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短篇哲理小故事
有很多经典励志的短篇哲理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去阅读品味的,那么经典励志短篇哲理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励志短篇哲理小故事: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哲理启示】: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面对全新变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
经典励志短篇哲理小故事:永远不要打开这把锁
有一个老锁匠,技艺高超,一生开锁无数。他为人正直,凡是找他修过锁、开过锁的人,他都坦荡地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告诉别人。
老锁匠渐渐老了,为了让他后续有人,他有心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将一身技艺传给了两个年轻人。过了一年,两个年轻人有了一身开锁技艺,但只能有一个得到他的真传。老锁匠决定用一次考验来决定。
老锁匠拿来两个保险柜,分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看谁花的时间短。结果大徒弟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小徒弟稍后也完成了任务。众人都觉得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装的是什么?大徒弟顿时两眼放光: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老锁匠转过脸问小徒弟:你那里面装的是什么,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你只让我开锁,我打开了锁就走出屋来,你也没吩咐我看里面有什么。
老锁匠很欣慰,郑重的宣布他的小徒弟为他的真传弟子。
大徒弟不甘心,众人也很纳闷!
老锁匠微微一笑:人行事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开锁这个活计,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是要把徒弟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但他的心中只能有锁而不能有任和的杂念,对钱财视若无睹;否则有一点贪欲,就会杂念丛生,私心膨胀,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简直易如反掌,这对别人不负责任,对自己更不负责,修锁的人,心中要有一把永远不能打开的锁。
【哲理故事启示】
人心是把锁,有时可以打开,有些永远不可以打开,比如私心、情欲、贪欲之心那部分是不能打开的。打开了私心和贪欲,我们的人生在天主内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着。
再有就是情感方面,有些情感是不能随便打开的,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得不着,反而会失去更多的,所以我们更要谨慎。圣保禄宗徒劝勉青年弟茂德说: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祈祷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这里少年的私欲并不是少年人的私欲,从少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有可能出现心里或生理中的欲念,这欲念不单单限制在少年,所以我们要躲避,更不能把私欲的这把锁轻易地打开。
今天我们在天主的面前,?看重的更是我们对?单一纯洁的心,在做事上的忠信。不要以为天主看不见,当我们犯罪的时候,哪怕是最隐秘的罪,?都在旁边看的一清二楚。
就让这把锁永远锁住我们里边那颗贪欲的心吧,永远都不要把它打开。终有一天,每个人都要到?台前去交账的,谁都逃不掉!
经典励志短篇哲理小故事: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有一个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但他说的一段话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在这位智慧的农民悟出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之后很多年,张瑞敏发明了他的“鸵鸟理论”: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鸵鸟的时候,他会说,噢,这只鸡比我大一点!
张瑞敏的鸵鸟理论便是被我验证了的,下面的例子,你也可以用来进行你的验证:如果有两个人下棋,不管象棋围棋,你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旗鼓相当,下了七盘,可能一个人赢了三盘,一个人赢了四盘,用统计学来看他们的水平也确实旗鼓相当。但如果你分头问他们,他们都一定觉得自己比对手水平高,自己如果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自己肯定赢得多!
你去观察你熟悉的两个同事,你确认他们水平差不多,你可以了解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大抵都会认为自己能力更强一些。除非其中一个确实比别人差得很多,他是不会觉得自己差一点的。
环顾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几个人能认为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的多?甚至是认为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当的都没有几个人!社会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为自己的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这个理论和"鸵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有很多的事例验证。
数年来,那位农民的话也一直在时刻地提醒着我,在和人相处时,在评判个人得失时,在个人的天平上的所得端一定要再加上一块砝码,在所失端一定要减去一块砝码。
【人生哲理启示】:这个世上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