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准确把握秘书长工作的特点,明确界定秘书长的工作职责,对于做好秘书长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贯彻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赵树丛理事长在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20xx年工作, 部署20xx年任务,交流学会工作经验,表彰年度先进单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各级林学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不断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学会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科技奖励、产学研交流平台建设、期刊编辑、国际交流、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中国林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20xx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主办期刊——《林业科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
(一)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坚持以提高活动质量、培植学术活动精品为重点,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各项学术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积极搭建综合学术交流平台,积极筹办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学会集中人力、统筹力量、精心筹办这次大会,先后组织召开三次筹备会议,并在福建召开对接会。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经国家林业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林学会决定,调整了会议组织方式,各分会场由分会场主办单位根据情况自行举办,主会场延至20xx年1月份与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同期举办。大会共征集论文1000余篇、特邀报告50余篇,邀请了三名知名专家领导作特邀报告,取得了良好效果。承办了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会议召开前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林下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等贵州省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重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专家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等出席论坛并做特邀报告。在贵州省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尹伟伦院士代表学会提交了《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问题及建议》,为贵州生态民生林业发展献计献策。本次会议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20余篇。举办20xx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创新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生态恢复技术与生态文明”。从事生态恢复技术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管理、教学、生产部门的16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83篇。
2.分支机构和省级林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竹藤资源利用分会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江泽慧理事长、安徽省梁卫国副省长出席研讨,近百名专家参加,就竹文化、竹林培育、竹藤加工技术、竹藤产业发展与绿色经济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召开第五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大会以“生物质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主题,重点交流了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高值利用的方向,总结了高分子新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与临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国际)研讨会,围绕坚果产业绿色发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挑战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森林公园分会举办森林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森林昆虫分会举办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生态民生安全学术研讨会,研讨的重点涵盖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对策、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治技术、鼠害防控策略与技术、林业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建设等;森林生态分会举办长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技术与生态服务变化学术研讨会,围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林木遗传育种分会举办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树木学分会以“树木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举办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等。北京林学会召开第18次卡通巴会议与“大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伙伴关系”系列研讨活动;辽宁省林学会举办辽宁台湾两地森林保育经营学术交流研讨会;江西省林学会召开“全省钻蛀害虫防治学术研讨会”;山西省林学会召开“中国城市化地区的环境问题与森林城市建设”学术报告会及“山西省乡土树种发展”学术研讨会;福建省林学会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江苏、四川、广东、浙江、河北、山东、贵州等省级林学会结合各地林业建设开展了相关交流活动。
3.《林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工作顺利推进。组织召开了第二届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各学科名词送审工作已经完成。
4.国际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认真做好第三届森林科学论筹备工作。接待了国际林联主席和副主席及香港园艺专业学会代表团会来访,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赴捷克参加国际林联木材技术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赴英国、荷兰、瑞士参加科技期刊交流考察。
(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学会充分发挥林业科普主力军的作用,以林业科普“六进”(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军营)活动为抓手,以科普服务林改、提高公众生态意识为重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普活动。
1.科普服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普服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不同试点地区,选择不同时间,采取不同方式,分别针对板栗、核桃、香榧、白皮松、红豆杉、玉竹的良种选育、栽培和管护,食用菌生产与保存,山野菜采集、加工、保鲜储存,森林病虫害评估与防控等10多个方面,组织专家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专场科技培训等各类科普活动近60次,丰富了林农的森林经营知识,增强了林农兴林致富能力,提高了林农科学素质。在辽宁省宽甸县指导建立“野菜种植合作社”等,作为为科技服务林改示范点,围绕山野菜、中草药栽培或加工技术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在浙江省龙泉市建立香榧高产基地、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珍贵树种基地等,组织专家对基地开展实用技术现场指导;在陕西省蓝田县建立良种核桃标准化建设基地、林下复合经营示范基地,并积极加强示范点的科普宣传、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
