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海鱼 深海鱼食用方法 深海鱼营养
人类对鱼并不陌生。我们人类的祖先大都经历了猎渔为生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对一些鱼类,尤其是海洋深处的鱼类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深海鱼类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深海鱼,欢迎阅读。
什么是深海鱼
深海鱼(deep-sea fish),分属十多个科,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一或某几部分有发光器。见于大洋深处的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通常在600~2,700公尺(2,000~9,000尺)以下。发光器既用于诱捕猎物,也用于引诱配偶。
深海鱼外形特征
分属十多个科,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一或某几部分有发光器。发光器既用于诱捕猎物,也用于引诱配偶。
深海鱼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压力极大,极寒冷和黑暗的生存环境而形成了这些特殊习性。深海鱼的栖息地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由于深海中的竞争不如岸边或浅海中那么激烈,使许多原始类群得以存活至今。最重要的深海鱼类群有深海垂钓鱼、蝰鱼及毛口鱼。深海垂钓鱼属角鮟鱇亚目(Ceratioidei),它们诱捕猎物的方法是摇动脊鳍的鳍棘作为诱饵;蝰鱼属蝰鱼科(Chauliodontidae),有许多夹状牙,是可畏的掠食性鱼;毛口鱼属钻光鱼科(Gonostomatidae),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鱼类。
深海鱼产品益处
深海鱼生活在百米以下深海区域,所以对于其捕捞方式只能是远洋深海拖网
或者勾掉捕捞,然后捕捞上船,及时速冻。而且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零下18摄氏度的保存状态下并不会导致营养流失,气逆鲜度和质量可以被很好的保留,且相比淡水鱼和近海鱼,深海鱼被当代工业污染的可能性会更低。由于深海鱼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维生素a.b.c等,所以对人体健康具有以下益处。
减少心脏病危险
深海鱼中的欧米茄-3脂肪酸可以有效的控制冠心病
降低胆固醇
深海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降血脂
深海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持续降低血脂水平
健脑益脑
深海鱼所含的DHA能促进视力健全发展和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亦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有助于发育和提高免疫力
深海鱼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均衡营养,能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帮助伤口复原及愈合。
减少香烟危害
深海鱼肉中含有的氨基酸,可遏制动脉硬化,减少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深海鱼食用方法
香橙刺鲷鱼
糖醋香橙刺鲷鱼
深海鱼
深海鱼(3张)
主料:香橙刺鲷鱼、胡萝卜、大枣
配料:盐、味精、白糖、白醋、番茄酱、陈醋、老抽、葱、姜
做法:鱼去鳞去内脏,改十字刀花。锅里下油烧热,放入鱼煎至金黄,八分熟,再放入葱姜、番茄酱,微煎一会,加入水、盐、味素少许,放入适量糖、白醋,陈醋少许,炖一会,汤汁少许即可。色泽微红。
口感:甜酸适口,肉质鲜嫩
多莉鱼
家常多莉鱼
主料:多利鱼 、五花三层猪肉
配料:盐、味素、鸡粉、牛肉粉、葱、姜、蒜、苏子叶、白糖、树椒、海鲜酱油、老抽
做法:鱼去鳞去内脏,改成十字深刀花,锅里放油,放入五花肉片,微炒,再放入鱼煎至金黄,加入海鲜酱油,老汤及各种调料,焖至汤汁少许即可
口感:微甜、微辣、微香
银鳕鱼
香炸银鳕鱼排
主料:银鳕鱼、面包糠、鸡蛋、白面
配料:盐、味素、鸡粉、糖、番茄酱、白醋、料酒
做法:鱼去鳞去内脏,切成厚片。用盐、味精、鸡粉、料酒腌制十分钟,再拍上面粉,抹上鸡蛋汁,再拍上面包糠。锅里放入油烧成三四成熟,放入拍好面包糠的鱼片,炸至金黄色捞出,改刀成条,摆至盘里,食用时沾熬制的番茄汁即可
