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创业致富经历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看看那些90后创业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创业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90后青年创业致富经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90后青年创业致富经历一
范锦伟:“超龄”大学生开家教公司的创业路
范锦伟1986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一个农村家庭。他自称从小就在数学方面有天赋,能清楚地说话时,就会从一数到一万。“父母都是农民,没多大文化,也教不了什么优雅的诗歌,就天天教我数数。”范锦伟说,三岁时,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准确的数一遍,错了的话就重新开始。
父母无意之中的培养,让范锦伟对数字特别敏感,对数学也有异常的兴趣。上小学二年级时,他已经看完了六年级的数学书。小升初,范锦伟顺利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到了县里最好的初中;中考,他又以全市第七的成绩考入了黄冈重点高中。
当所有人包括范锦伟自己都认为高中三年后,他将会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名校,拥有顺利的人生时,不料2005年高三那年,父亲身染尿毒症去世让一切发生了改变。“父亲的重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同时,受不了父亲去世的打击,母亲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异常糟糕,家里还有个刚上初一的妹妹。”他说,当时的家庭状况不允许他自私的去上大学,“那年高考也参加了,考上了一所普通一本类大学。”
虽有万般不舍,范锦伟依然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去温州打工。“刚开始在建筑工地拉砖当小工,由于白天最高温度达39度,我好几次都晕倒在工地上。到了晚上,我们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经常热得睡不着觉。”范锦伟说,第一个月发了1500元工资,他把1000元都寄回家里,为的是不让妈妈和妹妹生活得太苦。
范锦伟在温州一熬就是6年,其间做过销售、当过餐厅服务员,只要是能够补贴家用的工作,他几乎全都尝试了一遍。随着对当地环境熟悉,最后找到了一份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业务员的工作。
进入公司后,范锦伟埋头苦干,不到一个月就对公司的业务轻车熟路,销售业绩在所有的业务员里数一数二。一年后,他被提拔为销售部主管。同时,为了能尽早还清家里的债务,他还利用下班时间做兼职。
范锦伟说,这6年很辛苦,但他收获了很多,至今仍受益无穷。比如做事执著不怕吃苦、有责任心有担当以及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胆识等。“但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我的青春年华,现在都29岁了,本科都还没有毕业。”他笑着说。
四个半月考上大学师大出了个“励志哥”
范锦伟拼命地工作,逐渐还清了家里的债务;母亲身体好转也卸下了他心中包袱。2010年,妹妹考入了四川幼儿师范学校,这让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他再次萌生了走入大学校门的念头。
“其实,我想上大学的梦想自始至终都没放弃,只不过现在可以变为现实了。”范锦伟说,6年没摸过书本,辞职参加高考时,距离考试时间只有4个半月。“好在学的理科,以前学的也扎实,可以短时间内把知识点捡起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几个月里,我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
2011年,范锦伟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这一天,比同龄人整整晚了5年!
刚进校园,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很多。“年龄问题是一方面。我当时25岁,比班里的同学大不少。虽然以前就知道有这个差距,但遭遇现实时,心理上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甚至产生过退学的念头。”他说,在老师的帮助下,他重新找回了以前的自信。
“最主要的还是经济上的问题。打工赚的钱大部分都还了债,还有一部分留给了母亲和妹妹。学费申请了助学贷款,我报到时只带了300多元,本想来校后立即找份兼职工作,但没找到。”他说,“那时我每天的生活费不到5元钱,经常是一顿三餐吃馒头,还吃过食堂剩饭剩菜,生活非常艰难。”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范锦伟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
勤工俭学努力养家,面对磨难,他依然乐观。范锦伟的坚强故事打动了学院的师生,继而轰动了整个校园,被学生们称为“励志哥”。2012年,范锦伟被评为校园“自强之星”;紧接着,他的故事见诸报端,并入选“感动天津·温暖2012”网络人物候选人。
“如果不上大学,我会觉得自己生命中少了些东西,我一生都会有遗憾。但每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只要坚定信念,梦想终会实现。”范锦伟坦言,“励志哥”这个称呼,在他看来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坚强。
