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摘要: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拟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规律,旨在探索新媒体时代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创造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逐渐充盈了我们的感官系统。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毫不夸张的说,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人类生活方式。新的文化体系给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然而,机遇从来都是与挑战并存的,“互联网+”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大街小巷,只要在新形势下把握好要点、掌握好方法、创新好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悄然来临。
一、辅导员应学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察言观色”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按照此理论,当今无孔不入的新媒体则具有将人类所有感官综合性延伸的趋势。新的时代向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微”时代下辅导员没有敏锐的媒体直觉和洞察力是绝对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职业发展要求的。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针”,一定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会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来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和行为动机。只有这样,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顺利畅通的从这个“针”的针眼里穿过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察言观色”。
(一)从微信朋友圈看学生的心理状态微信的诞生使人们成为了指尖的奴隶,大学的课堂上、图书馆里、食堂饭桌前,大量的“低头族”摆弄着手机,刷着朋友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被年轻的大学生所青睐,他们习惯于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周围人的生活、通过公众号来了解当今的世界。与此同时,他们也习惯通过微信朋友圈来发表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且感性往往大于理性,因此当遇到问题时他们第一个想法往往是发泄,由于微信朋友圈具备实时性、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往往会成为他们发泄的最佳途径与第一选择。
(二)从个人博客博文看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信息展示模式相比,博客的特点在于它的稳定性、持久性、全面性与深刻性,不是每一位同学都有博客,因为在以“快消模式”为主导的当今时代,只有内心足够沉静或情感极度丰富的人才会长期的坚持热爱博文写作,所以我们应当关注每一位拥有博客并且能坚持在上面写作的学生,他们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从或青涩或成熟的文字中,我们会了解到他的过去、他的梦想、他的家庭、他的爱情、他的挫折、以及他的彷徨,同时我们还会收获到他成长的轨迹,通过阅读他几个月来、甚至几年来的博文内容,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思想脉络与心理发展曲线。
(三)从微博使用情况看学生的兴趣爱好微博与微信都是“微”社交的代表,但二者也有鲜明的区别,如果说微信像是一部现实剧的电影,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和生活,那么微博则更像是一面镜子,它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和场景。一些社会上热议的热门事件和话题往往都是在微博上率先爆发出来的,比如“叶良辰”事件和明星离婚事件等,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对这些公众事件所持的态度会在他们转载、评论的微博中有所体现,我们的学生所关注的微博好友、大V的数目和类型等直接反映着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个人价值观的折射。(四)从播客、小咖秀的作品上传看学生的气质个性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播客、唱吧、小咖秀等能够展示用户才能、彰显气质个性的软件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或电脑里,他们时而在“播客”中发表一段个人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论,时而在“唱吧”里高歌一曲反映当前心境的曲目,时而又在“小咖秀”上来一段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COSPLAY。这些五花八门的软件、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为我们全方位了解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平台和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个人秀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品味、心态和习惯等。
二、辅导员应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谈心谈话”
过去,辅导员谈心谈话只能依靠面谈,随着手机的出现和普及,短信谈话也成为了主要谈心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盛,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平台开始走向多元化,新媒体平台为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提供了便捷的窗口。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隐匿性许多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扰时其实并不是不想寻求辅导员老师及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帮助,他们其实非常想找师长倾诉苦闷和烦恼,但由于担心“自我暴露”,所以常常放弃了心理咨询的念头。现在的高校全都配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前去心理咨询的同学并不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学们对面对面的谈话与咨询服务有所顾虑。新媒体社交软件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虚拟性,ID可以随心情而设定,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可以匿名找辅导员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倾诉,这种方式缓解了面对面说实话的尴尬,交流的真诚性会大大提高,也从而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主动性。
(二)实时性新媒体的标签是快速、及时和便捷,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是天涯海角,也仿在指尖。只要一段语音、一个视频连线、或者简单几个文字输入,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以秒速取得联系,这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无论对学生还是辅导员来讲都是双赢的沟通方式。在对特殊问题学生的关注和追踪方面,新媒体的实时性同样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MSN等社交平台密切监控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行踪及心理状态、情绪起伏,甚至在情况危急时可以用一些专业的定位软件等追踪因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异常、发生突发事件的学生的运动轨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争取时间即等于争取生命,对事件的早期干预大有助益。
(三)平等性有调查表明,学生喜爱“陪伴型”辅导员远远胜过“教导型”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在我看来,陪伴职能、引领职能和关爱职能是新时期辅导员的三大职能,那么如何发挥好这三大职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朋辈辅导员广受欢迎的核心是二者间是平等的,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这使许多同学在现实中不敢与辅导员交流,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达到所期待的谈话目的。然而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差异的,很多同学可以更轻松地与辅导员老师交流,易于吐露心声、发表感慨。因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应学会使用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风格与他们交谈,善于使用网络表情等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学习更新互联网知识与技术,做学生的知心网友,进而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三、辅导员应着力开创打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网络的媒介平台,多种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测试、心理诊断和网上心理咨询等项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它不仅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仅包括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
