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病毒样本哪里获取
想弄个电脑病毒样本来研究下,要去哪里弄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电脑病毒样本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脑病毒样本介绍一:
几个字符测试你的杀毒软件杀毒性能
无需下载,把下面这段代码复制到记事本里,保存为文本文件(即在桌面上点按右键,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复制进去),然后静观杀毒软件之变。若有反应,那您就可以初步放心了。。。 注意,本病毒代码绝对不会伤害计算机.请放心!!!
X5O!P%@AP[4PZX54(P^)7CC)7}$EICAR-STANDARD-ANTIVIRUS-TEST-FILE!$H+H*
这段代码是欧洲计算机防病毒协会开发的一种病毒代码,,其中的特征码已经包含在各种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里,所以可以用做测试病毒扫描引擎。
下面是等级:
特等:复制完代码后便提示内存有病毒
优等:刚保存完就提示病毒(或者直接删除)
中等:保存后几秒提示病毒(或者直接删除)
下等:需自己启动病毒扫描查杀才提示病毒(或者直接删除)
劣等:无论怎么扫描都无法提示病毒(或者直接删除)
我亲自试用过,很安全。
电脑病毒样本介绍二:
反病毒公司都有大量的用户,并且有自己的举报机制,一有新的病毒,它们就能拦截或接到举报,拿到病毒样本后就进行反汇编分析,看病毒是怎么样对文件进行破坏的。
简单的一个句令也能算病毒,比如:
format c:
相关阅读:
电脑病毒简介
一、病毒的含义
与医学上的“病毒”概念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自然存在的,你无法用任何一台显微镜观察到一个计算机病毒样本,它归根结底只是一串二进制代码。但由于计算机病毒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敝性和潜伏性,因此人们从生物医学上引申了“病毒”这个名词。
人们对计算机病毒最通常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编制的具有自身复制能力的、会不断感染的、具有特殊目的的计算机程序”。这个定义不但包括人们熟知的“拿它死幽灵王”、CIH等恶性计算机病毒,还包含了我们熟悉的宏病毒。
Office文件并不是单纯的不可执行文件,虽然它本身不能作为程序执行,但微软公司为了扩展Office的功能,提供了一种专门的Basic语言—— VBA。编写者可以将程序代码嵌人Office文件中,当用Office程序打开这些文件时,程序代码便会自动执行。前一段流行的“美丽杀手 Melissa”病毒便是利用宏来使电子邮件程序Outlook自动根据通讯录中前五十个记录的地址发信,而最近的“七月杀手July Killer”宏病毒的破坏方式则是产生一个只含有一句“deltree/y c:”的Autoexec.bat文件来替代你原有的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特洛伊木马程序”、“后门程序”和“蠕虫”这三个概念严格说来并不符合上述病毒定义。“特洛伊木马程序”的名字来自于世人共知的希腊神话:木马通常“伪装”成另一程序,比如一个著名的游戏或工具,不知情的用户运行后便上了当。虽然木马程序通常表现出格式化硬盘、传染病毒或安装“后门”等恶性行为,可是它并不会复制自己。“后门程序”是近来发展相当快的一类恶性黑客程序。从本质上说,后门软件是一套远程控制工具,当后门程序成功侵入计算机系统后便悄悄打开某个端口,接着黑客便能通过Internet窃取系统的网络帐号、密码等重要资料或破坏数据,为所欲为。“蠕虫”并不感染其他文件,仅仅是在系统之间永无止境地复制自己,不断消耗系统资源以至严重影响甚至拖垮整个系统。
二、病毒的历史
在国外,最初对计算机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的科幻小学《P-1的春天》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这种病毒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此程序,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巴锡特和阿姆杰德两兄弟经营着一家IBM-PC机及其兼容机的小商店。他们编写了著名的Pakistan,即Brain病毒,在一年内流传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第一次深深地尝到了病毒的苦头。然而在1988年11月2日,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又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蠕虫病毒是由年仅23岁的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编写的。虽然他并无恶意,但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美国六千多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蠕虫”一时成为舆论焦点,从而迫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国防部甚至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
在国内,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从而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的WORD宏病毒及Ghost幽灵等变形性病毒危害更大,不过反而促成了一批国产杀毒软件的成熟。1998年台湾陈赢豪的“杰作”CIH可以通过破坏主板上的Flash BIOS数据致使整台电脑完全瘫痪,彻底幻灭了电脑教科书上“病毒不能毁坏硬件” 的神话。 如今,“美丽杀手”、“BO”、“Explore·ZIP”等病毒通过网络更是猖獗一时,更是给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病毒危害课。
三、病毒产生的原因
随着电脑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病毒的传播从通过软盘拷贝登上网络传播的快车。目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Java和ActiveX特性来编写病毒,当你浏览含有javascript病毒的网页时,javascript病毒就会强迫你的Windows不断开启新的IE窗口,直到系统资源被消耗为止,也有人利用黑客程序来窃取你的秘密材料、遥控你的机器,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要制造病毒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用于版权保护。
信息业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的保护不力以及软件开发商法律意识的淡薄,有些开发商为了防止盗版制作了一些特殊的破坏程序附在产品中。比如 “马基斯坦”病毒,其制作目的无非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2、报复心理。
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一个人难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于一个天才程序员来说,编制一个病毒报复或许是不错的发泄方法。陈赢豪编写CIH的目的无非是看不惯一些杀毒软件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还有一种病毒专门擦除硬盘上c、pas、chi等源程序,想必作者是一个由于病毒而丢失过珍贵源程序的受害者。
3、炫耀、玩笑或是恶作剧。
某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大多表现为播放一段音乐,显示一些动画,或在WORD文档打开时提一些智力问题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
4、用于特殊目的。
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暗中破坏,窃取机密文件或数据。远程控制软件“BO”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