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浅析论文
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就业形势相比以前显得激烈。加上我国现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在为大学生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出现了就业心理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心理浅析论文篇一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摘要:理工科大学生目前在就业上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对就业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存在性格缺陷、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和女生更是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在理工科教学中实践性课程不足,创业教育落后等原因也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上提供帮助。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engineering student employment, which including: employment anxiety, employment fear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students who have character defect or poo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the vulnerable groups in the engineering student employment market. The lack of prac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eaching, and the lagg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all the reasons for the unsatisfactory employment rat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ideas for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employment help.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
Key word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01-04
0 引言
理工科各相关专业因具有就业范围广泛及薪资待遇丰厚等特点,每年高考报考理工科各专业的人数都居高不下。理工科专业作为高校中就业大军的中坚力量,在全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不佳、就业情况低迷的状态下,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势头,理工科专业及实践技能固然重要,但由于大学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加,而且扩招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较少,导致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耐挫力较差,同时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理工科学生在就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转型期内理工科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问题,并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他们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本文还将探索理工科学生就业的前沿趋势,还将分析学校如何结合这些前沿趋势改善学校教学,以期为学校就业政策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心理分析
1.1 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主动性不高,对就业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电子类、计算机类、土建类等理工科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但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从根本上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他们普遍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顺利就业抱有不乐观的态度,同时对就业存在恐惧心理。然而这种恐惧心理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反而降低了学生求职的主动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不是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而是消极应对,学生在就业时很少到目标单位推销自己展现自我能力,而是过于依赖学校内的校园招聘和网站招聘,而目前单位招聘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就业机会较少,进一步强化了毕业生就业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1.2 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而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仅为普通劳动者,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现实情况,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
目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就业主力军大多为80后,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较差,希望的就业地点大多为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多不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希望的就业单位类型一般为大中型企业、国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而不愿意去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时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期望的薪酬水平较高,而他们的能力又不足以与此档次的薪酬水平相匹配。当代大学生知识层次水平较高,思维较之前的大学生相比比较活跃,另外他们的课外知识丰富,也往往因为这些原因使他们出现了较高的就业期望,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现有的就业情况出现了偏差,以上这些均使理工科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另外理工科学生就业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与文科就业相比就业率仍然较高,所以学生中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及自负心理。他们一方面会将自己找到的工作与同学进行比较,如果各方面情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的话,宁可不进行签约,另一方面,理工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自负心理,理工科学生为自己设定一定的就业标准后,很难在就业压力下先就业再择业,他们往往只想进入自己理想的大中型企业,对一些小企业看不上,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而迟迟不能就业使其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使其陷入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恶性循环。
1.3 高校长期在培养过程中对实践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普遍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胜任力不足。高校理工科专业实践性较强,企业对应聘者要求较高,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在校期间参与实践较少,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同时知识与能力相脱节,导致他们动手能力较弱,欠缺扎实系统的专业技能,难以整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企业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也提高了对新招聘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导致理工科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
理工科专业在创业上与文科专业相比存在一些优势,但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对这一优势的认识还不强,同时创业教育的欠缺也限制了他们在此方面做出发展。理工科创业一般以专业技术为核心,而理工科专业研究内容有极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而科技成果转化率将极大地提高国民生产力,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也将创造更多地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就业市场。创业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管理学、法律、经济学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辅助学科知识和实践环节对其进行支撑,而且首先要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但目前高校并没有针对创业意识及创业实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
1.4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人文素质欠佳,而目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一个瓶颈问题。
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在求职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则需要具有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这些均是社会提出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这些也是理工科学生所欠缺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下面将具体分析。
首先,高中文理科分科后,理工科生接受的教育模式和训练也为理性思维,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也容易使学校和家长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进入大学后,理工科学生在学校时的学习大多是在实验室里面与实验器材打交道,理工科课业负担沉重,学生没有太多精力去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管理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一个企业能够良好运作而要求员工必务的能力,同时理工科学生长期的学习模式使他们不擅长自我表达,导致他们在面试时很难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其能力的展现,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成为其求职就业的一个软肋,而学生即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人际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得到提高,这些都会影响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同时人际沟通能力的欠缺也使学生很难在受到求职失败的挫折后向其他人求助,排解内心的失望和郁闷,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
其次,理工科学生文化知识匮乏,知识面较窄,人文素质修养较低,哲学文学知识欠缺,这些都将影响理工科生将来的发展。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失调,学习压力大,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本专业能力,理工科学校由于人文方面师资力量较弱,而且学生本专业课业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各方面原因使得学校对理工科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而理工科学生本身学业压力大,也容易忽视对自己人文修养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缺失和知识面的狭窄,都会影响一个人在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降低了理工科学生在求职时的成功率。
1.5 理工科学生中那些性格有缺陷的学生、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和女生群体,他们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
目前,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而且大学生群体已经大多是“90后”,大部分人为独生子女,他们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有性格缺陷和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数量不断增加,而在就业过程中,企业招聘员工时看重的方面却在不断增加性格和心理素质的权重,所以这部分人在就业时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具体有以下一些表现。
首先,存在性格缺陷和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他们容易自卑和缺乏自信,他们对自己往往抱有消极和否定的态度,面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他们更加容易退缩和逃避。
其次,就业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任何人面对这个过程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性格有缺陷的学生和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面对竞争,与别人相比更容易自我封闭,他们不能大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和展现自己的能力,显得比较被动。同时这些学生在认识一些问题时容易偏激,看问题比较片面,他们不能理性地看待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认为只要进入大学,毕业后必然可以找到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工作,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会在就业压力之外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
最后,性格有缺陷的学生和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在与人沟通合作上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削弱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理工科专业在实际工作后,工作内容往往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所以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要求较高。而性格有缺陷的学生和欠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他们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能较好地解决矛盾,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这样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理工科工作流程的工作效率和结果,使得企业选择这类学生的概率也在不断降低。
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女毕业生来说,她们在就业求职时容易受到歧视,而理工科女生在就业时与男生相比,存在以下一些劣势。女生虽然在校时学习较努力,学习成绩较好,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比不上男生,理工科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女生在成绩方面的优势往往在求职时败于男生在实践方面的优势。理工科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时间周期长,任务重,需要从事此项工作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女生的精力和体力都比不上男生,同时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家庭方面的压力也大于男生,这些都导致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男生。
2 改善理工科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措施
针对以上一些理工科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心理困境和问题,现提出以下一些学校和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以期改善理工科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现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根据目前理工科就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高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一些高校可以根据这些新趋势采取的措施,以便从本质上使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情况慢慢得到改善,同时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2.1 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心理指导。
大四学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沉重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指导。针对不同的年级,就业心理指导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着重针对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面临就业市场的检验,会出现上文中提到的焦虑、恐惧、期望值落空等心理,学校应该实施就业指导服务,开展面试技巧、应聘心理分析、从学生走向社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作为主题的讲座,使毕业生可以在就业时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学校要与企业积极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和沟通,为毕业班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他们就业的砝码,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专业学者在学校召开讲座,介绍有关专业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等毕业生关心的问题,使他们在求职时更有针对性。学校也可针对就业学生的兴起、个人特点等因素帮助学生量身打造适合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学校也可以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就业后职业发展的技能进行专门的培训,如人际交往技能及针对各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等。而针对非毕业班的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同样很重要。有调查显示,非毕业班学生同样存在就业焦虑等心理感受,这些心理感受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针对非毕业班学生,应该提供一些主题为就业形势分析、如何更好在结合学习与就业的关系的讲座,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以上一些措施,使全体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到就业方面的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