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探究

2016-11-10

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 ,使成本降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成本管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探究。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探究全文如下:

一、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文献回顾

20世纪初期就有学者提出有关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类似构想。1973年,Anthony发表了《权益资本成本管理会计》,首次从理论视角提出将权益资本成本引入财务会计体系,使得权益资本成本思想深入人心。随后,有关权益资本成本确认和计量的争论与探讨迅速在学术界席卷开来,国内外学者都将其视为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一)国外文献回顾(见表1)

遵循Anthony所主张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构想,必然要求将权益资本成本进行全面确认与计量。而设立“利息汇总”和“资本成本”账户可以很好地对资本成本进行核算。然而,在1979年,Anthony提出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构想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34号公告否定,其理由为“利息涉及资本化”。

(二)国内文献回顾(见表2)

(三)个人评述

综上,对比国内外文献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就各家所持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资本成本除了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之外,权益资本成本更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纳入财务会计体系之内,进行确认与计量。而所谓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就是在成本对象核算上要完成从债务资本成本核算向权益资本成本核算拓展的一种管理会计。但是也有少部分学者对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所主张的权益观表示怀疑,或是质疑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中提出的“主体权益”,而主张主体权益分享者应该多元化的观点。

(2)就研究范围来看,大部分学者仅停留在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上,很少进入实证研究的领域。虽然在合资铁路领域应用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但始终只停留在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上,没有完整构建出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体系。

(3)就研究难度上看,因为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体系,致使其相关研究很难开展。但值得肯定是,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是今后管理会计发展的趋势所在,且这一观点正逐渐被学术界认可。因此,本文就从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内涵入手,借鉴颉茂华(2012)的观点对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实施的可行性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二、基于资本成本的管理会计

资本成本既是连接内部企业环境与外部金融环境的重要桥梁,又是接通企业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必经通道。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因素的经济发展大形势下,资本成本信息的地位日趋举足轻重。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筹资已由传统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更多地向依靠股权筹资转变,但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下,企业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仅对资本成本中的债务资本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必将导致企业对外投资、筹资决策和内部经营管理决策产生偏差。因此,探究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应尽快对资本成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将企业资本成本信息进行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内涵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生产者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都应当进行成本核算。那些生产者自身拥有的要素成本被称为隐性成本,因其拥有机会成本,所以也应纳入财务会计体系与其他外购的要素一同进行成本核算。然而,在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尚未对这种隐性成本进行统一、规范的核算。具体来说,现今任何一企业都既有债务资本又有权益资本。而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忽视权益资本的使用代价,只对债务资本成本进行核算,这必将导致企业管理层忽视权益资本的使用情况。

例如,当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为正,但又低于权益资本成本时,从表面看来企业必须因盈利而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若将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成本考虑在内后,实际上企业却是亏损的。如此可说明,仅单一的核算债务资本成本是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若企业无法提供真实性和可比性更高的会计信息给利益相关者,那么相应的政府、债权人、股东等就会逐步寻求以权益资本成本补偿的考核模式,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恰能将这种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及可比性更高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主张将会计信息系统扩展,认为应当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耗费纳入财务报告,既包括显性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应按一定的方式分配计入企业相应的各个项目中,诸如构建厂房、配置设备、库存商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都应将权益资本成本考虑在内。权益资本成本与显性成本地位相互平等,在具体项目核算方面无谁先谁后、谁主谁次之分。尚处初创阶段的小企业,总收入有时很难弥补权益资本成本,或是虽弥补了权益资本成本但却无法负担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间接费用等成本,这样分析考核后,企业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便会一目了然。

(二)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积极作用

当权益资本成本像债务资本成本一样,都在企业中得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后,传统的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利润指标考核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权益资本成本将不再被人们漠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主张确认和计量机会成本,这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关注焦点由会计利润转向经济利润,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相关,并能进一步促进会计学科的良好发展。

