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小故事大全精选

2017-01-15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大学生自主创业小故事大全精选。

大学生自主创业小故事大全精选1:大学生办外卖APP日收入万元

在厦门理工学院近日举办的“第五届梦想工厂校际创业大赛”上,刚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黄陈樟创办的“食指街”外卖网站以其突出的业绩,引起了评委们的浓厚兴趣。

据介绍,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6000人,占周边高校学生总人数的1/6左右。黄陈樟说:“想到大学校园里每6个人就有一个是自己的用户,内心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卖网站日营业额上万元,进驻商家68家。黄陈樟告诉记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过合作商家返点。由于雇佣了在校大学生当配送员,基本能保证送餐到门口,所以很受大学生欢迎。为了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下单,他们还推出了“食指街”手机客户端。“有了APP,同学们在即将下课时可用手机下单,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电脑操作了”。

从踏入大学校门开始,黄陈樟就尝试着创业。深谙大学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积了一批适合当夜宵的零食,每当门禁后,他就忙了起来。上楼下楼,他亲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学宿舍。后来,他的业务范围扩大到其他楼栋,销售商品的类别也多了起来。当时他的订单都是通过淘宝下单或者电话订购。

2013年年初,黄陈樟在网上看见一个高中同学在秀自己创建的网站,他随即请这个同学帮忙设计了“食指街”外卖网。有了自己的网站,黄陈樟开始寻找入驻的商家。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费配送,并且保证当天结算清楚。

他招了3个高校的10多名贫困生做配送员,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门口。和其他外卖网仅发“计件工资”不同的是,他给每个配送员至少50元的基本工资,“如果送餐量不够的话就可能亏本”。

在这个拥有4万人左右的“大学城”,外卖网站并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当别的外卖网放弃时,黄陈樟立即出资将其收购过来,把用户过渡到自己的网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机客户端的新商机,黄陈樟又一次性花了10万元,请人做了一款基于IOS和Android的手机客户端。这让他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这条路走不远”。

黄陈樟通过身边的朋友,辗转找到国内某知名数字地图提供商的技术团队。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对方用下班后和周末时间来维护“食指街”外卖网。如今,“食指街”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共有13人,其中6人负责运营、7人负责技术。

黄陈樟的创业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他不断接到来自各方的电话,“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其实‘食指街’外卖网本身并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随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计划。目前团队也就维持着保本的状态。”不过,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心中有数:“明年3月我们将推出全新的网站和手机APP,同时将推广到其他大学城。”

大学生自主创业小故事大全精选2:河南无臂大学生创业开店引关注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去找份工作,喜欢冒险和挑战,即使没有了双臂,我还有双脚。”近日,曾以“用嘴咬笔答卷,高考考出548分”的河南无臂大学生吴建平,因在学习之余成功开店创业一事,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25岁的吴建平是郑州轻工业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他在5岁时不慎触碰到村头裸露的变压器,失去双臂。不幸遭遇并未让他自暴自弃,他和普通小朋友一样,上学、读书,没有双臂,他坚持用牙咬笔写字十几年,最后还在高考中考出548分,超过二本线33分,成为同学眼中的“学霸”。

“好多人会觉得我没有双手,玩不成游戏,不能谈恋爱,就只能学习了。”10日上午,吴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因没有双臂,从小到大都有妈妈在身边陪伴,刚进入大学时,对周遭环境非常抵触,他多次萌生退学念头。可后来,他慢慢发现,大学里面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已经不单只靠成绩了,社会实践的经历同样重要。

发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已是大二后半学期了。吴建平将在校陪读的妈妈劝说回家,他用3个月的时间,努力练习用脚代替自己的双臂,学着用脚翻书、吃饭、穿衣、洗漱、接打电话、开关房门……。

适应周遭环境后,吴建平开始弥补自己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的空白。他结合专业所学,不仅开了属于自己的网店,还将网店搬到校园,与两名同班同学在校创业中心,开起了“一见钟卿”实体店。在空闲之余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再次证明自己的勇敢、独立。

记者看到,吴建平的店里卖有女装、衣帽、围巾、头饰以及市面上热销的小物品等。在店里,他每天用嘴咬着筷子敲打键盘,右脚操控鼠标,在网上向顾客讲解;每周末与合伙人一起到市中心小商品城进货、砍价、摆货;店里不忙时,吴建平就会租借一些专业书籍,充实自己。由于身体不便,与吴建平合伙开店的两名同学则负责帮忙摆放物品、接受快件之类的杂事。

“他不比正常人少什么,反而多了一些头脑”,在合伙人张雪巍眼中,吴建平独立性很强,能自己做的事就不再麻烦同学,平时同学们为他做的也仅仅是摆货品、取快递、偶尔带个饭。

