同存异,并适时点拨,要善于把握辩论、对话的主题与方向,要鼓励学生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大胆表达又善于聆听,培养学生民主文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竞争、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五、目标分层、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多元评价。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性,练习设计应该具有梯度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练习要具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直接运用的填空或选择题;第二层次简答题;第三层次为辨析题或综合探究题,属于选拔性质的题目。相应地,教师也要按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题目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题目只要求BC层次学生做,对A层次学生不作要求;第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属较高要求的加分题,只要求C层次学生做。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因而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进步,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自身的价值,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生命的质量。

思想品德课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状态下,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就必须引入生命化课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会迸发出生命的灵光,焕发生命的活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