番茄汁的做法:糖一两,醋10克,橙汁10克,番茄酱15克,放入少量水中熬制均匀即可
口感:酸甜、外酥里嫩
阿根廷红虾
焅阿根廷红虾
主料:阿根廷红虾
配料:盐、白糖、番茄酱
做法:红虾用开水氽熟,锅里放油烧热,再放入番茄酱微炒,放入适量水,加入盐、白糖、熬至汤汁粘稠即可
口感:鲜嫩味美、色泽鲜艳、营养丰富
深海鱼种类
深海鱼的品种主要有老虎斑、青斑、粉斑、加力鱼、马加鱼、红利鱼等十多种。
在餐馆里见的最多的就是石斑,石斑又包含了芝麻斑、海虎斑、油斑、青斑、东星斑、北太平洋扇贝海下八千米的南极橙鲷、南极红虾等等十余种,这些鱼都属石斑类,但长像相差甚远。东星斑是石斑里的大美女,火红的鱼鳞,带着蓝蓝的小星点,产量不大,因此很名贵,大多在三、五百元一斤。老虎斑身着白色虎皮斑纹,肉质雪白细嫩,吃起来十分美味。还有些斑鱼长得十分丑陋,如北方海鲜餐厅里常说的老板鱼,全身长得参差不齐,实在不堪目睹。但这种鱼不好动,整日爬在水底,眼睛从不滴溜溜乱转,显得很沉稳,因此得名。另外,最常见得的是偏口鱼,也分左口鱼、多宝鱼等。这类鱼身材扁平,也不好看,但在水中游动时如同一只大蝴蝶,
姿态很美。海鲜池里最名贵的鱼属苏眉,苏眉分大苏眉、小苏眉,大苏眉体重可达八、九斤一条;小苏眉产量极低,价格每斤可高达600-800元。海鲜餐馆里还可以见得如银枪鱼、沙尖鱼、黄鲫、小黄鱼及银鲳等近海产的小鱼种,这些鱼产量大,多见得的是冰鲜品,价格就很便宜。但它们肉质雪白、细腻,吃起来也十分美味,不过据说可以适量捕捞,也因此我们能再次吃到真正鲜活的大黄鱼。
线鳗科
科名: Nemichthy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征: 吻部极端延长,成熟雄鱼下颚较上颚短且无法闭合。眼大体长具胸鳍,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在一起。Labrichthys与Avocettina此两属的脊椎骨数在170-220间;而Nemichthys此属脊椎骨数超过750节
其他: 全世界共有3属9种,而台湾地区截止至2013年共发现1属1种。俗称线鳗是因体长如鳗一般细长,却又比鳗的体型细,如线般细细长长故而称之
鼬鳚科
科名: Ophidi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征:背鳍较臀鳍长或与臀鳍等长,肛门及臀鳍位于胸鳍末端下方。具鳞,许多种类鳃盖上有棘。最大的种类Lamprogrammus shcherbachevi(希氏软鼬鳚)可以长至2m。
其他: 全世界共有47属218种,可由100m至2000m海底皆发现其踪迹,在深海的种类甚至眼睛退化至全无或只剩皮瓣。
痕迹,外型变化众多但皆为底栖性鱼类,属于广布性的一科。
燧鲷科
科名: Trachichthyidae
深海鱼--豹纹鲨
深海鱼--豹纹鲨(7张)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具眶蝶骨,腹鳍1硬棘,软条 6-7;背鳍硬棘3-8,软条10-19;臀鳍硬棘2-3 ,软条8-12。腹部鳞具鳞脊。种间的鳞差异颇大,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最大可长至55cm。
合鳃鳗科
科名: Synaphobranch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征:鳃孔位在身体下方介于胸鳍之前,少数几种胸鳍退化。脊椎骨数110-205。
新灯笼鱼科
科名: Neoscopel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体侧扁,上颚骨细长且由三块软骨组合而成,不具眼下骨。臀鳍起点远离背鳍。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大多为圆鳞而Solivomer此属为栉鳞,而Scopelengys 此属不具鳔,其他皆有鳔。脊椎骨数29-35节最大可至30cm。
灯笼鱼科
科名: Myctophidae
深海鱼
深海鱼
地理分布:全世界
深度分布: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征:脂鳍是由一盘状软骨支撑,具眼下骨。臀鳍起点在背鳍下方或略后。头部及身体具有整排或几组的发光器,仅一种不具。多数为圆鳞而其中四种为栉鳞,皆具鳔,脊椎骨数28-45。
但体型偏小约为5cm左右,为海洋中其他肉食性鱼类重要的捕食对象。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具有每日垂直迁移的情形,迁移距离甚至超过数百公尺,丰度分布日间最多在300至1200m间;而夜晚最多在10至100m。
黑头鱼科
科名: Alepocephal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齿小而鳃耙多且长。鳃盖骨鳍条数5-13. 许多种生活在超过1000m的水层。