2.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组织科普专家在北京四中、光爱学校开展了系列科普报告会。大力提高青少年生态意识。组织科普专家在北京四中、光爱学校开展了系列科普报告会。举办了第29届林学夏令营暨青少年科学考察营活动。学会与北京四中、河北省林学会联合主办了第29届林学夏令营暨青少年科学考察营活动。活动期间,组织北京四中的同学深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了解森林的多种功能与作用,实地参观考察了林场展览馆、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气象站和七星湖湿地等,亲身体验了抚育采伐、修枝、割灌等林业生产过程,还开展了科普讲座、树种识别、标本制作、摄影摄像等一系列活动。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山东、云南、内蒙古、贵州、青海等省级林学会也都分别举办了青少年林学夏令营。
3.开展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科普活动。参与举办了“绿色科技、多彩生活” 20xx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暨科学普及月活动。活动以“绿色科技、多彩生活”为主题,以园林绿化服务公众生活为切入点,设置了园林绿化与文化、与民生、与生活、与健康、与生态、与防灾减灾六个功能区。展出园林绿化科普知识展板200余块,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功能、作用、北京平原造林、北京湿地和舌尖上的植物等;举办了科普互动活动,引导公众参与计算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参与用园林绿化剩余物开展自然创作等内容;61家企事业单位展出涉及文化、民生和健康等园林绿化方面的科技成果100余项;组织开展了“高产高效果树栽培技术”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植物造景”等两场科普专题报告会。联合有关学会举办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结合林业、地质、气象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展板、实物、图片、标语、发宣传材料,以及开展咨询、有奖问答等形式向广大公众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生态保护、低碳生活、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吸引了近2000名公众参与。举办了“走进森林”全国科普日活动。来自北京四中的80多名同学在特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测量树木胸径、计算北京地区主要树种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量、“寻找神秘自然物”、“我周围的绿化树”、“圆圈游戏”、北京地区常见乡土树种识别等林业科普活动;制作了“森林身份证”树木名牌;指导同学完成了“我的植物图志”任务书。北京林学会举办森林音乐会、森林大课堂、自然讲解师培训班等系列科普活动。广东省林学会编辑出版《南方主要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科普书籍;江西省林学会开展“林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百会千名专家下基层”,录制“惠农直播室——林业版”电台节目等;山西省林学会举办20xx年林学生态夏令营及全国科普日活动;辽宁省林学会举办强化科学素质讲座及森林经营理论等培训班,上海市林学会举办“上海林业”摄影比赛,编撰出版《生态型宜居城市下的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科普教材;浙江省林学会深入高温干旱受灾一线进行抗灾救灾指导,组织开展林业科技促进年、科技周、科技下乡等活动。森林防火、林木遗传育种、树木学、林产化学化工、木材科学、竹藤资源利用、森林昆虫、经济林、桉树、银杏、竹子等分会(专业委员会)也都开展了技术讲座、培训班、技术指导等科普活动。
4.组建了林业科学传播团队。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和《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动林业科普工作,中国林学会组建了森林科学传播专家团和生态学传播专家团,研究制定了20xx年科普林业科学传播团队工作计划。
(三)决策咨询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组织专题调研,提出专家建议。在前期调研和形成专家报告初稿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完成了《林改后集体林经营现状及政策需求调研报告》。受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经调研和召开专家座谈会,完成了《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提出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目前正组织有关专家正在着手起草《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名木认定标准》、《古树名木普查规程》。二是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专家建议。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等学会共同完成了《20xx年我国生物灾害的预测与预防》报告,得到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刘延东同志亲自批示。提交的《白蜡树枯梢病威胁我国林业生态和生态环境安全》科技工作者建议得到中国科协充分肯定,并由中国科协上报中央。三是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呼声。承担中国科协调宣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根据基层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情况,向中国科协提交了“改善林业基层林业科技工作者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刻不容缓”等信息,呼吁关注和改善基层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及待遇。四是分支机构和地方林学会围绕学科领域及地方林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参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工作的调研与修订草案工作;承担了“我国生物种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的起草工作等。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开展“科学界定人造板检疫范围,优化人造板流通环境,扶持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决策咨询调研;广东省林学会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技术问题、科技发展问题调研;江苏省林学会组织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题调研;上海市林学会组织开展林业带动就业情况调查及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调研,北京、福建、四川、安徽、青海等林学会为当地林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四)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学会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展示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展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举办了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郯城)首届银杏产品交易会。围绕“银杏之乡,美丽郯城,科技助推,强业富民”这一主题,针对银杏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举行了银杏产品展示与交易会,并发起举荐银杏为国树倡仪签名活动;举办了20xx年全国桉树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分别就桉树引种、育种、良种繁育,可持续经营及产品市场开发,栽培技术、营养及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3个议题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和研讨;举办了第九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围绕竹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育种与快繁技术、竹林培育、竹林生态、竹子加工利用、竹产业政策、竹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征集论文95篇。
(五)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编辑出版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格加强期刊质量管理,层层把关,加大了来稿初审力度,强化了全过程管理,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林业科学》第8次被中国科协列为20xx年度的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完成了期刊网站的升级改版,网站内容、功能进一步扩展。组织召开了《林业科学》在京编委会、期刊座谈会。组织编辑人员调研、交流、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编辑业务素质。
