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文章

2017-06-21

导语: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家庭教育经验文章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 、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家庭教育经验文章二

有好多次在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跟学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和家长同志们说《孟母三迁》的故事,直到很多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孟母的智慧与伟大。

带着孩子上班已经2年多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环境、周围的朋友对一个孩子的早期成长影响有多大。 两年前,孩子小,每一次开会没有人帮助看孩子,就随意的把他交给比他大一些的大哥哥们,应该从那个时候起,孩子开始接触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是看别人玩,后来就学着自己摸索,再到后面上瘾,早上起来就想把电脑摸一摸,网上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守在电脑前。(其中有一个环节:那个时候他接触的孩子都是爱玩电脑的,他们经常指使冰冰去找妈妈要电脑,如果妈妈不给,他们这群孩子就不跟他玩。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把孩子们都变成了这样。)为这个事情,我曾经很苦恼,心理学上讲:强迫地想让一个人不去一件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发这个人更坚定地去做这件事。可见:硬性的强迫孩子不玩电脑只会让孩子更离不开电脑。为此,我买了《儿童心理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玩电脑是他的一种兴趣,只不过现在这种兴趣让他着迷,并影响到他其他兴趣的培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孩子的兴趣。在孩子12岁前,应该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我决定抽时间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正巧,在这个时候,我读了邬晓莉的《爱的叮咛》,知道了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智力发展及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我决定将孩子的兴趣引到课外阅读上来。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分如下步骤完成:

第一:让电脑被“没收”,从此不能用。我将我们办公室的电脑全部用密码锁上 ,并告诉冰冰:学校检查电脑的时候,发现我的电脑上玩游戏的记录最多,校长爷爷已经将我的电脑没收了,现在这个电脑不属于我了。(善意的谎言,还让校长成了坏人,呵呵。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坚决不用电脑)

第二:想办法将家里的电视关掉。有一个机会:那天,冰冰和他爸爸在家玩游戏,他爸爸要买他的枪,问他多少钱卖?后来玩到尽兴的时候,他爸爸说:我想买你的遥控器,你多少钱卖?冰冰说:多少钱也不卖。为防止爸爸抢遥控器,他还特意去把遥控器给藏起来,后来遥控器就“永远”消失了。冰冰回家也就没有电视看了。

第三:借助益友的力量。我们办公室旁边有一个喜欢读课外书的男孩-----蒋东方,这小孩机灵,淘气,好动,正直、热情、爱看书。我让冰冰天天和东方一起玩,有意避免他和以前爱玩电脑的那几个小孩接触。朋友的力量还真是大,孩子一旦有了益友,他也会学着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放学学完作业,就在操场上玩耍锻炼身体,还经常听他们相互之间探讨一些孩子世界里的问题。

第四:带着孩子读书。每天回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陪孩子把书拿出来,读一读,刚开始是我读,冰冰听,后来变成,他看图说话,我再带他读,书里面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读得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有时读得我们疑惑重重。

现在孩子已经走进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了,我们一起用四天的时间读完了《三毛的故事》,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小王子》,我正打算再买一套适合孩子口味的读物。 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完成。

家庭教育经验文章三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今天听了王仁元教授的讲座后,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还要积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聆听今天的讲座,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赏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说“考得不错”、“考得挺好”,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做束手无策了。赏识孩子会带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五、为孩子创造良了的学习环境

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孩子很言。有人说:孩子的大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家长要常读书、常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看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学习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案例分析】:

从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透视家庭问题

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提尔曾说,家庭生活好比冰山,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十分之一。就像航海人的命运操在埋伏水底的冰山一样,家庭的命运,也操在每日家庭事件下所蕴藏的感觉、需要和沟通形态中。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举几个例子吧。