为开公司备战一年创业路上很幸福
圆了大学梦的范锦伟没有停下脚步,他的下一个梦想是帮助更多的人圆梦。“当时教的是一个高二学生,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和其自身实际情况,给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提分计划。短短两个月,他的成绩由原来班里的三十多名提升到了第五名。”范锦伟说,也因为此次家教,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验很适合当老师,进而决定要一直做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我才可以凭着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独特心得和方法,服务于更多准备中考或高考的学子们。”
选定了自己的事业方向,范锦伟拿着简历去教育机构面试,但几乎没人愿意把高三的孩子交到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手里。经历了一次次面试失败后,范锦伟在河北区的一家教育机构找到了机会。“我给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然后监督他们完成、落实。在那家机构上他数学课的学生,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由于家长们口口相传,范锦伟名声越来越大,找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他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大二时,范锦伟的家教收入平均每月超过万元。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范锦伟辞职后走上了创业路,自己办起了辅导班。“主要是一对一辅导,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师大,我就在师大教室内给每一个学生讲题辅导。”
当时只是为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没想到最终却喜欢上了这个职业。范锦伟称,他大二下学期本想成立公司,但由于顾虑太多,延迟了一年。“这一年主要办了两件事,准备好了师资和做出了教案,这为公司的成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说,“师资方面,我接触了各种老师、名师,并进行挑选,甚至从老家黄冈请来了有多年带毕业班经验的老师,为公司建立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储备库。同时,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高中学校的教学方法,制定了一份更加细致、具体的教案,这也是公司的特色。”
公司成立后,范锦伟把自己这几年做兼职赚的钱都投了进去,租办公场地、进行特色化装修及“招兵买马”,他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要干就干好,不能耽误了一直跟着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计划都是我制定的,走这条路责任心必须得强。”
谈到公司的发展,范锦伟说,眼下要做的事是进一步扩大招生和增强师资力量,但他梦想是用自身的经历去激励、感染更多的青少年,给他们正能量。
当下,大学生步入求职季,许多同学去考公务员,争抢“铁饭碗”,作为毕业生中一员的范锦伟坚定地说,创业路上很幸福,他从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教育培训事业,“我要一直做下去。”
帮助更多学生逐梦,是他创业最大的成就
在做家教的过程中,范锦伟看到了“学习”带来的财路。范锦伟对记者说:“关于学习的事情是我们学生最熟悉,从这里开始事业最得心应手。”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服务意识,随着所教学生成绩的显著提升,小范在“家教界”赢得了认可,许多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
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户,范锦伟开始在市区租房授课。学生越来越多,教不过来。大学四年级,范锦伟萌生了创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很快完成了公司起照选址到招聘教师,“师中师教育”由此诞生。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一步步走入正轨,公司的专、兼职教师现已超过百人。为了提升教学品质,他还拉来了母校——著名的黄冈中学的老师前来授课。
如今,范锦伟已经毕业半年,公司逐渐走入正轨,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去年一年,范锦伟纯收入超过60万元。凭借良好的口碑,“师中师教育”在天津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
范锦伟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形成标准化的教学产品,进一步推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当看到我们辅导的学生从各方面有进步,能够奋起逐梦,这是我创业最大的成就。”范锦伟说。
90后青年创业致富经历二
4个大学生,5年创业3轮融资,看他们如何从0到1一次校园比赛引发的创业
2010年底,爱立信手机社团俱乐部举办一个设计比赛(智能手机APP设计)。此时读研究生的尹和陈找了几个伙伴参加比赛。