(六)有序开展林业科技表彰奖励活动。学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机制,有序开展科技表彰奖励,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组织开展了第十二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评选及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按照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部署和《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条例》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第十二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及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评选出20名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并从中评选出9名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其中1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组织开展了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经形式审查、专家初评、专业组评审、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从123项申报项目评出获奖项目79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40项。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梁希科普奖评选。依照《梁希科普奖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评选出梁希科普人物类奖3名,梁希科普作品类10项,梁希科普活动类12项。启动了第四届梁希优秀学子奖的评选工作。完成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学会推荐的岳永德、李坚、张金池、唐守正荣获此殊荣。
(七)着力强化组织建设。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和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总结学会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学会发展思路,安排部署学会工作。积极做好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化分支机构管理,加强了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审批,林木遗传育种分会、森林病理分会、森林公园分会、树木学分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森林昆虫分会完成了换届改选。辽宁省林学会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员日活动;江西省林学会召开第十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北京林学会牵头联合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五家省级学会成立了华北五省(市区)林学会联席会;四川省林学会召开全省秘书长工作会议,建立了学会专家库。
二、当前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学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学会发展面临许多新形势,特别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宏伟的改革目标,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进军号,给学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政府职能转变对学会工作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政放权、转移职能给学会组织承接职能、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学会功能提供了极佳的机遇。全国性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xx年7月,中国科协向中央领导同志提交了《关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若干问题的请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李源潮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要稳妥有序进行。可选择具有资格条件和履职能力的相关学会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进。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统筹研究,发挥好学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有序承接政府有关职能。20xx年5月25日,李源潮同志在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负责人座谈时指出,为什么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时科技类社会组织要优先?一是因为有基础,二是一般不会乱,特别是政治上不会乱。学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学会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各级林学会组织必须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契机,创新拓展学会工作领域和覆盖面,增强学会的功能,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否则,不进则退,抓不住机遇,就会丧失良机,就会在今后的竞争和发展中处于被动局面。
(二)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要求学会明确新思路新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据了解,民政部根据社团改革的总体要求正在组织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一些新的规定即将出台,对分支机构审批管理规定已经出台。总体来看,国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要求学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会的健康发展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政社分开、直接登记等新的制度、新的规定对学会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社团改革的相关政策,超前谋划,在社会组织改革中争取学会发展的主动权。
(三)新一届理事会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20xx年1月中旬,中国林学会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学会新任理事长、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对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赵树丛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新一届林学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精神,把我们的发展和改革放在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去布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抓好学会的发展。当前,特别要按照“继承、创新、改革、服务”的要求,努力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我们要按照新一届理事会和赵树丛理事长的要求,认真谋划学会工作,推进学会事业发展,特别要在“继承、创新、改革、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取得实效。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要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契机,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拓展学会的服务领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李克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认真谋划,积极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积极主动和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争取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力争在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奖励、学科专业认证、标准制定、职称评审等方面取得突破。