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范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多么奇丽的景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欢迎大家参阅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新词。
3、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走进德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字词。
2、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3、指导生字书写。“姹紫嫣红”
4、听写生字。
二、了解作者,解读背景。
1、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季羡林?
2、教师简介作者及作品特点(教师可播放季羡林获得2006年读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录像。)
3、导入短文《留德十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讲讲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收集描写鲜花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讲一讲自己积累的描写花的四字词语。(将学生讲到的四字词语板书在黑板左侧)
[课前请学生讲讲自己积累的描写花的四字词语,用意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舒缓紧张的气氛,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一、回顾上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完成填空。
季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是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华,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抒发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课文最后讲述了季先生再次来到德国,对德国人民(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风俗习惯的赞美。
[此环节的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课文概括能力。]
2、板书课题。
二、品读句段,感情朗读。
1、在2、3自然段中找出课文中与课题有关的句段,用横线画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感情朗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边读边做批注。]
2、检查汇报,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家家户户……正是这样!”
(2)“走过任何……耐人寻味的。”
重点品味第三自然段:
A、展开想象,说说会有些什么花,开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用上课前提到的四字词语]
B、指导读出感情。
C、师生合作读文。
[回归整体,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三、研读末段,品味梦境。
1、小结过渡:35年前的美丽情景让季先生把德国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他多想回去再看看美丽的哥廷根啊!1980年,他率领中国学术代表团再次来到了德国哥廷根,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配乐范读末段,学生谈感受。
3、出示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要求:结合课文,选择其中一个开头,续写一两句话。
[充分体现课堂上的读写结合,提醒学生在写话的时候用上课前的积累。]
4、再次师生合作朗读该段。
四、徜徉花海,总结全文。
1、徜徉花海。[带领学生观看灯片,再次感受文中提到的奇丽景色。]
2、总结全文: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美丽了别人的风景,美丽了自己的心灵,愿我们和作者一样拥有一个如花的美梦!
叙事:
这篇教学设计是准备参加2008年5月举行的肇庆市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挑选这篇课文是因为课文新,之前用它上公开课的比较少,可参照对比的对象较少。此教案是最初的设计。由于事前没有跟学生的接触,所以备课是直接从文本出发,抓住课文体现中心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导学生通过对文中两处与课题有关的语段进行朗读、感悟、想象练说,试图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和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色:1、让课堂充满语文味:说说积累的好词,在想象练说和写话的过程中运用上这些积累。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在教学中体现从部分回归整体的过程。
光是从教学设计本身来看,以上的3个特点都得以充分的体现,自己也觉得照这份教案上的课,应该比较成熟,比较有语文味。殊不知在真正试教的时候,却发现有些环节过于理想化,学生接受不来,比如“浏览课文,完成填空”的环节,由于第一课时并非由自己亲自教,所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在这个环节起了关键作用。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熟悉不够,所以将近2/3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已经完成的1/3学生,全对的也很少。看着学生坐在那里抓耳挠腮,我不禁问自己:这个环节对学生合适吗?又比如,学生在想象练说的过程中,对花的品种、颜色、香味等进行了叙说,但自己总觉得学生说的内容好像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扯不上关系课堂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再比如课前谈话的环节,原本是用它来活跃气氛,但实际上用起来效果也不明显。
通过这次试教,我和备课小组的老师都觉得这节课上得不怎么样,关键是教学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比赛地点设在怀集,上课学生来自县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运用等都将与城区学生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决定修改教案,于是便有了第二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