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2016-12-27

企业需要新产品上市,就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这样才能对新产品上市带来的影响有一定的预测,从而做出一些对策,减少新产品上市带来的阻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食品市场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进行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通过对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分析了解到,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2016年绿色食品市场分析详细论述如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饮食安全关注程度的增加,我国一些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专家认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速而带来的质量标准水平下降。

绿色食品市场分析: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工业已相当于种植业产值的3-5倍。绿色食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开发潜力都十分巨大,它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殊产业,有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的日益严峻,有利于人们健康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已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发绿色食品已具备了深厚的市场消费基础。绿色食品销售额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人们对常规食品供应的信任度呈下降趋势,而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速度已经比供应增长的速度快。日本有91.6%的消费者对有机蔬菜感兴趣,77%的美国人和40%的欧洲人喜爱绿色食品。

在中国国内市场,绿色食品也受到广泛的欢迎,绿色食品满足了人们对生活转型的需要。有关部门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调查表明,79%-84%的消费者宁肯花高价,也愿意购买绿色食品。据权威机构预测,全国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和利润都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此外,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多种经营等特点,发达国家绿色食品的生产受到一定限制,有些国家在总量上已经出现严重短缺问题,目前德国、英国绿色食品大量依靠进口,进口量已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98%和80%。

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殷切需求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多2016年绿色食品市场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网站发布的《2016-2021年绿色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生态威胁

虽然我国有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使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直接威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近年,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农副产品污染相当严重,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大量向河流、湖泊排放。其中一部分携带汞、铅、砷、铬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通过灌溉水进入农田,加之不合理使用化肥(主要是超量使用氮肥)、农药及人畜粪便流失等,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我国湖泊中有一半以上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长江等河流中的含氮量也呈增高趋势,并成为近海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部原副部长相重杨认为,要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快制定国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关标准,定期监测和报告农副产品及其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以确保农副产品不对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积极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进有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各方必须在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建立绿色食品基地,有利于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有利于真正使绿色食品走出一条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我国普通有机肥的生产方法还停留在原始状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满足不了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

加速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绿色食品要形成大市场的格局,关键要有主导产品和规模生产作保证。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的绿色食品基地,但大都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很难形成规模优势。不少地方,虽已相继开发出了一些绿色食品,但却迟迟形不成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种结构单一,生产经营分散,规模效益差,产供销衔接不畅。大多数还没有形成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因此,要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要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推进,采取兼并、横联、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以真正起到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生产推动、市场流通拉动的效果,以不断增强我国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绿色食品基地的创立、建设、发展与壮大,必须以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积极培育高科技、大规模、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贸工农一体化绿色食品发展联合体,实现优势农业的产业化。使我国成为世界绿色食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在国内要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在国外要通过开辟运输航线,设立境外办事机构,开办直销窗口等途径,增强绿色食品的市场辐射力。在此基础上,要采取推荐、培训、选聘等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和壮大经纪人队伍,建立一支能够驰骋国内外市场的“流通大军”,使之成为绿色食品远销海内外的生力军。

绿色食品市场分析:富锦市“互联网+”电商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日前,富锦市37个产业项目在黑龙江(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集中开工。投资20亿元的象屿金谷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投资8亿元的金玛农业安全食品园项目及澳德啤酒、裕泰中俄合资食品加工等一批粮食深加工项目将伴随着富锦正在实施的龙头牵动战略,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新样板,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曾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富锦市,农业资源优势毋庸置疑,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亮点却乏善可陈。多年来“有产量没质量、有产品没品牌、有资源没财源”的问题既是发展的痛点,也是改革的着力点。

“对富锦而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突破口就在于通过招引一批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项目,建立一个产业融合的通道,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富锦市委书记王兴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4年,富锦引进国内粮食仓储和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厦门象屿集团。由象屿集团和黑龙江金谷粮食集团合资组建的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成立后,迅速搭建起粮食仓储、粮食加工转化、现代农业服务、区域物流四大平台。业务涵盖了种植、种业、肥业和合作社;粮食收购与仓储、物流服务;粮食深加工及贸易等八个板块的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砖混平房仓、钢结构库和露天简易千吨囤千余个,仓储能力达到345万吨,占区域产能的64%。在去年粮食收购旺季,日收粮高达5万吨。将于今年9月竣工投产的年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不仅使玉米就地转化成食用淀粉、结晶糖、玉米油、玉米高蛋白等食品,实现年产值38亿元,安置就业1400人,还可促进富锦市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引入“象屿”的成功实践,使富锦增强了大力实施龙头牵动战略的信心。他们依托黑龙江(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大龙头辐射效应。锦稻60万吨水稻精深加工项目、金玛农业、绿谷酒业等一批产业拉动力强、发展潜力大、财税贡献率高、经济辐射力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

“发展绿色农业产业,一产是基础,二产是龙头,三产是市场。”富锦市市长李源波向记者阐述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观和做法。

一产是产业化的“根”,根基稳,绿色食品产业化才能顶天立地。富锦以科技为支撑,以绿色无公害种植为质量标准,建立了近30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万亩现代化大农业绿色科技示范园区。同时,这个市还加快绿色种植养殖以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和规模化种植水平提高,到目前已发展各类合作社1198家。这些举措为富锦570万亩耕地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栽培种植筑起了一道道监控保障网,又为入驻富锦绿色食品园区的企业生产加工绿色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夯实了先天基础。

二产是产业化的“魂”,是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的关键。为此,这个市围绕资源优势,将绿色食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定位在水稻、大豆、玉米、甜菜、南瓜、马铃薯、果蔬、乳品、肉类、酒类加工及高精食品加工十一大产业。截至目前,产业园内已入驻企业23户,其中,建成投产12户,年产值达37亿元。

三产是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强一产、壮二产的基础上,融合一二三产全产业链的各种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万达物流园、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建设项目为绿色食品的外运提供了新途径。与此同时,“互联网+”电商农业唱起主角,积极打造三江地区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从“一粮独大”到“三产融合”,富锦找到了绿色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

围绕大农业、大湿地、大平原、大粮仓、大生态,富锦正在构建多条优势产业链。整合103万亩原始湿地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A级国家湿地公园及生态农业大地块等资源,整合宾馆、餐饮、购物、娱乐等经营主体力量,全力推进湿地生态游、农业体验游、城市风光游、乡村民俗游等精品线路建设,将富锦融入到全省及东北亚旅游圈中。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富锦市谋划的一大批产业项目,正在集束发力。打造三江平原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的梦想正在富锦变成现实。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