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17-03-18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全文如下:

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与背景

1879年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1897年至二战结束前,心理学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并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二战结束后,为了修复战争为世界人民带来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巨大创伤,人们开始利用心理学治疗并缓解心理创伤。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心理学开始以各种心理问题为研究核心,以探究或寻找治疗各种心理问题的办法为主要任务,以理解和解释人的消极情绪为己任。同时,心理专家开始从医生治疗病人的角度处理心理问题,这便是现在所说的传统主义心理学,也可以称为病理心理学或者消极心理学[1]。

心理学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三大使命:第一,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第二,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充实并有意义;第三,鉴别并培养出有天赋的人。随着消极心理学在战后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大使命中的第一大使命得到空前关注,然而另外两个使命则被忽略,甚至停滞不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对占据心理学主流地位的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认为心理学过于关注消极的心理品质,过少涉及健康、幸福、勇气和爱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倡导心理学应该研究人性的善或积极的方面,应注重研究人的主观体验和人存在的价值,着力探讨幸福生活的含义,至此“积极心理学”开始萌芽。199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在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正式倡议并定位“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2000年,Seligman和Csikszentnilnalyi在《美国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2]。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要着力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更要着重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缺一不可。

2.积极心理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上较新的一个分支,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客观上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其影响已经在社会各领域中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不少弱点和不足,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主张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提高高职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是高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能够为高职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变革,使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喜爱并能从中受益的课程,并且够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2.1以学生需求为本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积极的方面,致力于对人的幸福感、心理弹性、乐观及自我决定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其本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从而使得学生真心喜爱此门课程,并且从中受益。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基础,并且现如今“90后”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离不开计算机,对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已经比较熟悉,这就要求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依赖多媒体、机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但出现另一种倾向:一些教师比较重视教学形式、技术的运用,从而忽视学生的反应和提问,缺乏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以学生为本,首先就是把学生的实际作为教学的真正切入点。

2.2以积极情感面对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良好个人素质与人格魅力,是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3]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属于各专业都要学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任教教师几乎每学期都要重复讲授,这对于教师来说相对较枯燥简单,因此教师容易出现情绪倦怠、成就感降低等职业倦怠现象。这种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自身的认识中,关注自己的积极面,挖掘出自身的优势与美德,增强自我效能感,并用心体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事业快乐感,拥有自尊、自信、乐观和求知激情及创造力,从而积极工作,用自身积极的情绪与人格魅力影响和熏陶学生。

2.3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积极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热爱学习、享受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实验实训操作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这样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要规范实训教学,加强实训指导。在实验实训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大量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练习和实训课题,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对于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实训练习的学生给予及时适当赞扬,并且让其作为小老师帮助不能顺利完成实验实训练习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方法,把“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3.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目标,为信息社会提供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质为宗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从而在积极层面指导教学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能力的需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