能否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除了需要有关部门支持,还要看自身是否有过硬的实力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学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能力,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紧紧围绕社团管理改革,完善学会治理结构,提升学会管理水平。国家社团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即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要紧紧围绕国家社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不断完善学会的治理机构,提升学会的管理水平,积极创建5A级学会。要坚持民主办会,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省级林学会和分支机构的作用,加快会员发展,壮大学会的队伍,加强与会员的联系和沟通。特别是要积极做好团体会员的发展与服务工作。要按照新的规定,积极稳妥地推进分支机构发展,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等工作的管理,强化对分支机构监管和指导。着力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不断增强学会自身实力。
三是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学会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增强学会的活力和影响力。中央八项规定等新政策对学会活动形式、运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学会运行方式带来了新课题。要围绕跟踪林业学术前沿,创新学术交流活动方式。正确处理活动规模、研讨内容和交流形式,会议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可尝试举办小型专题学术沙龙、在线交流等活动。要围绕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发挥各省学会的联动作用,改进科普活动形式和手段,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社会影响广泛知名科学活动。注重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在科普工作中的运用。要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创建学会决策咨询平台和工作机制,建立决策咨询专家队伍,创办《林业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学会建言献策作用。要围绕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创建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丰富和创新桉树、竹子、银杏等产学研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学会科技奖励办法、机制,进一步增强学会科技奖励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权威性。
四要把服务作为学会的永恒主题,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促发展。赵树丛理事长在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要求,要把为林业服务、为会员服务作为学会的永恒主题,为学科发展服务,为会员成才服务,为林业转型服务。学会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会员的认可,才能赢得行政主管部门和会员的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要围绕林业中心工作来谋划、来开展,为行政主管部门出谋划策,当好参谋。要畅通与会员沟通交流的渠道,为会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为会员交流、创业、成才服务。
五是要突出重点,注重品牌建设,着力培植和打造学会活动精品。学会要根据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情况,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着力抓好重点工作、重点活动,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深入研究社会需求、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会活动。要坚持质量和实效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会活动品牌建设,培植和打造学会活动品牌,扩大学会影响,提升学会竞争力。
三、今后五年和20xx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林学会前不久刚刚完成了换届改选。我们要按照赵树丛理事长提出的“继承、改革、创新、服务”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今后五年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学会各项事业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学会工作。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增强学会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国内外一流学会为目标,着力拓展学会工作领域,着力增强学会功能,着力提升学会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全面推进学术、科普、决策咨询、国际交流、科技奖励、期刊编辑等工作取得新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将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开展学会工作。要把握好这个重要要求,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坚定不移的工作方针,将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作为学会工作的主题,将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生态意识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科技人才成长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中国林学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把握好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以纪念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几件大事,在国内切实发挥学会的牵头作用,组织好第四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抓好咨询决策和智库建设,实施科普基地扶优创优建设行动,努力创建“5A”级学会。在国际上努力扩大学会的影响力,加强与欧洲、泛亚太区域林业组织以及国际林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的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舞台上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以我们扎实的行动和努力,为本届理事会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作出贡献。
20xx年是新一届理事会开展工作的第一年,要突出重点,以创建“5A”级学会为抓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努力拓展学会的工作领域、增强学会的功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重要批示精神,各级学会和分支机构要做好调查研究,主动协调汇报,积极承接学会可以和能够承接的政府转移职能,力争在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按照教育部和中国科协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并着力抓好林业工程类专业认证工作,举办林业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培训班,起草相关专业补充标准。适应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新形势的要求,探索建立适应改革要求和学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学会活动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会员发展方式,完善会员服务机制,巩固学会发展的群众基础。深化学会秘书处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学会转型,完善内设机构,增强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展学会功能,提升学会服务能力。