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相关话题
试卷分析工作是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
本周四、五我校举行期中考试,今天下午5点结束。语文学科是昨天上午第一场考试,本次初一年的语文试卷是我负责命卷的。我命题坚持以下几个的原则:紧扣文本,立足基础,难度适宜,预测及格率80%以上,优秀率20%以上,有一定的综合性,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侧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能力。今天下午评卷结束,学生成绩与我预测相差不大,年段8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为83.7%,优秀率25.6%。 我所任教的101班参考人数为29人,及格人数为25人,及格率为86.2%,优秀人数为7人,优秀率为24.1%。属于正常情况,有点遗憾的是有4人不及格,其中有3有在70分以下,据本班学生反映,这三位同学,在小学从来没有及格的记录。教学二个多月来,我发现这几个同学记忆力真的有点问题,但也并不是智商特差的那种,主要是小学基础不好,加上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没有自觉学习,怕苦怕累,家长在家也监管不力。我找他们谈话至少6次以上,其中1位同学已有10次谈话记录了。要想转化这些后进生,在今后的考试中达到及格标准,是难于上青天。我只能尽力而为,争取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细看学生答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1)学生对多音字、形似字掌握不是很好,如“辍”、“咽”等字
(2)诗文默写错别字较多,如“砺”、“销”、“ 罔”等字错误率相当高。
(3)在文言阅读中,学生对字词“泯”、“或”解释丢分人数较多,对“邑人”一词的理解不准确。对文言虚词“之” 做助词“的”的用法掌握较差。
(4)作家作品生活朝代掌握较差,如把“吴承恩”生活的朝代写成“元末明初”,把“王安石”生活的朝代写成“唐代”的,有的同学把《伤仲永》的作者与《世说新语》的作者混淆不清。
(5)知识点混淆现象严重:如学生把人物描写方法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知识混在一起.
2、看题不仔细:
要求用原文回答的,学生另起炉灶;有字数要求的,学生长篇大论;只要求写一句的,他们写很多句;要求至少要有一种修辞手法的,学生不用;还有漏做题目的现象,班上有位成绩好的同学有5分的题漏做。
3、名著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本次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的掌握程度,出的题目很浅显,从作者、基本内容、精彩情节,给人启迪等方面命题,但学生对情节内容掌握不是很好,学生真正读原著的很少。
4、作文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较严重:
(1)题材老调(2)套作文的现象(3)假、大、空作文大有存在(4)语言表达存在病句、罗嗦、平淡的情况(5)写作思路混乱,东拉西扯(6)卷面马虎。
今后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扎实语文基础。字的音、形、义的辨析,语法、修辞的了解、掌握,文体、文学知识、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中最基本的、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需的,应认真教,强调学生认真学,把它落到实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预习、课堂做笔记、课外做摘抄、写周记、按时复习、书写工整、广泛阅读、多背诵积累等习惯的培养。
3、重视名著的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把六本书分解到各个学期、各个时段,力求读原著,全面了解名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及其相关情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经典情节深入人心。
4、切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能力的有效保证。
5、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浏览、跳读、精读"及"写读书笔记、做批注、谈感受"。
6、加强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指导学生“写什么”作为作文教学重点。强调说真话,抒真情。以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写出真正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基本情况分析
1、 参加考试学生基本情况简述
七年级人数:45人
参加考试人数45人
期中考试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观念淡薄,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语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课外名著阅读不细等;二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时读死书,举一反三能力极差,所以对一些阅读分析中的变形题做的不好,比较阅读的能力差,.因此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的不快.虽然有如此诸多漏洞,但是:学生学习也有其另人欣慰的一面,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提高幅度也较大.而且出现了若干同学跨入优秀行列的现象.可见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还是高的,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2.、抽样样本考试学生成绩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试卷分析共抽取样本20份。
题号 人数
(样本 平均分 得分率 满分 及格 0分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一 50 22.8 77.1 2 4 43 86 0 0
二 50 26.2 65.4 0 0 32 64 0 0
三 50 24.1 80.3 0 0 48 96 0 0
二、逐题分析
(1) 基础知识部分
本题共6道小题,共3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音形的正确书写及正确理解运用,对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的理解默写。
(2) 阅读
本题11道大题,其中包含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及一篇课外议论文的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理解、重点句翻译、对选文大意的概括及对作者描写思想情感的分析。.
