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到5岁育儿知识

2017-04-01

4到5岁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入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会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疑虑,尤其是那些比较理智没有选择学前班的家长,即便家长再理智,也必须面对一个“幼小衔接”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4到5岁育儿知识,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4到5岁育儿知识:怎样“幼小衔接”?

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他入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会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疑虑,尤其是那些比较理智没有选择学前班的家长,即便家长再理智,也必须面对一个“幼小衔接”的问题。

■家长应该相信:

- 多数学校会在“幼小衔接”方面会下功夫。

幼儿园和小学相比,由于教育任务不同,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向小学过渡,有些小学从小班、中班就开始着手,并在大班强化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完成任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等。

实例:工运学院幼儿园请大班的孩子一年级的小姐姐、小哥哥和小朋友们对话,回答小朋友的种种疑问,像怎么上课呀,课间十分钟怎么休息呀,怎么才能不迟到呀等等。从小朋友羡慕的眼光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对自己将成为小学生是那么渴望和自豪。

- 幼儿园大班强化孩子上小学的基础准备。

有的学校也曾经办过学前班,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完全和小学一年级一样。实践证明,这对学龄前儿童是不合适的,因为,学生到了一年级又要重复学一遍在学前班学过的东西,这即浪费了时间,又实在没有必要。

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一般经过两个学期就能适应学校环境了。如果幼儿园在培养儿童执笔、学习、卫生习惯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就更有利于他们入学后树立一个很好的信心,产生上进的愿望。

■家长应该做的

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在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学前期学习过程中,做好两个准备:

做好孩子的学习适应性准备,即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和能更好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做好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准备,即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遵守规则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较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4到5岁育儿知识:要不要上学前班

面对一股“学前风”,你是不是也觉得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去‘规矩规矩’。还有,别的孩子上学前班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怕他以后上小学跟不上啊……但是,我们听取了众多幼教专家以及过来妈妈们的经验,给你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不是最差,最好别上学前班。

■不上学前班:

- 幼儿的生理原因。5~6岁的幼儿小肌肉群、脊柱、大脑尚在发育过程中,如果他们此时长时间握笔、静坐,每天不能午睡,不利于其健康地成长。

- 幼儿的心理原因。5~6岁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此时最适宜他们的学习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过早地进行书本学习,很容易造成其厌学。

- 师资方面的原因。学前班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或从社会上聘任的人员来担任,他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很可能不十分了解。幼儿园的老师大都是幼师毕业 的,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幼儿园老师与孩子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所以师生间的感情会很好,对老师提出的学习方面 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让孩子发言

孩子已经是一个可以“拿主意”的小人儿了,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看他愿意上学前班吗?他的意见基本可以决定他在学前班是否过得顺利和快乐。

■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生活

其实,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学前班,孩子都能学到很多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两者的差异就是前者更侧重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后者则在教学形式上更贴近小学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在老师的引领下读书、写字。

孩子的一生都可以学习,但他的童年却只有一个。因此,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会选择让他拥有一个完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在七彩的童年里尽情捡拾成长的快乐。

■幼教专家岳颖观点:

大班幼儿(5~6岁)正处在从学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的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把握好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克服这一衔接的困难。

孩 子的成长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五六岁的孩子是应该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思维方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在“玩中学”,而不是像小学生 一样规规矩矩坐在课堂里。违背孩子年龄规律,强制孩子要“坐得住”,很可能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得不偿失。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精力过盛,可以 让孩子进行广泛的涉猎,而不应该是“为学习而学习”,让他过早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

4到5岁育儿知识:让孩子“自律”

当你正在为你的孩子从你的怀抱中挣脱,一天天长大,准备松一口气,认为可以不用再围着他团团转时,您可能会发现他越来越不听话了。

世 界是复杂多变的,但社会需要统一的秩序,人类需要一种共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约束自身。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个体行为要置身于公共准则之下,人需要追 求自身的完美,于是,“自律”成为通向自我完善的阶梯。关于这一点,相信没什么可争议的余地,那么就让我们去认识自律并身体力行去培养孩子。

■ 一个概念

自律,其我约束的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自律,才能在将来控制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的干扰,很难在某一方面做出杰出的成绩,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常省察自己

善于自我控制

坚持道德准则,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

■ 两点建议

灌输给儿童正确的价值文化

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各种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最初是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纪守法。

孩子大些了,要给孩子讲人生,讲社会,讲国家大事。让孩子有爱国心,学会道德准则,德准则,懂得法律法规。具体地,比方说不能随地吐痰,不要私拆他人信件,不能闯红灯等。

做好孩子自律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开始的榜样,所以父母自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可以和孩子来个约定,如孩子做到了某一方面的自律,父母也同时坚持做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进步。

■ 三个技巧

孩 子喜欢吃巧克力,有的父母会把它藏起来,尽量不要孩子发现。可是一旦被孩子拿到,可能就会吃个没完了我们不如换一个方法。把10块巧克力一次给孩子。然后 告诉孩子多吃的坏处,和孩子商量好一天只能吃两块。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规定去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遵守,家长不要斥责。要继续鼓励,做对了就表 扬。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进步。

延迟满足,即不要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避免孩子的欲望膨胀。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见了一个玩具娃娃,很喜欢。提出要爸爸妈妈买给他。父母不一定当时就答应。不妨也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每天都能按时起床,过生日的时候就把这个娃娃送给孩子。

类似的做法不仅使孩子懂得了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还让孩子学会了节制。

每到过年或是生日,孩予又要大一岁了。问问孩子,过去的一年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有哪里做得不好?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打算?从而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