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一是着力抓好综合性和重点领域专题学术活动。重点抓好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16届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等重点学术活动;二是积极推进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组织召开中国竹业、全国桉树、林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林下经济、中国森林保护等专题学术会议,启迪学术思想,促进林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三是加强学术能力建设,建立网上在线交流系统,狠抓学术报告质量,编辑出版优秀学术报告集。推进学术交流向“兼顾项目研究”进行转变。召开学术工作座谈会和专家座谈会,创新学术交流方式;四是开展林业学科发展研究。开展学科发展调研,学科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举办“林业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科学家峰会,启迪思想、凝聚共识、提出建议。五是完成《林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工作,颁布增加释义的《林学名词》(第二版)。启动海峡两岸林学名词对照研究。
(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着力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集中林学会系统和外部的优势力量,组织开展“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科普行动。着力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一是编制科普行动计划,确定联合开展行动的地点区域行业组织方式。二是抓好科普“六进”活动。开展植树节、科技周、科普日宣传活动。办好第30届林学夏令营,与有关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有关科普专家策划拍摄“走近森林,亲近自然——青少年暑期科学营”电视连续剧;三是推进科普服务林改示范活动。继续抓好浙江、陕西两省科普服务林改试点实施方案的落实,大力普及林业实用技术,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加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能力建设。召开全国林业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林业科普基地“扶优创优”工作,继续开展全国科普基地增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及林业科普基地调研工作,制定未来5年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发展规划,推动林业科普能力整体提升;五是抓好科普专家团队的建设,稳步扩大林业科普专家队伍。以林业科普演讲为起点,逐步扩展林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作用与社会影响。
(四)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充分发挥建言献策作用。以创办《林业专家建议》专刊为载体和切入点,发挥学会智力优势,强化学会智库功能,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围绕国家林业局中心工作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林业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立题立项,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二是搭建智库平台,凝聚专家队伍,组织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组织编写中弹问题咨询报告,提出专家建议;三是组织石漠化片区扶贫等重大咨询活动,发挥学会作为全国林业科技社团组织的功能;四是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建议。配合中国科协每年完成一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五是组织开展生态文化遗产资源(林业类)调查与生态文明知识传播,为健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提供建议;六是组织专家完成 《20xx年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的咨询报告》。
(五)进一步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继续巩固近年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加大“走出去、请进来、促合作”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林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重点抓好第三届森林科学论坛暨第十二届泛太平洋地区生物基复合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顺利成功召开;二是继续与国际林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杨树委员会及国外(境外)林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争取加入国际林联等相关国际组织,为提升学会在国际地位与影响搭建平台。三是加强与欧洲、亚太区域林业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派员赴欧洲参加相关会议和访问,促进合作交流,派员赴美国、赴瑞典参加国际会议,接待国际组织及境外来宾来访,促进林业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通过科研成果交流与展示、技术推广、信息库建设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林业科研与生产、专家与企业之间的有效结合,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组织举办20xx年全国桉树发展研讨会暨产业展示会、第十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积极搭建杨树、桉树、银杏、竹子、木材加工、生物质材料、林产化工等重点领域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七)强化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力。一是做好20xx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验收的相关工作组织申报并组织实施好《林业科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二是抓重大选题,吸引优秀稿源,加大审稿力度,合理调配不同学科论文比重;三是加强期刊网站和信息短信平台建设,加强与作者、读者的联系;四是完成编委会换届,召开编委会会议。五是加强培训与交流,进一步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
(八)有序开展科技奖励,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学会科技奖励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组织完成第四届梁希优秀学子奖评选,开展第五届梁希青年论文评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获奖项目与个人,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积极争取有关单位支持,不断扩大梁希科教奖励基金规模。
(九)加强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学会事业发展基础。一是组织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二是扎实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通过调动省级林学会和分会(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加大会员发展力度,探索会员网上申报和审批机制,不断壮大学会会员队伍;组织开展会员日活动,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三是加强分支机构管理。加强对分支机构换届工作的审批和指导;组织开展分支机构考核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主任委员竞争机制和分支机构进退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四是着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好学会重大工作情况,树立学会良好的形象,展示学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学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学会网站改版升级,着手电子档案库建设。六是着力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同志们,学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勇攀高峰,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