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角度为话题的议论作文800字
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不幸,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用“幸”的眼光去看待。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角度为话题的议论作文800字,欢迎阅读。
以角度为话题的议论作文800字1:
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些慨叹,为从古到今的“感时文学”抹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春去秋来甚至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为什么不能拥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壮志?
人生苦短,相对于宇宙的亘古,人类简直就像是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那些不知晦朔的“朝菌”.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生对于我们才是一种“幸”——因为短暂,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美好。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体验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中的聚、散、离、合……这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次充满惊奇与欣悦的旅程吗?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与其去想象可怕的后果,还不如去想象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帮助;面对失去时,与其去懊恼悔恨,不如感谢曾经的拥有……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与其悲叹,孰若庆幸?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也有人说:“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由此可见,面对“悲”,我们如果能从“幸”的角度去看待它,那么“悲”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幸”.杨绛先生在被问及文革时期的感受时说:“文革时期啊,我只记得干校旁有一条漂亮的小河。”面对“悲”,如果用“幸”的眼光看,苦难也能开出花朵。《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可谓是人生的大灾难,然而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于是才有了我们印象中那个豪放洒脱的“憨湘云”的形象。史湘云便是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使自己人生的苦难开出了动人心魄的花朵。
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不幸,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不过短短一瞬,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记住,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
愿每个人都能以“幸”的眼光看待人生,愿你的人生之路洒满鲜花和阳光!
以角度为话题的议论作文800字2:
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幸福悄然而至;在雨过天晴的生活中,快乐静静绽放:在短暂的生命中,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想法看待事物,那么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沙漠中有两个人,他们已经走了三天三夜,他们没有食物,仅剩下半壶水,其中一个说:“仅剩半壶水了,怎么办?”另一个说:“还好,还有半壶水。”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此,直到多天后,他们遇到了探险家,说只剩半壶水的那个人已经不行了,而另一个人却乐观地说:“我们能出去了。”他依然完好无损地活着。
对于半壶水的两种看法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于死去的那个人,我们表示悲哀,而对于乐观活着的人,我们表示钦佩,表示赞扬,其实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你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由于不知用什么原料才能使之亮起来,他失败了一千多次,但他仍然坚持,最终他成功了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并没把那些失败看成自己的阻碍,而是把它看作是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就这样失败一次,他就振作一次,当跌倒了一千多次的他再重新爬起来的时候,人类终于见到了光明。
有这样一艘船,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而从来没沉没过,它屡遭挫折,却不但坚强地挺住了,还到达了坚强的彼岸。
这艘船的经历让人感触很深,它那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挫折,有些火选择了退缩,有些人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坚强也就选择了成功,因为在成功的道理上有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想法,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像砌砖工人一样,如果只是认为是在砌砖,那就不会有动力,如果看成是挣钱也不会有动力,但如果是看成是在建筑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那么你就会充满动力,有动力的生活是一种快乐与幸福。
每天早晨,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连绵,都送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对待每天面对的事物,换一种看法,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变得更加快乐!
人生就是如此,在短暂的生命中,让自己快乐开心,这是无人能比的幸福事。
以角度为话题的议论作文800字3:
换个角度,柳暗花明。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考试的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再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不知“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对它前后意思的分量,是否大致公允,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优点就像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
“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能振作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伴随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不同的分量和语气,就体会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转向不利的因素上,觉得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了。
同时风很大——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方面都观察到,头脑中自有判断。
一词背后,潜藏着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 我们的视线落在哪里?“但是”,是偏光镜,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让我们既能看见虫子,也能看见摇曳的鲜花。
尝试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了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多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因为你在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