2、课外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回忆性叙事散文的学习理解.考查分以下几方面:指出文中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在语段中的作用.,原句与改句的比较等。
3、习作部分
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给作文提示,从提示中受到启发,《有一份陶醉在心头》作文,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能写一篇任意文体的文章。
三、成绩统计表(抽取样本20份)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成绩:
本次检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取得的成绩,阅读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古诗词的背诵准确率比较高。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来抒写真情实感,而且所写赠言和文章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文学常识及文言诗文的默写也有一定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别字辨析能力差。
2、名著阅读失分大
3、对课内阅读平时听课情况不好,识记不准确。
4、个别学生习作不认真,对作文提示理解不透彻。
5、对课外阅读理解不透彻,对议论文的回答不准确。
6、对课外的知识涉猎太少,知识面窄。
7、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好。
五、综合分析
(1)取得成绩的原因:
本次检测学生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方面及写作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本学期在教学中大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作文课除了利用每周一节课进行习作外,每周都要布置一篇大作文,而且作文讲评时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对自己所批作文中所欣赏的作文进行删改并重新完成一篇仿文。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在平时能注重对学生文言诗文的诵读,默写。故检测时学生基础知识成绩还可以
(2)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分析本次检测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平时教学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力度不够,还应再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广泛地去涉猎,文学作品及优秀作文,课外资料,知识多积累,扩大其视野。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浓,这是导致总体总体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4也有一不分学生重理轻文思想严重,认为语文无需下功夫也能学会。
(3)教学工作的思考及改进教学的措施与教议。
通过以上分析,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应着力转变教学的理念,彻底转变角色,教学中竭力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注重文本对话,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加强各种语文能力训练,设计多角度多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六、试卷评价
本次试卷覆盖面较广,难易度适中,能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今后语文教学及中考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试题基础知识覆盖面不十分全面,缺少词义的理解应用,名言警句的积累。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三
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对试卷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很有必要,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以后的教学工作 得到更大的进步。现将试卷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353人参加考试,总分30075分,均分85.2分,及格人数307人,及格率86.97%,优秀人数61人,优秀率17.28%。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次考试试题在形式上和以往完全相同,采取的是中考试卷的三大块:积累、阅读、写作。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从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习作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联系实际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知识积累
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三、 试卷分析:
下面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 积累与运用
本次分值25分,,学生第1----5题完成的比较好,失分比较多的是第六题和第七题的第九小题。第六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学生在仿写时思维放不开,导致失分很大。
二、 阅读
阅读部分由文言文阅读、课内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和记叙文阅读构成,题量较大,难度不太高,灵活性题型较多,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1、 文言文阅读
本次考试文言文考查的是《论语》十则,共12分,主要有重点字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十则分类和成语等。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本题大部分学生能够得满分,只有个别学生在10、11题失分。
2、 散文阅读
本题考查的是名篇朱自清《春》中的写春花的一段,学生主要在第十三题失分比较多,尤其是成语春华秋实学生很少答上,反映了学生平时的积累比较少。
3、诗歌阅读
本题是对课外名著的考查,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本题的16题和18题理解有难度,失分比较多。
4记叙文阅读
本题阅读段内容简单,很适合七年级学生,学生完成比较好,只在24题失分比较多。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外积累比较少。如第6小题的仿写和第13小题的成语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2、学生的阅读理解还有待提高,在记叙文阅读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是理解能力差,好多同学题意理解不了。
3、对诗歌的赏析学生还需要加强。
五、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我们身处改革的时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课程改革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广泛吸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摒弃陈旧的思想,反思习惯性教学行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2、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提高能力,特别是驾驭综合题和开放题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真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夯实基础。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字词的积累”、“语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3、关注思维,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语文的阅读、作文所要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各项评价中,在学习中畅通无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4、注重综合,确立大语文观
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需通过长期的训练与严格地要求才能达到,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带来质的提高。要通过开展一些读书实践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不是教出来的,我要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多采用一些阅读感悟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品读与理解,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地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让学生多读至诵,尤其是“成语、俗语谚语、格言名言、歇后语、惯用语、古诗”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 努力方向
(1) 平时强化基础教学,狠抓字词的积累。
(2) 注意名著的引导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路。
(3) 文言文阅读注意句子的朗读及课文的分析训练。
(4) 注意现代文阅读的指导训练,把操作性强的答题技巧使学生掌握。
(5) 注意强调书写,使学生意识到卷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