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推手教学

2016-12-02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创始人为满人全佑(1834-1902)。经其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修润,到民国初年定型,传播至今。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吴式太极推手教学。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包括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各势手法、技击特点、应用变化。太极推手与技击不是靠力气的强大,而要求采取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对敌采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先处战地而待敌”,“避实就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不守,守其所不攻”之法。

太极拳的盘架是练“体”,而推手则是练“用”。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可失之于偏。尤其是练推手不应当像“顶牛”“拨河”、摔跤、拳击那样用力去推、拉或打击对方。而是用太极拳的“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方法来应付对方的来力,借力使力,用对方的力打击对方的重心。使彼让我拿起,使彼被我放出。通过经常的练习推手可以达到体肤感觉灵敏、动作变化顺随的“懂劲”阶段,同时也能学会“部劲”、“化劲“和”“放劲”。由懂劲之后再努力学习、互相砌磋、共同进步。达到默契揣摩渐至“从心所欲”的高级功夫。这样,不但能健身、长寿,还能防身、御敌。而更重要的是能够阐发出太极拳奥妙高深的功夫和优越宝贵的科学道理。

“以静制动”具有头脑冷静,利于战术技巧的发挥;根基稳定,不使敌有可乘之机;观察对手攻击动作清楚,以逸待劳等优势。推手发人是太极拳取胜的必要手段,她的有效条件是打实,即双手搭在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按实,才能发放。以静制动时,可化实为虚,使其落空,再击其劲尾。如对方在我前胸猛按,我用腕稍引,使其落空,再加力助之,对方将失重前仆。避实就虚,就是避开正面锋芒,从侧面进攻。因敌变化而变化之。

推手时用意不用力,意是设想,以虚实之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虽实力充足,体壮力大,基础牢固,中定安舒,混然一体,不畏攻击,不怕力敌,但最忌诱敌。当我以利诱之,使其弃守为攻,实力分散,露出破绽,我则分而击之,表面看是诱敌而胜,实际是其自取败亡。

在推手与技击中,姿势、动作、用意、运劲,各有虚实。知虚实而能运用者,虽实为虚,虽虚为实,以虚化实,以实化虚,以实击虚,避实击虚,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或者先重而后轻,或者先轻而后重。隐现无常,沉浮不定,使敌不知我虚实,而我处处找敌之虚实。他实我则虚之,他虚我则击之。随机应变,听其劲,观其动,待其机,攻其势。

正如武禹襄太极拳论所述“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虚实”。通过兵法不难理解前辈留下的“虚实诀”;“虚实实虚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始终把杨露蝉告诉全佑的话:“占住中定,往开里打”,作为推手的秘诀与准则。认为在推手中,速度和力量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即“先为不可胜”,再凭敏锐的感觉(听劲)来侦察对方力道中的破绽。

如果他没有破绽,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破绽。最为重要的是,在每一时刻都不能有破绽被对方发现并攻击。只要对手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破绽暴露出来。自已只要能保持不败,就很好,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他不能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果能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所以吴式太极推手八法,心意均要在自己身上找窍位,秘诀为:“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采劲玄关肩井合,挒劲意在蹬后脚。肘劲劳宫找肩井,靠劲玉枕扛大包。”

在推手时,只要熟记口诀,按口诀就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例如,在进攻对方时发劲,只要意想自己命门找前腿环跳,掤劲自然会产生,而且势不可挡。若对手先发劲攻我,我则用食指划自己眉梢,便可将对方捋出,随即以脊背找前脚打挤,对方将会跌得更远。

八法均为在运动中找自已的窍位,使自己在运动中不产生破绽,至于对方是否被打倒或打出多远,那是他自己的事,他没有破绽就可化解,破绽越大,他摔的越重,被打出的就越远。

所谓以静制动的静,绝非静等挨打,是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当敌将动时,我则先走一步,置敌于被动。 先控制”劲源“、打闷劲 ,使敌人不得发力。万一不能奏效,则随之乘势借力,化引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全力”发之,敌必不支。

在推手时,有意让对方先发力,这样就有利于借力制人,若对方不先发力的话,就以静待动,诱之以利,引其先发,其目的在于意在人先,引进落空,后发制人。在对方向我进攻时,使我身体松柔而不受其劲力的作用,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动把攻来的劲消耗掉或转移出身外,避开对方发劲的锋芒,不可迎面相顶,不给对方发放的机会,“避其锐气”; 要打其薄弱环节,即截劲的腰;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及时准确发劲还击,即”击其惰归“。

推手时,占位中定,“伸屈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要中正安舒,中是指心气中和,神清气沉。其根在脚,重心系于腰脊。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精神含于内,不表于外,就能中定了。正是要求姿势端正。每一姿势,务求端正,而忌偏斜。但由于各种姿势或仰、或俯、或伸、或屈,不都是中正的,发劲时的用意方向应求其重心,重心为身体枢纽,重心中正稳定,开合就灵活自如,重心不稳则开合失其关键。所以姿势务求正确。安是安然之意,切忌勉强,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就能无气滞之病。而能“气遍身躯不稍滞”。这是因为姿势安稳,动作轻灵,呼吸平和,神气镇静所致。

舒是舒展的意思,推手时全身放松舒展,全身关节,节节舒展拨长,但不是用力伸张筋骨,是于自然之中,徐徐松展。通过长期锻炼,自然能松活沉着了。中正安舒与兵法中:“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的战略思想完全相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