他的家为什么在高塔上

有个10岁的男孩,我们权且叫他小浩。这年冬天,小浩得了一场重感冒。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星期后,小浩该去上学了。说来也怪,早上起来小浩还好好的,可一到学校他就开始头疼恶心。老师以为他还没好彻底,就让他回家休息。可一回到家,小浩的所有症状很快就统统消失。他能吃能喝,有说有笑,看不出有任何的不舒服。第二天、第三天早上,每当小浩背起书包,就浑身不舒服起来,甚至还出现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小浩的母亲去美国留学已经几年了,父亲最近到外地出一个长差,家里只有临时从老家赶来的奶奶。吓坏了的奶奶赶紧带小浩去医院,可左查右查,什么毛病也没查出来。无计可施的奶奶托人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和孩子谈谈。我和小浩聊了一会儿,觉得他并不是装病,是真的感到了不舒服。但这不舒服的后面,会不会有些心理原因呢?我拿出一张纸,对小浩说:“你画画吧,就画画自己的家。”小浩一直特别爱画画,所以三下两下就完成了。

我拿过那幅用铅笔画的画,心里不禁一沉。

小浩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塔形建筑上,一道电网做成的围墙围着这座高塔。围墙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大门。电网所围住的地上,还画着密密麻麻的横线竖线。我问小浩那是什么,他说是电子保安系统。高塔上面的“家”里有两个人,小浩说,大的是爸爸,小的是他自己。那个爸爸脸朝外,正看着远处什么地方,而小浩则躲在一个角落里。只露出一个小脑袋,一截小身子。在画的右下角,小浩画了一辆小汽车,他说那是妈妈正开着车回家来。

原来小浩生下来没半年,因为妈妈要出国,就被送到奶奶家。小浩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回国探亲,觉得奶奶太惯孩子,就把他带回北京,交给一个年轻保姆照管。谁知这保姆是受不了丈夫虐待才逃出来的,情绪十分不稳定,有时因为想念自己的孩子,会在梦中惊叫。和她睡在一屋的小浩,常被保姆的哭声惊醒。小小的他,在黑暗中吓得发抖。后来,小浩进了幼儿园。爸爸也下海经商了,经常忙得顾不上按时接他回家,小浩便成了令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最后一个孩子”。到小浩上了小学,有时爸爸实在分身无术,只好一连几个小时把他独自锁在家里……

小浩就是在这种动荡不安、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他的内心深处极不安全。可以说,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总是不在身边。高塔上的家、没有大门的电网墙和电子保安系统,是小浩心理恐惧的真实写照;而爸爸望着窗外的姿势及妈妈遥远的距离,都再生动不过地说明了这一家人的关系和孩子心中的渴望。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告诉小浩的奶奶,请他的爸爸快些回来。有趣的是,小浩的爸爸一回来,他所有的毛病都不治而愈,第二天就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以后也没再犯。

孤单无助的小浩并不知道,自己的“怪毛病”正是一种无言的呼告:“爸爸妈妈,我需要你们的关心!”

孩子对父母关爱的需要和父母不能满足孩子需要的状况,就是这个家庭水面下那一部分“冰山”。

她用洗手挽救了父母的婚姻

近年来,有不少父母主动寻找心理医生帮助他们的孩子,可他们不知道,无法管教或有“怪毛病”的孩子,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替罪羊”。孩子的毛病,反映的是整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那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秀气,懂事,在一所重点中学念高一。可她有个毛病,就是总要不断地洗手,一天能洗上百次。爸爸妈妈知道她出了心理问题,要她克制自己。可越克制,她的问题越重,甚至开始出现失眠等症状,学习成绩也不断下滑。忧心如焚的父母,带着她来找我进行心理辅导。

见第二面的时候,我们的谈话渐渐深入下去。我发现,这个女孩的强迫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她父母的婚姻危机几乎同步。这当然不是一种巧合。

女孩上初三的时候,妈妈开始怀疑她的爸爸有外遇,不断地跟踪、盘问丈夫。也许是因为太孤单,太无助,太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了,妈妈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孩说,她爱爸爸,也爱妈妈,非常害怕爸爸妈妈会离婚,整天提心吊胆的。有时爸爸回来晚了,妈妈便会和她唠叨。她一方面替妈妈着急难过,另一方面也对妈妈的唠叨十分反感,她觉得妈妈不该把这些事告诉自己。

水面下的“冰山”还不仅于此。女孩告诉我,她偷看过爷爷的日记,知道爷爷曾有过外遇,奶奶为此半辈子耿耿于怀;而女孩的外公是在“文革”中自杀的,当时妈妈年龄比她还小,或许因为这个心理创伤,妈妈一向非常敏感脆弱。

