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相关话题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3课 土地改革
1、 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1、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后来怎样纠正错误的?
失误:⑴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⑴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⑶又急于求成,⑷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正:196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一定成效;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4、 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峰 人民的好战士 精神: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造成我国1959---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