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2017-02-07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生活中我们要掌握其身法要领,这样练习起来才会更加轻松。武式太极拳有哪些身法要领呢?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欢迎阅读!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想要将武式太极拳练好,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身法,因为身法在力学上和技击上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练太极拳必须做到以腰为主,以脚为根,做到尾闾正中;尾闾正中在练习太极拳中是十分重要的,做到了尾闾正中才能够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

如果做不到尾闾正中,则腰不能竖直,也就没有稳定的轴心,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动自如等弊病百出,而且对身体无益而有害。

例如前俯式肺部受到挤压,心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就会造成肺呼吸不畅,是练习者出现氧供应不足的现象。

这种情形,如果不及时改正后果是很消极的。

久之,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所以在练太极拳时要脊竖起来,有了稳定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才能灵活地运用。

在做到尾闾正中的同时,要做到松肩沉肘,两肩要自然下垂,不要上纵,不可用力,肘尖要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函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这就做到了含胸、拔背、裹裆、护肫。

能做到尾闾正中、松肩、沉肘等身法的要求,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意能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也就能立身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

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同时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入丹田而下达,两脚而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每一动作,虚实应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运作就散乱。

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而达到得机得势的目的。

武式太极拳招式动作

拳法身法

太极拳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之目的。基于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基础砸得磁实,才能有好的拳术质量。俗语云:“树从根脚起,水自源处流。”武禹襄借鉴了李呈芬《射经》中有关身法要点,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

提顶

头有提携全身之势,头顶百会穴与档部会阴穴应上下一线贯串,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神态自然,脊骨拉长,伸缩自如,周身骨节得以节节贯串,圆活灵通。能提顶,头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头直目正,顶悬身拔,左右旋转,轻灵如意。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任督二脉交会之所,统领一身之气。提顶有益于气血运行,气血通泰流畅,才会有"满身轻利"之感,始能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灵敏莫测,变化无穷。

吊裆

吊裆系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提顶可携起全身,裆部首先给予配合,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如此动静做势,轻灵而不漂浮,沉稳而不重滞。全身产生一种虚实交相运用的弹性,发放时才能做到力整。能提顶吊裆,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涵胸

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郝月如先生说:“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如不能涵胸,气易上涌,影响呼吸通畅,精神紧张,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习者应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拔背

简言之,拔背就是将脊骨自然竖起?(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紧张),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之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部位有所动作。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才能“力由脊发”。

松肩

肩关节要放松舒展,既不要“耸肩”,端起肩头,也不可肩关节向里过于收紧,使肩头僵滞。肩松则臂活,力才能达于梢节。与人相触,接触点要沉,肩肘关节要松,才能控制对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铁。松肩之同时,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贴身。“腋半虚,臂半圆”,两臂才有弹性,既不?会被人压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沉肘

肘关节常有下沉坠落之意,不可上扬高抬。肘沉则臂缩,肩才能松;肘舒则臂长,力始达于指尖;肘裹则气聚,身势趋于缜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撑,撑则劲整,多用于以肘击人。

松肩、沉肘,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头必然耸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随之上抬。气血就会阻塞了肩、肘关节部位,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肩、肘关节僵滞,走架固然难以轻灵圆活,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拳架小七紧凑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势,又称中捋架。由于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平时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势紧凑舒缓。

武禹襄祖师早年随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到赵堡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归里后,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于对敌应用,蹦跳蹿跃,贴身近打,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快速、身法有刚有柔。此拳法充分发挥了武式太极拳的文武兼备之特点,但由于古时思想观念和社会时代背景等种种原因,此套拳法只在永年广府西街武(李)氏家族门内传承。

现在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笔者于武术杂志上刊出了部分内容。2004年出版《武式太极拳秘笈》一书著有二路炮捶。

另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录制的《中华武藏》系列大型电视教学片,其内容包括:基础内桩功、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陇西氏太极刀、陇西氏太极剑、刀剑对练、一路十三杆、二路十三杆、一路二路对练杆、四杆对练、四刀对练、摈杆、通杆、摔杆、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等十八种套路20张光碟(中英文版)已公布于世,以期武李氏太极拳系列套路能发扬广大。

二、重内不重外

武式太极拳尤其是永年广武(李)氏家传太极拳,要求虚实开合都在体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过于表现。

棚捋挤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用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身到、身到劲到要求在行功走架中必须“腹内松静气腾然、周身轻灵顶头悬”,气势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所以老前辈经常说练拳先练心,这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之用意。练习武式太极拳还要求骨肉分离,节节贯穿,舍去后天肌肉之拙力、开发先天骨肉之灵劲等等,这些说明了武式太极拳更重视内涵修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