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如何得高分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2017-03-03

做高考语文卷大体上有两种答题方法,一种是常规答题法,按照题号一一做下去.不打乱先后顺序。另一种是非常规答题法,不全按先后顺序答题,而是考生根据自己答题的进度,临时打乱顺序,尽可能地抢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高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一

问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问2:修辞手法的作用

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它本身的作用,二是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问3: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问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问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问6: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

1、复习文言虚词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

答:复习文言虚词时,要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句,熟练掌握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特别应对使用频率高而常见意义和用法又较多的虚词进行重点的系统的复习。根据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向教材靠近的走向,考生必须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善于将这些虚词与试题中的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和辨别。同时,考生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高考对“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的考查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该考点难度较大。“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筛选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此考点的核心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代表某些特定含意的文言词语、短语、句子。筛选并整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读通文言材料。

3、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本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加以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作出合理的判断。

其具体要求是:

(1)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

(2)归纳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体裁。

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意思,对言外之意或隐含信息的分析、判断要合理;所谓“全面”,就是要把文章的主要材料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的归类、整理和概括,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性内容或论述性内容的关系搞清楚,如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4、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呢?

答: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句子的语言特点和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二是这样写起到的作用,三是语句的内涵。

5、文中哪些句子是重要句子?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重要句子”主要指对表达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外延为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难懂的长句等,主要指过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段落中的结论性语句(抒情句、议论句)。

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往往和理解词语的含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有些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

(3)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等。

(5)从主旨入手。因为句子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所以,结合主旨理解句子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6、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会突出哪些方面?

答:以下这些内容是高考作文命题重点关注的,考生如果了解了这些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自己的作文就有可能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切合考纲中“丰富”和“有创新”的要求,得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1)社会热点。一般而言,高考作文题目都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高考作文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每一个命题者都不希望考生写出的作文是“木乃伊”。比如2009年江西卷要求针对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写作,辽宁卷就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设题等。

(2)智慧人生。题目带有哲理性是多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如2009年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湖南卷的“踮起脚尖”等,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想象能力,写出对人生的感悟。

(3)情感体验。关注“自我”,注重从考生自我的情感体验出发思考人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如2009年广东卷的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对其看法,天津卷的“我说90后”,重庆卷的“我与故事”等,如果考生在平时对自我关注不够的话,是不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的。

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三

一、两种答题方法及其运用

笔者从多年的临考指导中摸索出一点经验,做高考语文卷大体上有两种答题方法,一种是常规答题法,按照题号一一做下去.不打乱先后顺序。另一种是非常规答题法,不全按先后顺序答题,而是考生根据自己答题的进度,临时打乱顺序,尽可能地抢分。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卷偏易、答题顺利时,非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题偏难、时间紧迫时。

一般情况下,做高考语文卷要按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尤其是第1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按先后次序作答。第1I卷可按先后顺序试着作答.但从语言运用到作文的答题顺序就值得研究。如果时间富余.仍然可按先后顺序作答,也就是整场考试都采用常规答题法。如果时间紧迫.就应先写作文.最后再来抢做语言运用题,即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二、答题顺序的调整

做高考语文卷不能随便改变答题顺序,需要调整的地方平时就应当反复训练过.下面就谈谈调整顺序应注意的问题。

试卷作答到达全国卷的第五题(新课标卷的15题)结束.也就是作文之前的语言运题前面,可以算一个时间分界点。在这里看看所剩的时间,如果时间宽裕(可能试题相对容易).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做下去;如果所剩时间不多(可能试题相对偏难).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到分界点还剩下70一80分钟,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答题,最后写作.当然.作文前面的几道小题分值不大,不要逗留,应该尽快做完,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

到分界点如果只剩下60分钟左右,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及时调整答题顺序。此时调整是否果断、得当,决定了考试的成败。因此,要毫不犹豫地调整做题顺序,先写作文,最后再抢做几道语言运用题。这样调整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大分值的题得到较高的分数,有足够的时间写作文效果自然更好。作文基础好的考生有可能拿到50分左右,表达水平高的还可能得更高的分数。

到分界点只剩下60分钟.如果仍按常规法先攻作文前的几道小题是很危险的。即使答得完美,也只是十几分。何况不一定能拿到满分,很多同学预计十多分钟可以拿下这几道题,结果往往是用了15分钟.甚至20分钟,考生大都有寻求完美的心理.往往会埋头雕琢,等做完这几道题才发现时间所剩无几,最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赶作文,即使才思敏捷,能一挥而就,质量也不会太高,、如果考生作文基础差一些.就有可能写不完,那就痛失作文这半壁江山了。即使前面的语言运用拿到10分,如果作文没写好.只拿到36分,那么两项只得46分,、如果保住了作文,拿了50分,即使语言运用才拿到6分,也是56分.显然要比前者高出10分,、

三、不能留下的两类试题

在语文答题顺序的调整中.以下两类试题不能留在作文后面。

一是文言翻译题千万别留下。这类题即使感到困难.也千万别留下.最好是趁热打铁.做完文言选择题后马上接着做,、此时原文印象较深.更容易理解准确,、如果最后赶做翻译题.受诸多内容的干扰,原先获取的信息大多遗忘.得重新熟悉原文,势必浪费时间,费力不讨好。如果时间紧迫,来不及细看原文,脱离相关语境,仅凭此前残留的印象仓促下笔,就有可能翻译不准确。因此.文言翻译这块硬骨头最好是一次性啃了去,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如果迫近考试结束.情急之下再来啃它,细读原文已无可能.准确领悟就无从谈起。总之,最后做翻译题是毫无益处的.一则不会比前面接着做题得分高:二则如果试题偏难,这也留下,那也落下,受挫感加重.会造成慌乱,有可能来不及做这道题,或者半途而废.

二是现代文主观题不能留下,、有不少考生惧怕现代文主观题,把它视为硬骨头.即便如此,也要硬着头皮先啃下去。在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做这几道题,能够静心思考,会组织得更充分、更完备。如果最后再来啃这块硬骨头,表面上因题目所剩无几而显得轻松,实际上情急之下会更加紧张、主观题阅读一般篇幅较长,精读要费些时间.问题又较零碎,情急之时来做不太轻松,有的题还比较难,得一步几回首地查找信息,加以整合,如果做起来不顺手,心乱如麻,越做越慌张.静心作答根本办不到,静不下心来又做不好.考场是残酷的。交卷时间渐渐迫近,心绪不能宁静,这种需要高水平组织的表达题就不容易答到位,有可能答得很肤浅.或者答漏了要点.甚至答非所问。所以,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应该趁精力充沛时把它啃下.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的高考语文答题策略中,如需调整顺序,除了语言运用题,其它题都别留在作文后面。语言运用题之所以可以留在后面做.是因为除了分值低以外.各题是独立的知识点.互不关联,审题不必瞻前顾后,适合抢答,抢到一题算一题,、它不必像翻译题、现代文主观题那样,需要回到原文找依据,或者题与题之间相互关联.需连贯思索。

此外.在高考语文中要具备正确决策的能力,平时做语文题要练就大刀阔斧的豪迈气概。培养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做某套试题要不要调整顺序,该如何调整,决策要果断,果断性来自准确感知题目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某次考试中的答题速度,发现试题偏难.答题时间滞后,如不果断采取行动.那就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