把女孩的家庭图谱画下来,我就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家庭对女孩的影响。无论是她自己的家,还是上一代家庭,都有很多令她感到不安的地方。她知道太多的家庭秘密。又为父母的婚姻忧心忡忡。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得“病”了。而她的“病”成功地使父母的注意力转移到她身上。爸爸妈妈眼看这个学业优异的女儿一天比一天消沉,把一双手洗得发白了还要不停地洗,不禁忧心如焚。他们暂时忘掉了彼此的怨恨,携起手来帮助女儿。由于有了女儿这个共同的关注对象,他们有了更多的对话,开始交流与沟通。一场婚姻危机,就这样暂时缓解了。

所以,有心理学家说,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其实是最孝顺的,他们怪异的行为,给一家人制造了一个重新调整的机会。

自杀的女儿和隐身的妈妈

但是,当孩子成为整个家庭问题的“替罪羊”时,有时也会付出过于沉重的代价。

有一个24岁的女孩因为失恋企图自杀,所幸只摔断了一条腿。几天以后,她提出想和我谈一谈。奇怪的是,我发现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她的母亲却像个隐身人似的,根本不出面,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忙里忙外。于是,我约这位母亲单独谈一谈。没想到这位端庄的女士一开口就说:“当初我想嫁的根本不是孩子的爸爸。”我吃了一惊,也开始明白女孩的问题不在女孩身上。

原来,这位女士的父亲“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国民党特务”,她也成了“狗崽子”。后来下乡插队时,她爱上一个“老高三”同学,但对方也是“黑五类”出身,其父是个有名的“大右派”。她的父母认定这种“黑”与“黑”的结合,只会使女儿更加不幸。他们用绝食、断绝关系来阻止女儿与她的心上人好下去。最终,父母托人介绍,让她嫁给了这个"根正苗红"的丈夫。婚后,两人性格与情趣的差异很快暴露出来,但因为有了女儿,他们没有离婚。丈夫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女儿身上,她则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她在单位里的位置越升越高,工作越来越忙,她也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然而,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丈夫,却把女儿惯得不像样子。他对女儿的关心简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不仅到了高中还要接送女儿上下学,而且女儿一离开自己,他就担惊受怕,生怕女儿会出什么问题。但女儿毕竟一天天在长大,她开始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需要有自己的社会交往。慢慢地,她和父亲的关系变得难缠了。她既讨厌父亲对自己的束缚限制,又离不开父亲的关爱照顾。这种难解难分的关系,搞得她和父亲都很痛苦。这时,她开始恋爱了。有趣的是,她和男朋友的相处,几乎和父亲与她的关系一模一样:既细心周到,又处处设限防备。刮风了,下雪了,她会一连几次打电话嘱咐男朋友增减衣服。男朋友在司法部门任职,工作很忙,有时顾不上给她打电话,她就心焦得坐立不安,没完没了地打寻呼,问对方在哪里,在做什么。这种毫无个人空间的“恋爱‘终于搞得男朋友不堪忍受,向她提出分手。绝望中的她爬上高楼,想用死来惩罚“抛弃”她的男朋友……

家庭心理治疗家博文认为,二人关系是容易产生压力的。每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之间的情绪冲突。这“第三者”,有时是别的异性,有时是孩子,有时是某种癖好。事实上,我们在这个家庭中就看到,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女儿成了丈夫的“第三者”,工作成了妻子的“第三者”。“三角化”使这个家庭得以稳定地维持下去,但孩子却成为一个人格障碍患者,自己活得痛苦,也难以给他人带来幸福。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家庭也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成员的行为,都受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系统也影响个人的行为。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家庭成员的心理需要而被维持。因此,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入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对象,所以,近年来家庭系统治疗在国外发展得很快。

家庭教育经验相关文章:

1.家庭教育经验方法

2.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3.最新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4.家庭教育经验介绍

5.家庭教育经验文章

6.家庭教育经验材料

7.家庭教育经验总结

8.小学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9.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