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家风观后感3篇
周恩来家风观后感1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本社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她感慨地说:伯父周恩来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对我们亲属后代,在工作上生活上要求又很严很严,伯父常说,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搞封建主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要自我奋斗,一切靠自己,不能依赖家庭。
一直以来,我们对周恩来总理的家规家风,都是敬仰有嘉,但是,当我们今天从他侄女的亲口讲述中,再次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家规家风时,仍然倍感亲切,倍受感动,感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国人民始终难忘一个名字:周恩来。记得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新中国的设计师是毛泽东,而一砖一石地把设计变成现实的建筑师是周恩来。虽然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事情往往很难理解得清楚,但这样来评价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以后所起的作用,还是很确切的。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品德。他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
可以说,周恩来总理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讲述的,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由此可见,党有党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正是因为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才得以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身心为民干事,成为人民信赖和拥戴的领导干部。
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这样的家规家风,都会让人钦佩、感动、传颂。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的家规家风却不是这样。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亲属也随之滑入犯罪深渊。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必要来听一听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女士讲述的家规家风,想一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人先正己,廉政亦廉家。有了好家规才会有好家风,正了家风才能正党风,如此,才也能真正赢得民心、取得威信,从而产生“万众一心跟党走”的强大号召力和牢固的凝聚力。
周恩来家风观后感2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总理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总理的生活朴素、勤俭,工作不辞劳苦形象一直烙在我们这几代人的心灵上,一代伟人在我们心里是那么的完美,他用生命撰写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内心最深处,却始终要求不能特殊对待自己,当看到还有如此的“十条家规”,心里一点也不诧然,从“十条家规”中应该读出当代共产党员所缺乏的那些宝贵精神?
周总理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的勤务员,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亲人做起,决不让特权发生在家属与自己身上。总理订的十条家规,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腐朽灵魂,享乐主义膨胀,一些人把人民的辛苦纳税钱铺张浪费,挥霍成风。顶着贫困县的帽子却盖着豪华办公楼,一个只是吃饭的食堂却修建的极其豪华,配备KTV等娱乐设备,开着公车办着私事,诸如此类现象更是数不胜数。总理“十条家规“就像一面镜子,望时刻照醒广大党员干部,该如何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权,端正作风。更是告诫公职人员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如何过好权力关、亲情关。
周总理的故事数之不尽,耳熟能详的有总理巧拒老部下礼物、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夜乘公交微服私访等,其中都能学习到很多优良的工作作风与崇高的个人修养,而“十条家规”也只是总理崇高品德一点体现,但从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的道理却会是受益匪浅。望广大党员干部切实以“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周总理的故事勉戒自己。
周恩来家风观后感3
一直以来,我们对周恩来总理的家规家风,都是敬仰有嘉,但是,当我们今天从他侄女的亲口讲述中,再次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家规家风时,仍然倍感亲切,倍受感动,感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国人民始终难忘一个名字:周恩来。记得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新中国的设计师是毛泽东,而一砖一石地把设计变成现实的建筑师是周恩来。虽然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事情往往很难理解得清楚,但这样来评价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以后所起的作用,还是很确切的。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品德。他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
可以说,周恩来总理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讲述的,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由此可见,党有党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正是因为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才得以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身心为民干事,成为人民信赖和拥戴的领导干部。
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这样的家规家风,都会让人钦佩、感动、传颂。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的家规家风却不是这样。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亲属也随之滑入犯罪深渊。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必要来听一听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女士讲述的家规家风,想一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人先正己,廉政亦廉家。有了好家规才会有好家风,正了家风才能正党风,如此,才也能真正赢得民心、取得威信,从而产生“万众一心跟党走”的强大号召力和牢固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