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管理的能力
导语:管理活动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除了提升职业意识和管理技能外,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管理经验,那么职业意识和管理技能就很可能沦为“纸上谈兵”。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对管理层的培训很多,但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很可能就是缺乏实战造成的。
如何提升管理的能力
1、 注重目标管理,学会决策。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每个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更是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管理目标和计划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人员要站得高,选准正确的方向,广泛吸取多数人的智慧,做好科学论证与反复缜密的思考,制订出组织成员认同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管理人员工作中时常遇到需要决策的情形。决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选择、判断的过程。学会决策,就要学习国粹,不断总结经验,学会如何采用全面系统的方式启迪思维方式的变化,做到多听、善听、集思广益,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思维、不断推敲之后果断地决策。确保决策落实----就是一定要做正确的事,同时把正在做的事情做正确。
2、 抓住人本管理。
人是管理活动最活跃的因素,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思想与精力集中到事业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来。
首先,注重教育和引导。管理人员要以身示范,这样才有说服力、教育力、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对组织施加影响,成为组织中的学习榜样。其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管理人员要树立事业至上、德才皆备的人才观。努力在工作中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努力做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其三,加强监督与考核。管理人员自身要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打破管理运行的隐蔽性;通过已经建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自身的德、能、勤、绩、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做到忠于职守、廉洁奉献,工作不懈怠,抑制邪气,发挥好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规避法律风险,重视平衡管理,实现安全管理。
社会发展讲究和谐稳定,大到国家法律是调整社会平衡。制度是一个单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平衡每个人的作为。在法律风险方面,我认为管理人员不论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要注意对法规的学习,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规范经营,避免不必要的罚没情况发生。重视平衡管理,要点就是不要因小失大,在大环境和大局中考虑局部和个案问题,人们往往因维护局部或个体利益而忽略整体大局的利益,要学会周密思考,学会权衡、尽可能减少为了局部利益而造成的大局不稳定。具体到个人就是说:考虑事情不要总是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就是只考虑个人、科室、部门),要多考虑所做的事情对单位、企业、社会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克服一叶障目、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的心态。说白了,就是不能私字当头,因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实现安全管理,“学会防范风险,做到安全第一”,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决策思维风险、财务运作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个人家庭风险等等。诸如在交通安全方面我就通过看到的一个事情,总结了一个安全事项,如在马路上遇到减速的车辆(不论是机动车或自行车)都要至少离开其1米远通过,其可能产生的不安全表现在容易发生撞到刚刚打开的车门、快速侧下车的人。又如: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帽或开汽车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闯红灯等,随时都会发生违规罚款或严重的安全故障,所以要时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理性的安全意识,科学的安全思路,明智的安全责任。每个管理人员,要从内心中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以人为本—生命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社会--安全保障”的安全思维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头脑中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为使公司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而奋斗。
如何提升管理的能力
一、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1.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是物化管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作为知识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作用与地位也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只有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把知识与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此,知识资本重要性的提升必须促进企业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企业不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是具体的日常管理中,要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提高管理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员工作为知识载体的主动性及创新性的发挥。具体来讲,致力于为企业员工提供和创造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更加重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致力于满意员工的成长需求,使员工更加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激发全体员工的效能,提高员工效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高价值的客户。[2]另外,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来讲,在重视与强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经营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柔性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2.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关键不再仅仅是知识与信息的检索、存储、更是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注重知识的创新以提升附加值。因此,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把新的要素,包括理念、方法、模式等引进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关键,这对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需要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寻找知识经济条件下各种具有积极促进效果的资源条件,为企业所用,以实现企业的真正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
积极提升员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与氛围,提高企业与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一个学习型企业,在主动学习中不断地追求进步与成长,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与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出有利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新知识,才能使企业实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的目标,才能真正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发展的全新要求。具体来讲,一是,重视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鼓励与支持员工从日常工作与具体事务项目中不断地进行总结,积累成功经验,加快补充学习,形成一种良好、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自觉主动学习成为员工内在的自觉要求;二是,重视对员工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良好科学的培训规划,加大员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种持续培训的良好机制,使培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内容;三是,通过企业内部平台的建设,为员工间经验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机制与平台,使员工在交流与相互学习中得到进步与提高,这也有利于和谐、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另外,各级管理层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同时,要做好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带头学习,给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三、推动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不难看出,知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与流动性,尤其是随着整个经济网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信息网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覆盖,对于新知识、新成果的积极吸引与利用也是企业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传递的特点,要加快推进企业金字塔式科层结构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信息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于各类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效率。首先,编制好科学、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扁平化管理的具体流程。对企业业务、流程及现有结构、职能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与调查,同时根据企业目标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和设计,实现缩短管理流程,保证信息流动的畅通,使总体业务流程达到最优化。其次,围绕客户需求,以顾客驱动为企业经营的第一原则,加快企业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将原本较为分散的活动进行有效集中,减少部门设置,使企业逐渐向扁平化的团队组织转变,更加适应知识资源流动的特点。[3]第三,按照权责统一与明确的原则,科学设计相应的职能部门,突破部门与职能职责的界定,做到责权对应,实现企业结构的横向一贯与纵向集中,以实现对于企业的统筹集成管理。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为便捷的工作方式,要相应地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岗位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四、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知识经济最为主要的体现,而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广泛使用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于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平台,如何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知识经济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巨大优势,企业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构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网络,保持企业对知识与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要紧密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需求,通过企业内部团队小组或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企业发展战略及需求进行全面地分析及准确定位,由此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以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及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二是,选择良好的恰当的时机启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尽可能避免企业实力不足或准备不充分给信息化建设带来制约。尤其是在体质、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做好十分的准备,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4]另外,虽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要看到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企业可积极借助外部的力量,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一,并进行高效运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限性及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可通过多种方式借“力”引“智”,利用外部人才高专业水平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与意见,有助于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或能力不够的缺陷;将自身所不擅长、不具备优势的业务的领域通过外部第三方的合作或独立分离等,实现供应链的优化,提高企业自身资源的运作效率和核心能力的强化;另外,也可以通过实现多个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共同的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