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称论文代笔作品

2017-06-05

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医学职称论文代笔作品,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医学职称论文代笔作品篇一

探讨医学检验和临床医学的协调关系

摘要:在临床中,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所申请项目的结果必须准确,然后检验结果越快得出越好,这样可以方便医生诊断病情和发掘出病因,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早的治疗。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才能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才能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必须加强沟通,相互协作,才能共同提高检验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医学检验如何与临床科室协调发展作了一番探讨。

1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科室的相互协调的重要意义

一个检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除了检验技术操作的准确与标本的质量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手段对检验结果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患者在输血后可以影响血液分析与骨髓检查的结果,此时倘若检验人员不了解该情况便可能会做出错误判断。检验科室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报告,其检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准确的报告有益于医生对患者的治疗,错误的结果将会为患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2]。因此,医学检验在加强科室管理与保障检验全过程的质量基础上,应当还需要征询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的意见反馈,丰富自身临床知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与此同时,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人员对结果的解释以进一步了解检验意义。因此,医学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科室的相互协调的措施

2.1 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要提高合业务素质,不仅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态度,培养踏实严肃的工作作风,更要正确意识到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最大能力为临床诊疗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3]。现代医学检验依靠先进的技术与仪器设备,检验人员不但需要熟练运用自动化仪器提供可靠实验数据,而且需结合临床表现对检验结果做出恰当的分析,以提供高层次的信息回馈,协助临床诊疗。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丰富自身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检验人员的创新与适应能力,以期从根本上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水平,发展检验科学,以适应现代化检验发展与临床科室的需求。

2.2 加强检验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化验回报是多数患者经常感到疑问的,如看不懂的各种术语、符号等,成不必要的困惑。检验人员应结合其自身丰富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与经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为检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可见为临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也是必要的[4]。为患者做耐心的宣教工作,以消除其对检查的疑虑,使其对所做检查予以重视,也可印一些化验检查注意事项及小常识等等发放给患者,如一份尿液标本有氨味,呈碱性,则证明该标本已被搁置了很长时间,很可能是患者不知道如何准确取样所致。因此,当患者对化验检查问题有疑问时,检验人员与临床工作者应及时解答,以确保疾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2.3 检验人员也要定期参加临床的查房与病例讨论活动,以丰富临床知识,并收集临床工作者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意见,为医生对检验项目及结果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将临床建议及时告知检验人员,进而及时提高工作质量。此外,也应当组织一些病例讨论活动,临床工作者参加检验结果讨论,检验人员回答临

床人员提出的关于结果与患者临 床表现不符的情况,此项活动能够解除部分医生对检验结果的误解,也能够及时纠正标本采集操作不当等问题,比如化验血脂时需要注意在抽血前12h内禁食,3d内戒酒,这样能够避免食物中脂肪及乙醇等造成三酰甘油的一过性升高。检验人员对 临床所提意见及建议需做到及时调查核实,并以最快速度改良,唯有良好的意见交换才能提高 工作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医学检验与临床协调关系密切。医学检验工作者要以质量和互相支持,作为与临床协调 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相互协调和沟通,使医学检验深入到临床具体工作中,从而共同提高检验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相信通过检验科与临床的共同努力,检验与临床的协调合作会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刚,吴远江.检验医学与临床的 联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9).

[2] 顾可梁.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J].临床检验杂志,2003,(4).

[3] 王萃梧.浅谈基层医院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1,(8).

[4] 张立红,张旭. 医学检验与临床相结合是发展的重要趋势[J].河北医药,2007,29(7):751.

医学职称论文代笔作品篇二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21世纪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的重要标志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是以人群-环境-健康为模式的、必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笔者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育前期工作基础

本教研室从20世纪80年代起组织学生开展了“现场测定粉尘和噪声” “现场采集水样和监测”等实践教学。改革开放时期,本教研室更加注重医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革,但仍适应不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21世纪的医学科学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着重强调实用型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我校先后建立11个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定教学基地实习大纲

从制度上有纲可查、有纲可依,明确各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带教老师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大纲,通过教学基地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预防医学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初步应用预防医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技能。

(二)制定教学基地实习的实施方案

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保健科、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市卫生监督所作为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与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作为基地实习内容。

二、 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从树立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群体观念、 环境观念、预防观念”着眼,学生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把书本知识 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医疗中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应用原则,提高和强化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疗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 思维能力,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预防医学实践相结 合,预防医学基础与社区和现场相结合,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成果相结合。

三、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主要内容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加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举办的以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患者的初诊 、病案登记,了解诊断方法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四、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 教育效果评价

(一)学生学习效果

1. 提高了学生撰写 论文水平。学生通过教学基地 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撰写的 实习论 文有的已刊登于相关杂志和学院学生论文集。

2.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以社区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如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能积极开展查阅资料、 社会调研、独立思维和科学实践等。

(二)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 医学教改成果

1.指导教师思想更加活跃。带教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不 断 增加教学内容的新进展;教学改革有创意,构建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论课、实验课和教学基地实习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本教研室分别荣获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等;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素质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转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

2.教研室教学研究氛围活跃。目前承担的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有:①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②性道德教育在青年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研究;③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创建的研究;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⑥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教学实习模式研究。

3.教研室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主要有:①120名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不健康 心理因素调查。②160名肺结核患者督导治疗的疗效分析,等20篇。

五、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性培养

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随着形势而 发展。然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照搬的框架。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从思想上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笔者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 体会到:①以社 区为导向 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理论 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培养独立 工作能力。②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是加强医德教育的良好机会。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群体社会的责任感,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④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的探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对以往 的 经验、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中转变观念,不断 总结、调整,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不断优化、完善。⑤要学习和 借鉴兄弟 院校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才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鸿午等. 预防医学概论.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8-10.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