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_实践论读后感

2017-06-07

《实践论》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研读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实践论有感,供大家参阅!

读实践论有感篇1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是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的一篇文章。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在《实践论》中,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向来是一体的两面,学了自然要去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这种学习就会更加深入,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运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发挥地作用也就更大。

《实践论》是值得我们每个大学生研读的一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会在我的实践生活中,作为我前进的指导,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与时俱进。首先,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理论知识,同时不能犯教条主义,不能崇拜权威,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推进实践的发展。在学习中要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墨守陈规,在实践中深化自己的认识。而认识要运用于实践中,要走出课本,走进社会,接受时间的考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走向更高的高度。

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成长.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需要提高的认识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想现在的我们,都会找一些兼职做,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知道。要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亲生经历,我们才会更加地了解这个社会的现实,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否则纸上谈兵的悲剧总会上演。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论引导着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是我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还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滋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工作中,我们要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既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理论知识,升华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与社会,为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读实践论有感篇2

初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我看了很久,不是因为难懂,而是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联系到了自己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象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是范围缩小了,复杂程度减小了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我们不访这么认为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高尔基谈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既然学习活动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书自然要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现在大学里很多学长学姐及老师说学习要摆在首要地位,这一说法原来是有依据的。然而进入到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化了。不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有的学生重在校内发展自我,有的相反。在校内校外的发展形式又有很多种。因此,基于发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就 形同于实践论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活动。然而根据我本人的发展情况来看,与以前相比,已经形成了一个和有主见很有勇气很有思想的大学生。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学到的。校内参加过各种面试,干过多个社团活动,校外做各种促销活动和宣传 活动,而且从书上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不仅仅自己,而且发现班上其他许多同学比刚来学校都要强。因此我认为并且更坚定而亲身体验到了,生活活动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并与人生发展类比,使我更有勇气去发展自我,因为这里有哲学的观点做支撑,无论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个经历和体会,善于实践人生。

就拿十二月二十二的国家英语四级说把,当时一口咬定,相信自己会过,而主观认为自己有把握,并且侥幸的认为只要听力越过20分,肯定是百分之百通过。另外我很喜欢那句话,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因此在整个认识的过程中,我偏向了唯心主义。只是片面的主观的认为事态的发展会符合预期的目的,基于思想上,意念上,而忽略了客观实际的认识,进行实践性的运作。在考场上出现紧张,做不完,看不 懂,那是自然的。实践论中指出,第一阶段的认识只看到各个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部关系,这是印象认识,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进行理性认识,使认识的过程发生突变,产生概念。此次考试中,从理论上认识本身的情况,因为从时间上看,准备的不够充分,很少花时间。从动机上来看,我主观上有强烈的动机,但行动上的动机表现的并不强烈,经常思考其他的问题。再说词汇量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只是临时磨枪打仗。基于上面的分析,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实践论里所说的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这一观点,并认识到自己面对事物发展只停于表面。毛泽东在文章里重复了几遍,着重讨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他们的转化。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的东西句成了无猿之水,无木之本,以及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发展到理性阶段。这次四级考试我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这样很容易形成唯物论中的唯心主义。这次失败,我要从理性上充分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机会通过。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把四级考试当作革命,也就是没有考四级的理性认识就没有考四级的成功结果。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甚至作弊的学生都将因为缺少理性认识而没有实在的实践而失败。

最近我终于把自己的人生发展计划好了。经过一年多的苦思冥想,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我认为切实际。但现想起,那计划是否一成不变,是否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看了实践论的基本思想,使我认识到我的人生计划其实会在不远的将来变化不断,一切只有靠自己去协调好,掌握发展趋势。毛泽东认为人的 认识会受到很多限制,就是这些限制才会导致我们的预期的目的没有定论。我们只有随情况的变化而急速变化,时刻做出与事实相符的任务和工作方案,并努力纠正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比如这次考试是我计划中的关键步骤,失败了只有等明年,因此我必须再次调整我的计划,或推迟以后的计划,或在某一时段加大计划量。一句话,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计划。就毛泽东说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要形成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总而言之,人生的发展类似社会的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属性,因而有着类似的发展规律,我们在人生的 发展道路上,坚定辨证唯物论的知形统一观,接受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的发展形式。

读实践论有感篇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团委组织公司团员举办读书活动,推荐《实践论》与《矛盾论》两本书,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认识有重要作用。《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就的,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错误的思想使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为了揭露两种思想的危害性,特别是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重要的《实践论》做出了正确的思想批判,最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国革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部著作《实践论》不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还是在当下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思想指导,都是极其正确和重要的。《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认识的深化运动的深刻理解,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它包括人们通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等)获得一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实践才能对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判断。通过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强调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对待某一问题。

《实践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实践论》的方法,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人们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实践论》,能够深刻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重要关系,而且更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让我们年轻朋友都能学习到《实践论》的精髓,真正的在实践中来完善自己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