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2017-03-09

在高一这一时期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语文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雕栏(diāo) 凝愁(níng) 颙望(yóng) 腹诽(fěi)

B.扁舟(biǎn) 玉砌(qì) 澎湃(pài)

故垒(lěi)

C.舞榭(xiè) 缱绻(quǎn) 巷陌(hàng)

窒息(zhì)

D.孤村(gū) 戍守(xū) 粼粼(lín)

衰弱(shuāi)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苟且 沉缅 缄默 稗官野史

B.伶俐 赡养 白欧 歌舞升平

C.谪居 清澈 辜负 察言观色

D.绯红 菲薄 渔樵 惩一敬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B.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C.这真是一种好的运动、好的锻炼,登山远望真令人赏心悦目,好像胸中能装得下山川湖泊。

D.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

4.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任何地方去,”他在乌苏拉面前叹息说:“我们将一辈子烂在这里,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

B.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言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

C.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

D.这里有池塘,有镜子,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B.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C.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水情分析指出,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来水量严重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因素所造成的,与三峡工程蓄水无直接关系。

D.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7.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是以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俱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②,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注】①选纪:计算。②司业阳先生城:太学司业阳城。司业,官职。阳城,人名。③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主帅朱泚反叛唐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争论。

B.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 撰次:编写。

C.于是太学阙祭酒

阙:通“缺”,空缺。

D.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

流:传布。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蕃纯孝仁勇的一组是( )

①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②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

③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④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⑤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⑥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卿大夫知道何蕃的很多,但是都没有在礼部当官。在礼部的官吏又多与何蕃不合,所以最终何蕃也没能在礼部任职。可见政治的腐败。

B.何蕃因为双亲老迈,所以辞别诸生想要归家,众人请求国子太学的司业阳城挽留何蕃,却因为阳城出任道州,没有挽留得住。

C.有人并不认可何蕃是仁勇之人,欧阳詹表示了反对,认为太学诸生想要跟从叛军作乱时,因为何蕃的叱责而止,所以认为何蕃是仁勇之人。

D.将要下雨,无论高低河川沼泽溪流的水汽都会上升,即使处于低处的湖沼也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何蕃居于下位,他能替人做好事,却不能广及众人。可见贫贱之士也是需要时机的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2.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

1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试结合具体词语简析诗人情感。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

(柳永《八声甘州》)

(2) , ,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3) ,轻烟老树寒鸦。 。

(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

五、(12分,每小题4分)

15.仿照下列画线句子,在下列短信贺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 ,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 ,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16.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17.请压缩下面这个语段,归纳出它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脚步声(有删节)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18.本文开头写“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结合全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文章第四段画线处,作者阐述了“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对人生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表述。(4分)

20.请简要阐述“能走总是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并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写得耐人寻味。作者用虚虚实实的笔触,纵意挥洒,创造出一种气象氤氲的情思氛围,层层抒写出他对“脚步声”的哲理感悟,从而给读者以丰沛的启示。

B.在作者看来,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不仅说明现实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且表明了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同;而后者关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C.“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的“脚步声”无非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孤苦、郁闷、颓废的心境。

D.作者对人们在喧嚣市声中,清醒的自我意识已丧失殆尽的生存状态感慨系之。这种深沉的世情感叹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针砭,它是令人警醒的振聋发聩之音。

E.文章末段是关于太阳、灿烂霞光以及“金光大道”的浪漫抒写,笔触灵活跳脱,表明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美好前途终会到来的信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