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励志文章_微信上的经典励志文章
在微信平台上,有很多很不错的经典励志文章都是很有哲理的,那么微信平台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平台励志文章:为什么那些跑在前面的人永远追不上
每个人生活周遭都一定有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人,甚至你也很可能曾经将他们设定为自己的目标,想追赶过对方,但无论怎么追赶,却只发现自己与对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好像怎么也无法缩短距离?
其实,会追不上有许多原因,有人说:「这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比你聪明的人又比你努力。」这句话不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要追上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会无法追上对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追过那些表现很优秀的人,还是有方法,但你得愿意付出。
马太效应
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富有的人更富有,贫穷的人更贫穷。」也可以解释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会有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富人因为有钱,所以更多资源让自己更好,于是又让自己更富有,穷人则因为没有资源,缺少可以让自己富有的条件,于是愈贫穷。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人与人能力之间地差距,人与人之间也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优秀的人因为懂得比较多,所以当他遇到问题时,他知道如何更快的找到答案、完成任务,而一般人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在某件事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秀的人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也因此多出了更多时间可以拿去完成其他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因此越拉越开。
想摆脱马太效应的影响,就必须累积比对方更多的「既有知识」,当你拥有比对方更多的既有知识,才有可能比对方做得更好、更快;也才会换成你是拉开别人差距的那个人。
「既有知识」的累积
所谓的「既有知识」,就是你脑袋里所了解的各种知识的集合,当你在做任何事时,便是靠「既有知识」在替你理解一切。以正常的情况,每个人的既有知识都是逐渐增加的,唯一的差别是增加速度的快慢。
当一个人的「既有知识」较多、较广时,他理解外界事物的速度就会比较快,以阅读来说,「既有知识」较多的人,阅读速度会比一般人快,因为他可以很快地理解作者想阐述的内容,所以他可以比别人更快看完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于是在既有知识的帮助下,马太效应于是形成,因为可以比别人较快理解事物,所以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差距也因此越拉越开。
理解速度
理解速度与「既有知识」相关,既有知识越高的人,理解速度也跟着提升,无论任何专业知识,只要不断涉略,就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解速度,「大量阅读」是提升理解速度的关键。
想提升对外界事物的理解速度,唯一的方式就是懂得更多、阅读得更多,这是唯一的方法。
拟定详细的计划
拟定计划,是迈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成功的人都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设定目标、拟定计划,然后逐一实现它。计划比目标来得更重要,有详细的计划才能达成目标。
成功的人都懂得拟定计划,他们设定目标、拟定计划,然后逐一实现自己想达成的任务。如果你想成为佼佼者,超越那些很优秀的人,你需要的是拟定计划,然后确实执行;大部份那些优秀的人都善于拟定详细的计划,并透过确实的执行计划来帮助自己成长、达成目标。
努力程度
无论你是想提升「既有知识」,还是增加自己的理解速度,亦或是拟定计划,你都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常听到的「这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比你聪明的人又比你努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如果对方比你优秀,而你又没有比对方努力,那么是很难超越对方的;你需要比别人更努力,才有可能超越那些跑在前面的人。
微信平台励志文章:人这一生为什么非要努力不可
原本这是“知乎”上很火的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没有相同,却有一句话,直戳心底:别忘了,当年你是第一名。
至少初中以前,我是从未奢望过考第一名的,不是不敢想,是没想过。
父亲早期是个木匠,为有钱人家打打家具,刷刷涂料。母亲则守在家里,照看我和妹妹。一个挣钱的,四个花钱的,挺不容易的。邻居的帮助倒是不少,尽是同情的语气,让我多少感觉自己矮人一头。
我是长子,父亲的心愿自然落在我的身上。而父亲的心愿是“让我儿子念大书”。所以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任务是“念大书”,考上大学,即是成功。
当年真苦。三年级以前,我没背过书包,每天拎着塑料袋上学,塑料袋里装着铅笔橡皮。有次铅笔把塑料袋戳破,顺着洞眼掉落,为此我哭了一整晚。那以后,塑料袋里就只放本子和橡皮,铅笔攥在手里。
上四年级时,母亲给我买了第一个书包。买了书包,我忍不住四处炫耀,不承想被班里的混混盯上,中午放学把它丢进垃圾桶。放学后我直接找他,竟被他们反过来毒打一通。抱着新书包,我一路狂奔,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觉得疼。
也许那时候,还不懂得努力,只懂得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
初中以后,我的成绩直线上升,第一个学期,进了班级前十名。如果说当时我有弱点,当属压力太大心态太差。所以我平时表现超常,中考偏偏发挥失常,连作文都没写完。没办法,我只能去一所二流高中,继续漫漫求学路。
高一上学期,叛逆期如期而至。我变得有点偏激不讲理,常常把学习成绩归咎于家庭。比如有钱人家可以花些钱,去更好的学校;如果每天上学放学,有车接车送,我就能省很多时间用来学习。
不过这种局面,很快被副校长的一句话破解。一次“动员大会”上,他对我们说:“你们身在二流学校,很多优等生可能连人家中等生都不如。但现状如此,我们为什么总是抬头仰望天空,却从不低头看看脚下?在你身边,究竟哪些人比你强,等着自己超越?”
这句话对我而言,触动很大:至少做过第一名,我才有资格说学校不好。
高三三次模拟下来,市里面的大榜我竟排到了140名,有望冲击清华北大。但高考当天,我和父亲竟出了车祸。父亲载着我的自行车被一辆摩托车挂倒,我直接坐在地上,父亲倒在两三米远的地方,被压在自行车下,肇事车主逃之夭夭。
高考还是正常考了,但脑中场景一半在题目,一半在车祸现场。捉弄人的是,高考的作文,我同样差100多字没写完。
车祸时,我屁股着地所以没事,父亲直接被摩托车挂倒,胳膊肘着地,粉碎性骨折。即便这样,高考两天父亲愣是没打石膏。六月份的天,他穿着长袖,遮掩肿胀变紫的手臂。
高考最后一科,我浑浑噩噩地从考场出来,见母亲搀着父亲,父亲胳膊上打着石膏,眼泪稀里哗啦地直流,嘴里说不出半个字。
成绩下来,记得是619分,远超第二志愿录取线,却离第一志愿的北大相差五六十分。第二志愿学校的通知书下来,父亲问我去不去。我看看母亲,母亲说你别管钱,十几年都挺过来了,也不差这一年。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我把录取通知书撕成两半。
那一刻,我想不到抱怨命运,唯独觉得,这样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再努力一点才行。
高四那一年,整个人变得疯狂。在学校不离开座位,中午带饭在教室吃,一天下来不上一次厕所。一年下来,我胖了30多斤,但模拟成绩近乎完美。高考当天虽然挂着点滴,但我也算硬挺过来,如愿考上重点大学。
那一年,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父亲也很努力,黑发白了一半。
如果以大学为界线,划分我这20多岁的人生,那么18岁以前,我是为它拼命,18岁以后,我是不想辜负“大学生”这个称呼。
如此,前半生也没什么理由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