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普陀山自驾游攻略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曾有人说:“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海到普陀山自驾游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海到普陀山自驾游路线
上海到普陀山自驾里程约 310.3公里,花费时间约4小时11分钟。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
2.沿人民大道行驶470米,直行进入威海路
3.沿威海路行驶200米,右前方转弯
4.继续沿威海路行驶100米,过左侧的振华大楼约140米后,左转进入成都北路
5.沿成都北路行驶160米,过右侧的中凯商务楼约280米后,直行进入重庆中路
6.沿重庆中路行驶320米,稍向左转进入重庆南路
7.沿重庆南路行驶50米,稍向右转上
8.沿匝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南北高架路
9.沿南北高架路行驶1.6公里,过右侧的东汇广场约410米后,朝内环高架路/南浦大桥/沪闵高架路/西藏南路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
10.沿匝道行驶430米,过右侧的斯米克广场约280米后,直行进入内环高架路
11.沿内环高架路行驶3.1公里,过左侧的中煌大厦约1.1公里后,朝沪闵高架路/莘庄立交/上海南站方向,稍向右转上
12.沿匝道行驶390米,过内环漕溪北路立交桥直行进入沪闵高架路
13.沿沪闵高架路行驶6.9公里,过沪闵路淀浦河桥约660米后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14.沿沪昆高速行驶62.7公里,朝宁波/嘉兴港区/S7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杭州湾环线高速
15.沿杭州湾环线高速行驶1.3公里,过潘家桥约510米后直行
16.继续沿杭州湾环线高速行驶18.9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17.沿沈海高速行驶97.3公里,朝舟山/镇海/G1501(北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宁波北枢纽
18.沿宁波北枢纽行驶5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沈海高速
19.沿沈海高速行驶470米,直行进入甬舟高速
20.沿甬舟高速行驶19.8公里,朝舟山/东外环/蛟川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蛟川枢纽
21.沿蛟川枢纽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甬舟高速
22.沿甬舟高速行驶43.5公里,直行
23.继续沿甬舟高速行驶240米,直行
24.继续沿甬舟高速行驶640米,直行进入鸭东线
25.沿鸭东线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双坝线
26.沿双坝线行驶3.3公里,朝定海城区/普陀方向,直行进入鸭东线
27.沿鸭东线行驶1.4公里,稍向左转进入昌洲大道
28.沿昌洲大道行驶3.6公里,直行进入东皋路
29.沿东皋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杭沈线
30.沿杭沈线行驶220米,直行进入七三省道
31.沿七三省道行驶4.3公里,朝新城/普陀方向,直行进入杭沈线
32.沿杭沈线行驶17.3公里,左转进入兴普大道
33.沿兴普大道行驶7.6公里,朝普陀山方向,稍向右转上
34.沿匝道行驶750米,直行进入朱乌线
35.沿朱乌线行驶120米,直行进入机码线
36.沿机码线行驶3.2公里,左转进入梅岑路
37.沿梅岑路行驶30米,到达终点
上海到普陀山自驾游攻略
【历史传承】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相传,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而其作为观音道场则初创于唐代,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 俗语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亦被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普陀山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民宅中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观音道场自此始;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
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
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敕封宝陀观音寺住持一山为妙慈弘济大师,带着国书到日本去弘扬佛教,与日本通好,从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远播。
清朝,康熙皇帝赐“普济群灵”额于前寺和“天花法雨”额于后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各由此而得。
【门票信息】
初到普陀山的船舶均停靠在普陀山客运码头,游客可于朱家尖客运中心购买普陀山门票,也可到普陀山码头大厅购票。截至2014年底,普陀山门票政策如下:
1、旺季(2~11月):160元/张;淡季(12~1月):140元/张。
2、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三日、十月一日至五日门票价格为200元/张。
3、年票300元每人每年,凭此卡本年度内进山次数不受限制。
4、洛伽山:18元/张。
5、寺院香花券:普济寺:5元;法雨寺:5元;慧济寺:5元;紫竹林:5元;大乘庵:2元;南海观音:6元;西方净苑:2元。
6、五一、十一、三大香会期(香会节期间的农历十七、十八、十九各三天)、春节(指大年三十晚上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期间,寺院香花券免费。
7、减免政策:1.2m以下或6周岁以下的儿童免票;1.2m—1.5m或6周岁—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半票;现役军人、记者、僧尼、导游、劳模、道德模范、残疾人、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烈士家属免票;在校学生半票;七十周岁以上老人免票;六十周岁至六十九周岁老人半票;教师在教师节当天免票。
佛教礼仪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
进山礼佛,最好是先沐浴,三天内不同房。但是以佛法恒顺众生为先,圆融通达,方便为要旨,不要因为诸多禁忌而使初闻佛法者却步。
基本礼仪如下:
【1】请香
香不能叫“买”,该叫“请”。香要自己请,不能由他人代付香火钱。
请香三支为宜,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手要洗净,女人例假期间不宜进香。
【2】进寺
进门时不走正门,那是方丈走的,而该从偏门进。
男迈左腿、女迈右腿跨过门槛,不可踩在门槛上。
不可在寺内吃荤食。
【3】进香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愿意,可逐一拜,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进香,每经过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
不可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
燃香应去专用的点香处(多在香炉附近),不可去香炉内取火,亦不宜用打火机点燃。
宜用左手上香(因右手杀生,左手相对平和),燃香后香头朝上,用右手把火轻轻扇灭,不宜用口吹灭。
面朝大殿大门,用左右手食指把香杆夹住,以左右手的拇指承托着香的尾端,使香头平对佛像,然后举至齐眉高度,闭眼许愿,然后三拜。然后右转,面朝东方举香三拜,再同样朝南、朝北。
拜完后应用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间,供养十方一切佛;然后用右手取第二支上右边,供养十方一切法;再用左手将第三支上左边,供养十方一切僧。三支齐排插好,然后礼佛三拜。若香火太旺不便直接插到香炉,就用左手把香火直接平扔到火炉中即可。
【4】许愿
不可随口许愿,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还愿。如果没许愿光是拜佛,就不用还愿。
【5】入殿
入殿时,应靠在门的一边,男左女右迈腿跨过门槛,切忌踩踏门槛。
不可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在庙堂内大声喧哗或讲不敬的话语。
【6】拜佛
中间的蒲团是方丈用的,香客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不可跨过蒲团。
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拜佛应先拜中间主佛,然后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拜其余佛像。
拜佛时应面向佛像,念所拜佛像名号。然后报自己的姓名、地址,随后拜下去,双手手心朝上(手心朝下是拜祖先的),表示接佛两足,如此三遍。
拜完后右手撑起身体,右转离开。
帽、手套等物拜佛时须拿下收好,不可往佛案及佛桌上放置。
【7】法器
佛门中的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切忌摸佛像。
不可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
如请了念珠,一般请带在手上。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可以请。请的经书、念珠、护身符等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
同房时,房间内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
【8】供养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不放无妨,拜佛一样有功德。对出家众供养饮食衣服、医药卧具为宜。
佛前供灯,灯表智慧。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桃花象征男女,也不能供佛。
【9】阅经
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端坐阅读。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
衣帽等物,不可放在经上。
【10】听经
随众礼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
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11】见僧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
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凡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