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利贷的传奇故事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高利贷的传奇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高利贷的传奇故事
身为江西南昌资深高利贷放款人的杜总(化名)一边试着一辆刚到的新款宾利轿车,一边露出他经典的微笑,“裸车400多万,刚到的,上个月公司总共做了67单,这是其中比较好的一单纯利润,算是给自己一个奖励吧!”“这个钱太好赚了,就是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
不过谈及未来,杜总却露出了些许惆怅,“哪有实业能支撑起高利贷这样的融资成本?过去的三年是这个行业的历史最好机遇。”
旺需下的利益链
杜总是浙江人,早年做实业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后来在不同的领域积累了第一桶金,三年前带着资金来到江西进入了高利贷这个行业,并恰逢其时地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他人生迄今为止最大的辉煌,短短的三年间,不仅让自己的财富规模翻了好几番,而且编制了一张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和借贷者的大网,而这张大网就像“银子银行”,环环相扣完成民间高利贷的整个产业链,如今,杜总旗下有一个担保公司、控股一个小额贷款公司,100多号员工,刚买下一座装修豪华的新写字楼,最为关键的是其系统内可调动资金接近10个亿。
区域性高利贷机构的赢利模式,多数与银行并无二致:低息揽储、高息放贷,在充分挖掘国家金融政策的边缘机会,保障资金和获利的安全下,金融办、银行、担保公司、专业的金融经理各司其职,分食着丰厚的利润。
而在融资方面,在高利贷业界有句行话说:做这行的,用自有资金是人才,低息拆借的是鬼才,能获取银行低息贷款的是天才。杜总利用小贷公司获取国家金融政策低息补贴就是其获得银行低息资金的一个被外人称羡的途径。
按照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此类公司可以以国家基准利率获得相当于注册资金一半数量的低息贷款。利用此政策,一个注册资金为2亿的小额贷款公司可轻松以国家基准利率在银行获得1亿元的扶持贷款,而原先用于注册的2亿元则通过一系列运作,通过贷款给其实由股东控制的多家看似不相关的小公司,成功实现资金回笼。
如果再成功控制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则又轻松获得1亿元的低息贷款,以同样的手法以此类推,则可在别人青黄不接的时候获得额外的低息贷款,恰恰是这样一笔,一笔的贷款在高利贷市场上以日息2分,月息2角的高利润为控制着小贷公司的股东源源不断地带来巨额的利润。而在小贷公司名额紧缺的情况下,高利贷机构大肆寻租政策资源,省里没有名额就找市里,市里没有就找县里,谁能获得金融办的支持,能批准注册成立小贷公司就是获得了摇钱树,这就是业界所谓天才们的游戏。
获得资金后的关键是让资金高效地滚动起来,开源的任务就落在银行了。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的规范和紧缩,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关闭了对地产商的贷款通道,貌似不缺钱的地产商此时却是高利贷最忠实的客户。许多与地产商有密切利益关联的中小商业银行的行长此时就肩负起金融掮客的角色。
业内人士透露,一个银行行长勾结上有一定实力的高利贷机构,不仅可以完成自身银行揽储的任务,同时能为还贷客户获得重新贷款下来之前中间所需过桥资金的来源,还能为高利贷机构介绍最优质的客户资源,成功对接后谁也不会少了这位行长的好处。对于高利贷机构而言,最喜欢的就是银行介绍的客户,因为后续贷款已然确定,中间基本风险很小。据知情人透露:做得好的高利贷机构大多数优质的客户信息都是来自于银行,多方获利让银行和高利贷机构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风险如何规避
在高利贷这个行业有句行话:最怕租房租成了房东,放贷放成了股东。
据业内人士介绍,高利贷的主要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收款风险,一个是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的规避主要是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央行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上限必须控制在国家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之内,超过这条红线的即被认定为高利贷,不仅不受相关法律保护,同时是监管单位重点打击的对象,对于所有拿到执照的小额贷款来说,罚款倒是小事,害怕被取消资格所以这条红线谁也不会去触及。
不过,这并不表示没有变通的做法。通常的做法是在借款合同中小贷公司的借款利率在上限约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基于借款人资质审核的需要引入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为借款单位提供担保,再收取担保费和咨询佣金,必要的时候还会有银行适度介入。总之一系列流程下来,所有的借款费用将达到2-5分的月息。因为各个合同彼此独立而且费用各有合适的名目,所以在政策条款层面的限制就被巧妙地化解了。
收款的风险往往是高利贷组织最为头痛的,是否能成功地收回本利是评价一个高利贷公司是否具有存在能力的基本前提。“得到高质量的客户也是需要技巧的。”杜总表示,高利贷手续简单,但是苛刻,大额的高利贷是必须提供担保的,否则只能放弃,而且担保物必须是硬通货,通常抵押比率也非常低。
“我们从来都不相信第三方评估机构,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杜总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房地产公司拍到了一块地,但是在缴纳土地款的最终期限时资金还缺2200万,迫不得已才经过银行介绍向杜总公司借款过桥一个月,该公司提供了市值约9000万的商铺房产做抵押。结果公司评估部门告诉地产公司,高利贷公司规定只能以土地和建筑成本计算,并且还要折半,结果该商铺只能抵押借款2200万。
除此之外,是否有确切的偿还借款的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利息在借款时扣除是行规,借款人不能认同这一点就不要借钱好了。”杜总说,这是规矩,一旦出现纠纷,高利贷公司完全可以不承认收了高利贷,就算打官司,书面证据也是对高利贷公司有利的。记者 姜拾荣