红口仿鲸科
科名: Rondeleti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头部箱型,皮肤表面光滑。侧线是由14-26组垂直的感觉孔组合而成。尾部软骨3块,脊椎骨数24-27。
稚鳕科
科名: Moridae
地理分布:全世界
深度分布:底栖
特征: 背鳍一或二少数为三,臀鳍一或二。下颚须有或无,若具齿齿细微。鳔与耳石相连以收集声音。
银眼鲷科
科名: Diretm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无侧线,背鳍及臀鳍不具棘。背鳍软条24,臀鳍19-22软条。腹部具鳞脊。脊椎骨数20-32,最长可达37cm。
宽咽鱼科
科名: Eurypharyng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鳃孔小,与吻端距离长于与肛门的距离。鳃条骨数5,内脏游离骨数6。口非常大,齿小,胸鳍亦不明显。
海蜥鱼科
科名: Halosaur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前上颔骨及颔骨具齿,背鳍在肛门前,且具9-13软条无硬棘。凹陷状的侧线延伸整个身体,而鳞片较大的侧线孔在身体两侧,约为30个侧线鳞数。
炉眼鱼科
科名: Ipnop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眼小或退化成盘状。无幽门垂,背鳍软条8-16,臀鳍软条7-19,胸鳍软条9-24 。鳃条骨数8-17,脊椎骨数44-80,Bathypterois此属中18种具有延长之胸鳍、腹鳍与尾鳍。
孔头鱼科
科名: Melamphaidae
地理分布:除地中海及北极海外其他海洋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征:背鳍具有1-3个小棘,胸鳍1硬棘,6-8软条。尾鳍前端具 3-4 棘。 具圆鳞,鳞大但易脱落。无侧线或只有1-2个侧线孔,脊椎骨数24-31。
背棘鱼科
科名: Notacanth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侧线隆起在两侧,鳞小,每列至少50个以上。一些种类的腹鳍具有3个似硬棘的鳍条。以底栖性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及腔肠动物),亦以浮游性甲壳类为食。雌性的数量大过于雄性数量,较大的狭首形幼鱼可能归属于此科。
仿鲸科
科名: Cetomim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 表皮不具鳞,眼小或退化成痕迹。鳃耙3或4,无发光器,仅在肛门周围,背鳍及臀鳍底部具凹陷的组织。脊椎骨数38-59。生时体表颜色褐色或橘红色。
囊头鲉亚科
科名: Setarch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深海底栖
特征:鲉科的鱼背鳍具硬棘11-13,有些具有毒性,而此亚科的特征在于侧线是连续的凹槽,体披圆鳞,下眼眶脊不明显。
鲆科
科名: Both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底栖性
特征: 大多种类两只眼睛在左侧身体。鳍不具硬棘,背鳍起点在眼上方或前方。背鳍和臀鳍接不与尾鳍相连接,肛门在盲侧。卵黄具一个小油球,多数种类具经济价值。
深海鱼营养
据东京大学农学部研究,深海鱼的蛋白质含量与一般海产鱼类相同,但脂质一般较少,因此深海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其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鲣鱼、鲐鱼、沙丁鱼等大致相同,均是完全蛋白质。
深海鱼发展研究编
台湾过去对于鱼类的研究着重于珊瑚礁鱼类及其沿近海经济性鱼类的分类和其生物学相关之调查,反观在深海鱼的采集及研究方面较为欠缺,主要是因为没有可以采集深海鱼类的船只及网具只有在一些可拖到600-700公尺的底拖渔船的下杂渔获中发现若干。中研院动物所乃增购了长达一万公尺的钢缆,并在法国MUSORSTOM之指导下装在海洋一号研究船上可使底拖网具(beam trawl及otter trawl)作业达到海底数千公尺深。此外我们也自行设计制作了中层网(IKMT),使深海生物的研究不再只局限在底栖性鱼类的采集,在过去一年五次的航次中总共捕获到深海鱼类多达150种以上,包括有:鼠尾鳕科、巨口鱼科、褶胸鱼科、软骨鱼纲、深海鮟鱇亚目等。本次展览除了针对以上四个大类群作个别介绍外,其他各式各样长相奇特的深海鱼我们共挑选了18个科,在此亦作一综合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