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练习试题
对于历史的学习,在小编看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多做试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 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伊拉斯谟说:“许多个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这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 )
A.教士和僧侣的腐化荒淫
B.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
C.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D.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
解析 材料反映了教士和僧侣披着修道的外衣,实则道貌岸然,生活荒淫无度。
答案 A
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地维护教会的权力
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
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
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英诺森三世极力维护和夸大教权,但没有体现出教权受到威胁的信息。
答案 D
3.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俨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B.全体民众信仰 天主教
C.封建国家体制不够完备
D.天主教会有雄厚实力
解析 教会势力之所以发展迅速,一是利用了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形势,二是得到了部分封建统治者(如法兰克王国)的支持,三是许多国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封建君主无力与教会势力抗衡。
答案 C
4.13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开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 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
C.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 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
解析 随着欧洲城市的大量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民、农民和国王的共同反对下,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了严峻挑战。
答案 B
5.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
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解析 中世纪金融资产阶级尚未形成。A、C、D三项均符合史实。
答案 B
6.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
①资产阶级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④罗马教会内部的矛盾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 资产阶级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答案 B
7.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续了500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宗教法庭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他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
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的思想而设立
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解析 宗教裁判所针对的是所有不符合天主教说教的思想,主要是迫害具有“异端”思想的人,它由教会设立,因此在当时具有“合法”性,据此判断A、B、D的说法都欠妥。宗教裁判所打击迫害很多科学家,把他们的科学成果也称为“异端”思想,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答案 C
8.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 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解析 依据信息“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可联想到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思想。他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提出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 A
9.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就得一不靠教皇 ,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 C
10.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解析 诸侯代表世俗权力,他们最关心的是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问题,因此他们最希望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答案 B
11.在欧洲的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 独特之处,其独特的表现是( )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D.依靠王权自上 而下发动
解析 英国宗教改革是由国王引导自上而下进行的。
答案 D
12.如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D.宗教改革
解析 从天平两端的平衡关系来看,《圣经》的地位远远高于以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信徒人人有权读《圣经》,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主张。
答案 D
13.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它一方面肯定了获得财富是上帝对“选民”的赐予;另一方面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要求。
答案 D
14.下列哪一宗教改革主张不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A.倡导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C.主张建立民主的和共和的教会组织
D.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解析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B、C三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加强了封建王权,不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D
15.“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这实质上破除了对教皇权威的迷信,倡导了信仰自由,使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条件成为信徒。
答案 B
16.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 )
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
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
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命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
解析 加尔文的“先定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它既对新兴资产阶级起了鼓舞作用,又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提供了合法理论,因为上帝的“先定”是通过人的自身努力来体现的,凡是发财致富的就是上帝的“选民”,而贫穷受苦的则是上帝的“弃民”。
答案 C
17.下列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中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的是( )
A.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C.主张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D.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
解析 加尔文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
答案 B
18.16世纪欧洲的宗教领域,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加尔文则提出了“先定论”。这反映了( )
①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②人文主义宗教观盛行 ③宗教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 ④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宗教改革不是革命,其结果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没有结束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④。
答案 A
19.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张和措施有( )
①英国新贵族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财产 ②加尔文鼓励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③加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带有民主化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①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实力;②有利于早期资本原始积累;③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答案 D
20.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反对天主教,建立民族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解析 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资本原始积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 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材料五 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5分)
(3)材料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5分)
解析 第(1)问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天主教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民的盘剥及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作答。第(2)、(3)问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即可。
答案 (1)起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
(3)至尊法案。严重削弱了英国教会的实力,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大大增强了王权。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的评论
材料二 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 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 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为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 影响。(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及其影响。解题关键是要把材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第(1)问考查宗教改革最初的形式——神学异端。第(2)问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第(3)问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结合材料及相关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 (1)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
(2)加尔文信条中的以成功与否确定“选民”和“弃民”的标准,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教会和政府机构,是民主、共和的体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 旗帜。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
——耶稣会一位理论家
请回答: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根本主张。(4分)
(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的实质分别是什么?(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两则材料的关键信息概括。第(2)问要结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历史加以分析说明。第(3)问要透过材料表面分析实质。
答案 (1)材料一 :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
(2)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的传播及影响。
(3)材料一: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材料二:巩固天主教的神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