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
完美主义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一种典型行为,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论文篇一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研究》
摘 要:选取安徽师范大学160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各种因素,得出了几个结论:一是当代大学生具有中等水平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二是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是有所差别的,有些因素对这种差别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如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等,有些因素对这种差别是有影响的,如年级,低年级同学完美主义心理倾向显著高于高年级同学。
关键词:完美主义;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83-02
一、文献综述
(一)完美主义的定义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一种人格特质,一种对自己具有过高的标准和要求的倾向。即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倾向,其核心特征是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恐惧失败[1]。应试教育长久地存在于我国,这种教育背景下,孩子的成长基本都伴随着以考试为形式的选拔。大学生群体正是经过这种层层选拔而形成的优质人群,完美主义心理在大学生中更加普遍,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过大,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及家长的期望要求现代大学生有着更高心理素质。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他认为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Horney(1950)将过分的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视为完美主义[2]。Horney和Adler的理论观点为以后的完美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Frost(1990)等人认为完美主义是“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而对工作设置过高标准”。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恐惧导致回避行为,而回避行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处于警戒和防御中,以避开他所恐惧的事物[3]。Barrow和Moore(1983)认为完美主义是认知网络,主要包括期望、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评估都力求完美。完美主义的特点在于设定的标准不切实际却又刻板地坚持,把表现结果等同于自我价值[4]。从上述材料可见,对于完美主义的概念至今仍缺乏统一的界定。但是完美主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几个核心的特质。如王敬群(2007)认为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倾向的人格特质。王敬群等(2005)指出完美主义具有四个核心特征:1)自我强加的高标准;2)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3)较高的自我批评:4)恐惧失败。本研究采用王敬群的定义[5]。
(二)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研究
国外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时间久,范围较广,也比较深入。完美主义能够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导致身体、认知、行为、情绪或社会等各种心理问题,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十分不利。也有研究表明它可能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成分,在资质优异教育领域中发现,完美主义倾向在资质优异和成绩出众的学生中普遍存在。虽然国内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杨宏飞、张小燕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有中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个人标准、组织条理和父母期望在中上,担心错误和父母批评在中下。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SCL一90中的各因子相关显著,大学生完美主义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谢玉兰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倾向在性别上整体无差异。总之,我国对于完美主义已有一定研究,而对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完美主义在其与心理健康、自尊、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及家庭教养方式等变量的相关方面。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需要更多理论数据的支持,研究广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三)问题的提出
1.了解大学生完美主义的基本情况。
2.对不同性别、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子女、与谁生活在一起、父母是否离异、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完美主义状况进行对比。
二、被试的选择及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在校全日制大一至大四学生为样本,共160人,其中男生74人,女生87人。回收问卷109份,回收率68.125%。本研究采用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Chinese Frost Multid-
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CFMPS共有27个题目,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担心错误(CM),个人标准(PS),父母期望(PE),行动的疑虑(DA),条理性(OR)。CFMPS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研究使用。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总体状况
(二)对不同年级被试者的CFMPS得分比较
本研究将大一大二学生归为低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归为高年级,因此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年级在完美主义的得分差异,得出在总平均分,错误关注,个人标准维度上高低年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三)其他因素的CFMPS得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被试者的CFMPS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不同性别的CFMPS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对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CFMPS得分进行比较,t=-1.061,p=0.05,差异显著。对父母离异和没离异的学生CFMPS得分进行比较,t=0.119,p=0.05,无显著差异。对分别与父母、父亲、母亲及(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CFMPS得分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无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的CFMPS得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无显著差异。
四、结果讨论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具有中度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不同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是有所差别的,有些因素对这种差别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如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等,有些因素对这种差别是有影响的,如年级。对不同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特点,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CFMPS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现代社会进步,主张男女平等有关。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得分有显著差异,在“错误关注”,“个人标准”两个维度上低年级同学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同学。这可能因为告别高中时代,低年级大学生刚进校园,虽然刚刚告别了高中紧张的生活,但是高标准的学习态度仍然对大学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加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未知的低年级学生没有参照的标准,他们更加担心错误的发生,因此给自己的标准也相较于高年级学生更高,对自己行为正确或错误的关注程度更高。而进入高年级之后,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更加成熟和理性,对于自身的要求也更加符合现实。完美主义心理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更有可能与被试者自身的阅历和个性相关。
参考文献:
[1]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终月华.完美主义研究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2006(16):73-75.
[3]王敬群,梁宝勇,邵秀巧.完美主义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05(93):69-73.
[4]Paeh tA.R.Refleetions On Perfeetionism[J].Ameriean Psyeh-
ologist,1984,39(4):386-390.
[5]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J].心理学报,2003(35):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