吴建平坦言,自开始学着创业以来,他的生活、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本性喜欢挑战和冒险,不喜欢按部就班去找份工作,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大学期间,不仅让他做到了生活的独立,心态也变得乐观自信,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大学生自主创业小故事大全精选3:创业成功投身公益

曾广浩和弟弟曾广深都是惠阳区秋长街道白石村人。

2013年6月,哥哥曾广浩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学习美术教育专业的他,从毕业之时便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我学的是美术教育,但不一定能顺利当上个美术老师,就业压力蛮大的。”曾广浩说,在家做生意的父亲告诉他,秋长新塘村当时正在建设一个农贸市场,与其在外找工作“碰一鼻子灰”,不如回乡创业,争取把新农贸市场承包下来经营。

回到家乡秋长,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曾广浩拿出自己大学期间在美术培训机构当助教所挣的钱,于去年9月将新塘村峰发农贸批发市场承包了下来。

“当时市场所在的秋宝路还未完全通车,门外都是烂泥,但因为所有档口一律免租一年,吸引了不少肉菜杂货档进驻。”曾广浩说,去年10月,他承包的农贸市场开始试业,但他当时心里“根本没底”。

记者在峰发农贸批发市场看到,市场内肉档、菜档、水果摊档较为齐全,整个市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铺位加档口一共有200多个。

“既然是创业,就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我弟弟也是其中一位。”曾广浩说,今年7月,弟弟曾广深从香港大学硕士毕业,也选择了回乡创业,而兄弟俩选择了在批发市场临街的商铺,创办了一家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聚艺教育”。

让兄弟俩欣喜不已的是,培训机构创办后吸引了一些大学同学加入,美术班、音乐班等也相继开班,今年暑假,最高峰时学生人数达100人。

曾广浩兄弟俩透露,当初创办培训机构时,他们根据惠阳当地的优惠政策成功申请了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5000元创业资助金、6000元的租金补贴以及2年社保,这才有了创业的资本。

如今,曾氏兄弟的批发市场经营已1年多,培训机构也有4个多月时间,他们从未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而目前创业项目的经营基本上能保持收支平衡。

稳定向好的创业局面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曾氏兄弟一样富有热情的大学毕业生来到秋长,其中,有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公开学院毕业的陈家明,他成功开办了惠州“惠怡特产”专卖店,还有毕业于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建华,他创办的“华丰百货”从今年5月起,每月的净利润达1万多元。

“曾广浩、曾广深兄弟俩都是大学毕业生,不仅自己回乡创业,还成功吸引其他大学生入驻,其创业带动性强,是个典型案例。”惠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9月27日,曾广浩所承包的新塘村峰发农贸批发市场,顺利获批为惠阳区首个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而该基地运行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已吸引了100多人成功创业。

该负责人透露,孵化基地和基地内入驻企业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可享受国家、省、市、区出台的创业孵化基地孵化补贴、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资助和社保、岗位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

在谈及承包的孵化基地时,曾广浩兄弟俩表示,自己的创业路比较顺利,首先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帮扶,也得益于他们创业方向正确,团结了一批大学生共同创业,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曾广浩说,目标是将峰发农贸批发市场从“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升级为“大学生创业基地”。

为此,他打算在市场内选择20家以上的铺位,专门提供给大学生创业团队,最终在家乡秋长打造“大学生创业一条街”。

“在我们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里,大家都是有梦想的,都想创业,也都想着做公益。”走上创业道路后,曾广浩很想将创业与公益结合起来,只是苦于找不到“门道”。

在香港大学毕业的弟弟曾广深对志愿工作有着深刻感受,在得知哥哥曾广浩面临创业和公益的困难抉择时,曾广深找到了这样一个交集:秋长街道团工委正在举办“传播文明·公益在行动”首届公益创投活动。

“我们的公益创投活动正急需合适的公益团队和公益服务项目,经过沟通,与曾广浩兄弟的想法不谋而合。”秋长街道团工委专职副书记黄举南说,公益创投活动是由该街道团工委向社会各界募集公益创投资金,对符合并入选的公益项目,从该笔创投金拨付最高1万元的资助。

眼看找到了“门道”,曾广浩两兄弟立即向孵化基地内的其他大学生提出了开展公益志愿行动,并得到大家的响应。今年10月,一支由12名大学生组成的公益志愿组织—大学生绿舟公益团队成立了。

在公益志愿组织成立后,兄弟俩紧接着决定在他们创业所在址新塘村开展一次“为特困低保户送温暖”公益活动,并在秋长街道团工委帮助下,选定了6户特困低保户作为慰问对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