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医学核心论文

2017-05-27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医学核心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医学核心论文篇1

浅谈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摘 要】 影响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有社会与媒体、西方价值观的冲击、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与学生自身等。医学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是:国家把握大局,社会积极倡导;抵制不当诱惑,践行正确观念;教师担当重任,高校潜移默化。

【关键词】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教育策略

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今天所接受的教育与明天即将从事的行业有直接必然联系,因此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值得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影响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1、社会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与媒体信息滥用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向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在医学领域表现为医院开“大处方”、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矛盾等等。这些有违社会常态的行为给医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中不乏有的医学生已经产生了医生是一种暴利的行业,医院是一个暴利的场所的看法。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媒体传播无疑是一条加速的途径。我们每天都处于一个信息充斥的环境中,如果医学生未正确使用这些信息,那将对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

2、西方价值观念逐渐渗透与冲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西方国家普遍流行着“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等言论,可以看出给一些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高,相应的文化软实力却显示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于存在的问题加之解决过程的缓慢化,因此给他人留下了可乘之机。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步伐愈来愈强烈,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温和手段来建立其“文化帝国主义”,实现其世界霸权。在医学领域,西方国家也尝试用其医学价值观进行医学文化的渗透,用其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方式来影响中国医学生的认知行为。其主要的手段表现为宣传自由的医疗方式,高额的经济报酬,高超的医疗技术,特殊的医学氛围。

3、高校在医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影响

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武装当代医学生的头脑,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引中国医学生的前进道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来更好为中国医学生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但目前高校的价值观的教育未深入到骨髓。另一方面,学校未将校园文化的优势完全发挥,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医学生每天身处校园之中,应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校园环境,让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绿叶,每一方草坪,每一间教室,每一位老师都能给学生带来启发。

4、家庭教育引导不足与当代医学生自身弱点的影响

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与父母脱不了干系,父母应对孩子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而不是不闻不问,或是过多的干预。不闻不问会造成孩子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缺失,过多干预则不利于孩子在价值观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所以家长应该给与其合理合适的引导,把握“适度”原则。可是在我国,家庭在价值观教育方面能做到合理引导的为数不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另一方面,医学生学制长,课业负担繁重,加之,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事件时有发生,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评价不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下降。

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国家把握大局,社会积极倡导

国家和社会媒体应为医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关注医学生这类群体的特点为医学生搭建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最终能让学生们通过服务社会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高尚的品德,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义诊、体检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实践中感悟职业价值,完成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紧跟热点话题,充分发挥手机、微信平台、QQ群等新媒体的作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抵制不当诱惑,践行正确观念

针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文化渗透侵蚀,医学生一定要紧握方向,抵制诱惑,从知识和情感上不断丰富自身,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要与其划清界限,拒绝往来,任何一个孤立的民族都不可能长足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其高超技术,可以把他们杰出的人物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中发芽生根,与之交流学习从而共同为全人类谋福祉。

3、教师担当重任,高校潜移默化

目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应在时代背景的变迁下,与时俱进的学习医学专业和人文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职业理想,将专业教育、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医学院校还应利用思想教育基地、校史馆等医学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补充与延伸,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2]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01).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02).

[4] 蒋云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研究综述[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93).

[5] 徐继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3).

发表医学核心论文篇2

浅论医学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摘要]文章从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提升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并从个体优势和整体优势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医学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 核心竞争力 职业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5]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7).

[6]张泽星.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