(一)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我们应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网络宣传和普及,构建综合性、服务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首先,此网站将实现心理健康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借鉴交流心理知识提供了平台;其次,浏览网站有助于增强教育客体,即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的自主性,对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作用;再次,此类网站可以具备“慕课”功能,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的预习及自学提供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慕课”模式的开启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革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索完善大学生线上心理相关服务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新的使命,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我们应探索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基于网络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即线上心理相关服务。比如,我们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聊天室心理咨询、QQ心理咨询、E-mail心理咨询、BBS心理咨询等来进行个体咨询,这种咨询方式的优势是隐秘性好、强力渗透性和强互动性。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线上团体咨询,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心理互助体系,该体系以参与式为基础,强调实践,注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适,能有效调动大家助人的愿望,在团体氛围中帮助教育客体走向心理成熟。
(三)研发使用心理健康相关APP软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手机APP软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几乎都有所涉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急需一款真正了解他们需求、能够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手机APP,手机APP应能够读懂大学生群体的“心语”,集心理知识、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心理涂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故事等诸多内容于一体,形成一个自助———互助———助人的正循环,体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寻求优秀的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打造专业可信的服务团队,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我们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开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我们除了需要扎实的掌握教育学及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注重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在新常态下,我们应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新兴网络软件,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运作结构和工作功能,并逐步提高有效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稳步走向专业化、多样化、层次化。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邱小艳; 宋宏福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1-10
2、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程科西南大学2009-04-2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理水平。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实现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辅导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理水平。高校辅导员,是直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义不容辞,要充分发挥职业优势,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力求帮助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全方位发展,顺利度过大学生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一定程度上使其便于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最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日常教育管理的就是一线辅导员,最经常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也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比较容易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渗透教育的能量也是非常强大的。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发挥这一工作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如果想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前提是得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这就要求辅导员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构架。为了更好地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虽然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光掌握了知识如同纸上谈兵,不足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成长,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心理疏导的能力,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个人素质,提高人格魅力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常接触到的人,是奋战在学生管理前线的人,也是直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言传身教,甚至身教要比言传来得更为重要,因此,提升个人素质至关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以身作则的道理。在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修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合乎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欲正人先正己,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服力,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三、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大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方面,比如社会适应、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情绪困扰、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困惑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讲解、分析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正视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勇敢面对,采取有效方式解决矛盾,得以健康快乐成长。2.开展各项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各项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主题班会、手抄报、宣传布告板、校园媒体宣传、团体训练等活动,都能够成为传递心理能量的通道,帮助大学生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到悦纳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也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3.借助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移动化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只要随身一部智能手机,基本上就可以比拟以往的一台电脑,学习、工作、交友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有意识地利用好网络阵地,例如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网站等网络媒体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更加便于学生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倾诉,可以更为便捷地与学生互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四、建立心理档案
从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就要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可以利用专业的心理测量量表,现在各高校通常使用SCL90、UPI、16PF等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并且要对测量结果做好统计、分析、汇总和筛查,给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测量结果,以及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后,要及时进行跟踪指导,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登记,做到早发现、早调查、早解决。有针对性地约谈在测量中发现问题的学生,了解其实际情况,可以对测量结果做出进一步的辨析。存在心理困扰的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困扰;一旦发现涉及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时,要立刻进行转介,力求使问题尽早得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材料要尽量具体详实,而且后续要随着时间推移及时做到补充,这样才能确保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加以关注,在问题没有严重恶化前得以化解。
参考文献:
[1]班晓红,袁海宇,孙英琨.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辅导效能.科教文汇,2015(23).
[2]谢小红.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探寻.兰台世界,2012(5).
[3]张东伟.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
3.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