1.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由于缺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在现行财务会计体系下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其对外报告的净利润也是将权益资本成本囊括在内的会计利润。从本质上看,财务会计并没有如实地反映出经营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把权益资本成本归入净利润中,势必会高估真正的净利润,直接使企业蒙受多纳税的损失,甚至造成企业管理层因使用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失误,极大地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按照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思想,真正的净利润必须将权益资本成本剔除在外,这将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企业管理层和股东的决策更加相关。因此,以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2.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通过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考核,使得不同资本结构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例如:现有两家企业――甲企业与乙企业,他们的真实利润和资本规模相同,但甲企业的大多资本来源于股权融资,而乙企业的资本大多依靠借款取得。若采用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核算,得出的结果一定是甲企业的净利润比乙企业的多,原因在于计算甲企业净利润时忽视了权益资本成本,而在核算乙企业的净利润时却要将债务资本成本剔除。若采用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进行核算,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都将纳入成本考核范围内,都必须排除在净利润以外。如此看来,甲乙两个企业的效益就将趋于一致,因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幅度提升。当然,将权益资本成本纳入考核范围,还有利于同一企业内自主构建的、外购的或是租赁的各项固定资产在计价上具有可比性,增强同一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但两者之间却也存在不同步的一面。管理会计主张对一切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相比之下,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显性成本,而对隐性成本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这样势必导致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口径大于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口径。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成本考核上缺乏统一性,会阻碍会计理论的健康发展,也给其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在现今的市场环境和会计体系下,权益资本成本还无法摆脱隐性成本的“枷锁”,不能“变身”为显性成本而纳入财务会计体系中核算。因此,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不但可以通过将权益资本成本纳入核算体系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口径协调统一,而且还有助于对投资项目的前期投资效益评价和后期使用效益考评进行协调,进而促进会计学科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促进会计学科良好发展的目的。

(三)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将面临的问题

尽管推行资产成本管理会计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上述研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是一大难题,亟待解决。由于缺少针对权益资本成本统一、公认的计量方法和标准,导致其暂且无法纳入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而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未能提出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2)目前虽已有部分学者将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运用到一些领域中,且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但都未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仅局限于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上。(3)由于股东受当前各国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治理体系的认可,地位高高在上,倘若股东权益被分成股东权益和主体权益两部分,那么主体权益的归属问题,又将是一大难题。

三、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机理分析

经济增加值的提出和应用为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性及相关理论支持。

(一)EVA概念的提出

1991年,Stern Stewart & Co.提出以补偿资本成本为目的的经济增加值概念。依此概念,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及创造价值能力的大小都不仅以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核心在于其收益是否能完全弥补包括权益成本及债务成本在内的资本成本。此后,众多投资银行、相关咨询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逐渐开始尝试将EVA运用于投资价值分析、管理咨询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评估中。更有一些投资分析师发现,运用传统的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解释的公司股价问题若采用未来预期经济增加值却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胡玉明(2004)主张经济增加值观念的兴起使企业的业绩考评逐步从传统的利润观念向价值观念转变,这很可能将企业经营模式逐渐从利润模式推向价值模式。

因而,更应该摆脱会计视角的束缚,从管理视角来认识经济附加值观念。显然,EVA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调整,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价值创造能力,它是会计利润在借助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实行经济学改造后的产物。白旭(2003)建议,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各项决策的重点应更多地放在投资回报及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方面,而不仅是单纯的扩大再生产。他主张一条正确的途径――通过不断提高经济增加值来寻求权益资本的价值。

(二)EVA在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经济增加值以任何资本的使用都是有代价的理念为前提,有效遏制管理者不惜采用高负债率来一味追求股本收益率提高的行为,促使管理者寻找到企业在负债和利润间的平衡点,从而减轻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但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中,EVA尚未被充分运用,在此,本文借鉴颉茂华(2012)的观点,主张实现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是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即在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权益资本成本,全面、完整地对企业增值过程中的所有耗费进行弥补,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会计利润进行恰当处理,最终修正由会计准则导致的潜在偏差和扭曲。如图1所示,首先,从技术操作层面出发,预估出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次,依据资本会随着生产经营而运作的原理,参照一定分配标准在对应的各个项目上分摊,并将分配至存货及固定资产的部分资本化计入相应的资产价值。由此,企业在生产中所耗用的、在经营中所占用的资本成本就将被包含在存货、销货成本中,而自主构建的固定资产也将把在建期间所占用的全部资本成本通通归入成本。最终的税后净利润将会被资本成本以转变为营业成本或折旧费用等方式所影响。此时的税后净利润已不再是会计账面利润(会计利润),而是以此为基础调整计算得出的 “真正净利润”。因此,通过运用EVA,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能将资本成本清晰地分配至各个项目,以便于快速找到驱动价值的要素,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而且所构建的机制体系也有助于扭转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在本质上趋于一致。

四、结论

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因素的经济大形势下,只考核企业债务资本成本而对权益资本成本视而不见,将给企业对内经营管理及对外投融资决策带来极度不良的影响。再则,权益资本成本已成为现代管理决策的有利工具,广泛应用于管理会计中,如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因此,对资本成本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迫在眉睫,必须尽快构建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依托EVA大力推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架起协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桥梁,促进会计学科的良好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