当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社交服务网站Foursquare已经在美国上线,短时间内Foursquare注册用户规模便超过100万,并掀起了一股Foursquare模式的模仿热潮。当尹因为专业主攻3G通信行业的理论研究所以对国内外通信技术趋势非常了解,国内运营商也已经有些尝试,尹就想到基于LBS(位置服务)做一个软件itells。人人网当时在学校非常火热,他们就考虑接入人人网接口。很快,他们提交了商业计划书(预算、商业模式),还拍了个产品使用场景的视频,拿了全球第四名。“当时没有实现的技术能力。投资人看到视频,以为已经做出来,来找我们。当时人人网看到分享的流量很多来自这个软件,也来找好几次,想把我们收编。当时人人刚上市。我们还在上学,就没考虑。”陈跃说。第二学期,他们开始想把这个产品实现下来。拿着编程书本现学,尹兴良做前端,陈跃做后端,李扬做UI。
2011年5月30日,在做了近1个月后,尹兴良在北邮人论坛发布安卓第一版。
“尹兴良与李扬当时在外边租房子,接视频拍广告挣钱,没钱买服务器,就把家里电脑当做服务器。当天我们的帖子上了十大热门帖子。下载量有一百多。”陈跃说。当时微信、米聊都还没有“查找附件的人”功能,陌陌还没上线。“随后,投资人陆续见了一些,还有红杉的VP。现在想想,看到陌陌出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可以的。但当时只是有投资人跟我们聊,真正投资我们学生可能并不现实。”尹兴良说。2个月后,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到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5000万。
8月4日,陌陌iOS版正式上线。
“所以后来就放弃了。当时还去了中关村的开放日,上边有人路演。在车库咖啡,我们在下边给人看。那个时候才知道了解投资、创业这些事情,但当时时机已经过去了,加上产品有很多BUG,晚上写代码,上课偷着写。”陈跃不无感慨。
2次创业
2011年12月的一天晚上,尹兴良、陈跃在北师大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想起前半年每天晚上忙到凌晨2、3点,白天照样去实验室工作,这种合作默契让两人怀念。他们觉得这种团队的合作能成事,想着做点别的事情。当时,尹兴良和李扬在拍广告片,发现演员很难找。当时他们经常看国外的视频网站,youtube、vimeo等。因为国内无法看到这些网站,所以他们想着能不能把这些好的视频翻译到国内给大家看。说干就干,几天后陈跃70块钱买了个域名做出来一个网站,取名“V电影”,版块也是借鉴vimeo。两人开始翻译国外文章、视频。很快,周迪、李扬加入进来。李扬有本电影技术教材,大家就手工往网上搬文章教材。
“当时主要在微博、人人网上发。很快就做到微博5万粉丝。春节就做思乡、亲情、回家主题的这些短视频,流量涨了不少。”陈跃说。
2012年3月,过年回来后。四个人商量着参考创业路演的模式,做影视圈的开放日。在传媒大学附近找了一个LAKES酒吧,花了2000场地费,微博上邀请来了50多个导演。这次开放日活动后,圈内影响力迅速传播出来。当时,陈开始去百度实习,在LBS部门做安卓开发。7月份,同学刘成城介绍投资人王啸来看他们的项目。当时网站每天UV 1万左右,网站方向是对接企业与制片公司。王啸回去研究了vimeo这个网站,发现流量很大(vimeo商业模式是卖高清视频空间)。认为V电影参考这个网站有机会成功,决定投资几百万天使资金。8月初的一天晚上,在北师大的LAKES酒吧。大家开始商量投资进来后,股份划分、职位分工等问题。最后商量结果尹兴良做LEADER、负责全局,陈跃负责技术,周迪负责市场,李扬负责运营。“当时也考虑如果创业失败的情况,很多未知的顾虑,也建立退出机制。”陈跃说。
入驻学校免费为学生创业提供的办公场地,四人开始通过同学招人。投资人先投了一半资金,定的目标是年底实现10万uv,再投入后续资金。周迪负责网站推广。他总结跟人打交道,主要是掌握对方的心理需求。2012年的时候应用商店也是刚起来,导航网站的视频版块还没有太多好的网站。周迪正是看到应用商店、导航网站对好网站的需求这一点。加上经常约对方吃饭。很快,第一家跟豌豆荚谈下来免费收录,其他应用商店也因为竞争,把V电影收录进视频版块。另一方面,陈跃在探索上做SEO优化,李扬做线下活动。这样,网站流量会增长就很快。
12月底,如期完成流量目标,后续资金到账后,四人在办公室欢呼雀跃。
周迪很清楚,如何让流量沉淀下来很重要,这些流量是别的平台导入的,不具备持续性。接着重点在自己网站、线下活动推官网微博、微信,以此来沉淀用户。
2014年5月A轮,阿里千万领投,布局影视新媒体
公司账上这么多钱如何花却成了问题。一个月内,四人经常通宵开会讨论。“这些业务与开始想的对接企业与制作方的目标并不吻合。那个时候特别绝望。”陈跃说。当时有V电影、新片场网站(影视制作人交流平台),APP电影超人火了一阵,月活一度达到几百万。由于没好的盈利模式,最后停止更新。”上线新片场网站,是想做成影视类的淘宝。而这个市场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不足以撑起公司的业务主体。淘宝是TO C业务,流量很大;而新片场是TO B业务,流量不大。做这个制作人的交流平台意义是什么?当时没有想清楚。后来他们借鉴了游戏公司触控科技的模式:先为游戏开发者做发行平台,后来做开发平台,这样好的游戏就被他们第一时间发现。后来就不纠结了,边走边看,他们逐渐认识到这个制作人平台在行业布局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4年底,公司进行了一次员工大换血,公司人员换了一大半。
“当时特别痛苦。现在看来,这个换血特别及时。刚开始公司什么人都招,后来就发现随着公司发展,同事学习力跟不上来。本来APP版本改进一星期可以出来,结果花费了两个星期。当时看到一篇文章说,拿到A轮公司首先要招一个HR,当时我们公司还没HR,引进人才就是个问题,那时才认识到好的人才对公司发展有关键作用。”
随着“微电影”概念在国内火起来,V电影的slogan从“最大的微电影平台”变为“国内最大的短片分享平台”。把业务放到更大的市场。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90后青年创业致富经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